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代表园地 > 代表风采 > 正文
南京市人大代表兰全翠:兰心化雨润新翠 萤火微光照山乡
2025-07-03 16:28  来源:南京浦口人大  报送单位:江苏人大网编辑

冒雨沿江星桥线一路向西,位于苏皖边界的赭洛山在视野里渐渐变得清晰,进入石桥镇区,一扇不起眼的铁皮小门伫立在视野尽头,“石桥中心小学”几个大字分外醒目,正值大课间,校园内充盈着孩子们的欢笑声,这便是南京市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中国好人兰全翠任教的地方。

乡野沃土传薪火

1999年,从南京的师范学校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兰全翠放弃了在县城任教的机会,回到家乡石桥镇,成为了一名乡村数学教师。谈到自己当年的选择,兰全翠温柔而又坚定:“我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是受到中学时期老师的影响,我报考了师范专业。与县城相比,农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孩子更加需要接受过专业教育的老师,我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做些贡献。”正是这一份赤子初心,让她坚守乡村教师岗位26年。

从当初任教的石村小学再到现如今任教的石桥中心小学,“一门心思搞教学”是周围同事对兰全翠的一致评价。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兰全翠老师始终坚持“课比天大”,认真钻研、精心授课,全心全意投入她所爱的教育事业。2002年秋天,兰全翠的父亲被确诊为鼻咽癌中晚期。一边是接受放疗、化疗的父亲,一边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兰全翠想方设法克服照顾父亲和教学的矛盾,没有耽误过一节课。那一年,她所带的班级以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2004年,兰全翠被确诊为尿毒症,病情一度危及生命。面对高额治疗费用,她曾想放弃,是孩子们让她重燃希望。“班上的同学写信说要把自己的肾捐给我,孩子们还自发捐款……是他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回忆起这段经历,兰全翠眼眶不禁湿润。肾移植手术后仅半年,她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毅然重返讲台,不仅不肯接受调离教学一线的特殊照顾,还主动请缨继续担任班主任。每当提起班里的孩子们,她的眼里都会倏地迸发出光彩。“我是真心喜欢这些孩子,从他们身上,我获得的全都是快乐,”兰全翠笑言,“在教育学生的漫长旅程里,我也常常被他们的纯真心灵所治愈。”孩子们治愈了兰全翠,兰全翠也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不少学生在她的感召下毕业后重返乡村,为改善乡村教育贡献力量,这点点新生的微光如同萤火,照亮并守护着乡村教育的未来。

二十多年来,兰全翠深耕教学一线,不仅其所带班级的数学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前茅,而且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在论文写作、课题研究、公开课、讲座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被授予“江苏最美乡村教师”、中国好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多个荣誉称号。

兢兢业业勤履职

2023年,兰全翠当选为南京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她对于新身份有着清醒的认知:“我长期深耕教学一线,对最新政策理论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作为人大代表队伍里的新人,我的履职经验就像一张白纸。”她凭借一以贯之的韧劲,见缝插针地学习人大工作所需的政策法规与履职实务。刚刚履职不久,兰全翠就前往南京宪法公园参加了“履职第一课”活动,不仅对宪法权威有了更深的理解,对于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也有了更为清晰地认识。

兰全翠所工作和生活的星甸街道石桥地区距浦口主城区三十多公里、南京市主城区五十多公里,公交通勤非常不便,每次参加活动往返至少要花费3个小时。但只要与教学任务不冲突,她总是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每次参加市代表集中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她早上5点多就要从家出发,7点赶到浦口区政府集中乘车,但她从无一句怨言。“人大代表人民选,人大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的身份,是我的责任而非光环”,兰全翠总是这样说。三年来,她积极参加市、区人大组织的各类活动,视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了解当前法治教育的推进情况;参与城市更新工作专题调研,在实地视察和座谈之后提出了高质量的建议;视察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及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情况,在审议报告过程中作出精彩的发言……

身兼人大代表和人民教师双重身份,兰全翠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每年人代会前都深入走访周边的学校教师、村民,倾听基层声音,把最真实的民意带上去。今年端午节前夕,兰全翠来到高庙村小学,依托“榜样课堂”平台,精心组织了一堂端午民俗文化主题授课,通过深入浅出的文化讲解和妙趣横生的互动问答,为村里的孩子们普及了传统文化知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密切联系群众、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基层的职责,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高度的责任感和务实为民的担当。兰全翠坚信,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履职推动发展,点点微光终能汇聚,照亮乡村儿童全面成长、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民声民意总关情

翻阅兰全翠历年的建议,“乡村教育”与“留守儿童”始终是她最关心的主题。

当前,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现象仍普遍存在,在兰全翠班上就有比例过半的留守儿童。她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关怀需求,提出了“关于加大农村困境儿童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建议”,呼吁强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完善乡村心理教师培训制度。这一建议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很快就在基层教育实践中取得实质性突破。以石桥中心小学为例,学校现已建立起任课教师全员定期心理培训机制,并配备有资质的心理教师为学生开设校园心理辅导课程和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此外,兰全翠积极参加“爱心妈妈团”志愿队伍,并自掏腰包在班里为孩子们办起“10岁集体生日会”。从课后的答疑解惑到节假日的陪伴帮扶,从为学生添置学习生活用品到寒暑假组织学生出游增长见识……以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内心。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约束,留守儿童成为沉迷网络游戏的高风险群体,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认知发育及社会适应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结合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兰全翠提出“关于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建议”,提出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设置实名认证与时长限制、加强面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和监护责任宣传、游戏平台应强化监管责任等措施,倡导法律保障、家庭尽责、平台担当,形成多维度、立体化的综合防护网络。这一建议与国家后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等政策形成深度呼应。

“党和政府对乡村教育的帮扶力度很大,农村学生的学习资源和环境都在不断改善,往年提出的建议陆陆续续都得到了落实,作为人大代表,也是一名乡村老师,我感到很欣慰。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并不能替代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角色,只有推动乡村振兴,让更多父母能留在家乡就业,才能让更多孩子在家庭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兰全翠表示,今后将会更加关注乡村产业振兴与留守儿童关爱协同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高质量的代表建议。

从石桥镇的讲台到人民会堂,兰全翠的建议与行动始终深深扎根教育一线,切实反映群众心声。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兰全翠以粉笔为犁耕耘教育公平,以建言为桥连通民心所向,在乡村沃土上绘就了履职为民的动人长卷。(段淑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