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2021-09-28 21:30  来源:人民与权力  作者:任梦琪

金穗卷起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在徐州新沂,棋盘蓝莓生产基地为全村人均收入带来千元增幅;在泰州兴化,稻花香、蟹脚痒,当年郑板桥赴任河南必要携带的“青壳八爪虫”已远销海外;在常州武进,“以渔控藻”生态修复项目取得成效,滆湖水美鱼肥,沿岸渔民的日子也过得“如鱼得水”;在淮安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连续6年位居全国水产类品牌价值榜榜首,“一只虾致富一方人”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从脱贫攻坚宣告胜利,到乡村振兴风帆正扬,江苏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着力守底线、补短板、扬优势,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庆祝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报告,助力加快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抓中心,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中国要强,农业必强;中国要富,农民必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近年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始终把促进富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富民增收“33条”、农民新增收入万元工程和富民强村帮促行动,我省农村居民收入稳定持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面对“扎实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如何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更快富裕起来,是委员代表们普遍关注的重点。

“这些年,我们村发展旅游农业和乡村转型,吸引了不少90后的年轻人来投资发展。”来自“三农”工作一线的省人大代表、无锡市锡山区东港镇山联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共青团无锡市委副书记朱虹对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深有感触。近年来,山联村围绕“金色田园,自在山联”发展主题,不断拓宽新业态,打造了以“金花”(山联皇菊)、“金条”(黄鳝)和“金粉”(灵芝孢子粉)为主体的山联村“三金”品牌,并通过乡村美学改造,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农业项目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朱虹说,一开始,山联村的村民并不愿意走休闲农业的发展路子,甚至没有一个村民愿意将房子拿出来做先行尝试。在村干部带头干的努力下,越来越多村民看到了休闲农业的发展前景,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山联村农家乐集群。如今,山联村“三金”产业的发展还插上了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农业的翅膀,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每天有直通车载着上海游客来到这里度假,闯出了一条具有“山联特色”的金色小康路。

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55元,增长15.5%,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9个百分点。然而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农民对收入增加的获得感不强。省人大常委会外事委主任邵伟明委员提出,促进农民增收,应当花大力气解决源头性、基础性差距,“务农与务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明显,特别是种植三大主粮的农民,在一些年景下收入比较低,这就会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弃农务工,且近年来,农产品的价格涨幅远低于工业产品,可以说农产品的价值并没有在价格上得到有效体现。”他提出,还应关注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推动打造农业现代产业链。

脱贫攻坚需要“带头人”“主心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也是如此。审议中,委员们纷纷提及“致富带头人”的重要性。“在苏南,村里有个好企业,企业董事长是有能力素质高的当地人,就能把一个村带动起来,而苏北这样的企业相对较少。”省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主任杨勇委员在调研中看到,苏北许多地方能够带领村民致富的,大多是踏实肯干并愿意扎根农村的基层村干部,只有培养一大批通晓农村、了解农业、热爱农民的干部,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务实发展。他呼吁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头雁”作用。

抓关键,全面推进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我省大力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积极打造了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全省10亿元以上县域产业超过180个,全国产业强镇43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66个。

“可以说,没有产业振兴,其他振兴都无从谈起。”省人大监察司法委主任委员莫宗通委员认为,只有产业兴旺,才能吸引资源、留住人才;只有经济兴盛,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实践中,我省通过大力实施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工程,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优势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着力培育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特色水产、规模畜禽、现代种业、林木种苗、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农业电子商务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层次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农业产业的发展最终要走上市场经济的大舞台,莫宗通建议坚持用市场机制推动产业兴旺,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完善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推动多渠道增加农业农村有效投资。从地区实际出发,走精品路线,探索市场需要、群众欢迎、符合本地特色的长效路径,把“盆景”连成“风景”。

“现在的农家乐千篇一律,走在前面的地方做得好一些,越在后面做的,越没有特色,也没有吸引力。”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委员、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研究员胡维平委员一语指出,当前一些地方由于对于农业多功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不足造成发展误区。有的地方干部将三产融合简单地看作搞乡村旅游,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模式,做出的旅游产品层次不高、品类单一,不能够将农业与教育、文化、旅游等有效融合起来,产业价值链实现不充分,甚至造成重复投入。他建议根据不同的区域人文、环境、优势打造不同方案、指标,避免以“一刀切”的形式对待所有地区。

抓长远,扎实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扬起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潮头势在必行。我省聚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签署了全国第一个以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的合作框架协议,南京国家农创园成为农业农村部布局的全国第一个农业科创中心,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在农村电商方面,我感觉苏北走在了苏南前面。”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魏国强认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仅能够开辟农民致富路径,还是转变发展观念的推手之一。苏北是全国农村电商聚集强度较强地区之一,而且还在不断加速集聚,电商产业同时带动产业融合,逐渐形成“农村电商+旅游业”“农村电商+在线服务”等多产业融合的新态势。以宿迁市为例,耿车镇是全国最早实现“电商村”全覆盖的乡镇,年销售额超过200万元的店铺有近400个,电商交易额突破60亿元。沭阳县更是以花卉、绿植、多肉为主,形成了庞大的电商产业集群,形成生产、包装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魏国强建议重视农村电商在发展数字强村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带动效益,打造盘活乡村资源和产业融合的有效抓手。

坚持规划先行,乡村振兴才有牢固的基石。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朱有华委员提出,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以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规划实施规划,细化政策举措,明确管理责任,走出一条江苏特色的新农村之路。有的委员在调研中了解到,小农户经营仍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面,推动以兼业生计小农户为主体的广大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亦是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建议培育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多措并举积极探索多模式的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国之大者。需坚定信心,久久为功。只要以更大决心、更有力举措,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让强富美高的锦绣画卷在江苏乡村大地铺展开来。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