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 持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江苏产业链现代化跑出“加速度”
2021-09-27 20:16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苑青青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支撑。9月27日,新江苏记者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聚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制造业“由大到强”加速转变,战略性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加速发展。

(曹伟 摄)

产业基础增强,集群效应凸显

作为制造业大省,多年来,江苏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不断夯实制造业产业实力,向着制造业强省的方向大步迈进。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人在《关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的报告》中介绍,2018年至2020年,我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36.4%、35.6%和34.5%,2021年上半年达到36%,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达3.5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超过1/8,居全国第二。

目前,我省制造业产业涵盖31个大类、176个中类,超过1万亿元的产业共5个,产业基础已形成规模大、门类齐、配套强、链条全的产业发展格局。

以产业链为抓手,江苏持续把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高端纺织、绿色食品等14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已形成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梯队建设成效明显。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江苏9个集群入围初赛,占全国1/5,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称号的总数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

创新能力提升,补链强链见成效

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聚焦创新引领经济转型升级,江苏立足实际,全力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省人大财经委在《关于我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江苏通过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引导企业生产从低端走向中高端,提高产品竞争力。如徐州聚焦工程机械优势行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利用自身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优势掌握话语权。

在资金投入上,我省专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截至2020年底已经累计拨付86亿元。在新型电力装备、前沿新材料、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加快先进制造业培育发展,光伏产业等8个先进制造业行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龙头骨干链主型企业的产业链主导能力、自主可控能力逐步增强。当前,全省拥有工业企业6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万家,占全国比重约12.6%,超百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48家,其中超千亿元企业12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89家和285家,均居全国前列。

此外,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不断聚集,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集成电路先进工艺及封装测试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加强壮企强企,重塑产业新优势

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打造制造业强省,壮企强企不可或缺。近年来,江苏坚持把做强自主品牌本土企业作为产业链培育的重要任务,梯次建库、跟踪培育、助力发展。

通过实施“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收集192家产业链优质企业658项诉求,“一企一策”“雪中送炭”式解决企业发展急愁难盼。通过建立5000家左右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增加研发经费投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获得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如天合光能研发的晶硅电池组件输出功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以市场培育推动企业主体提升创新水平,我省累计组织实施617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纳米科技、超级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水平位居国际前列。现在,全省已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7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646家,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为,当前,我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困难问题。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开放融合,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率先建设经济体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着眼于构建经济循环‘主骨架’,深入实施省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制度,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要高度关注国际供应链不稳固的问题”。

下一步,江苏将扎实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