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保障教师权益 激发队伍活力
2021-12-01 21:30  来源:人民与权力  作者:张明盼

“全省现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03万人,其中,普通本科院校教师7.54万人、职业院校教师9.41万人、基础教育教师83.55万人……”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省教育厅负责同志所作的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在小组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代表们对这一话题展开热议,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让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前提是要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育者队伍,如何让优秀的人才选择教师职业?省人大代表、海安高级中学校长吕建认为,可以采取优秀人才定向培养方式。“例如苏大、徐师大、扬大等高校给高中阶段的优秀学生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样通过提前招生把优秀人才招入这些高校的师范类专业。”他强调,在定向培养中,要注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三观”的正确树立,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有成就感。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有一条经验较为成功,就是师范生定向制,但目前只有南通市坚持下来。”省人大代表、周恩来红军小学校长管晓蓉说,虽然师范生不是研究生,但专业技能却是教学一线最需要的,希望江苏能把师范生定向制的传统发扬下去。

当前我省教师数量虽然不少,但整体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再加上近年来百姓对有偿辅导、“课内不教课外教”的情况反响比较强烈,师德师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不少委员和代表认为,对师德师风的强调再怎样都不算过分,要下大力气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给予教师更多尊严

在当前“双减”政策下,社会的目光更多盯向了学校和教师身上,教师的压力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除了较重的教学任务,还有诸多心理上的负担,比如收入不高,社会上对教师的不理解、不尊重,以及课时延长后保障孩子安全的心理压力等。

“和过去相比,目前教师的地位不算很高,收入与公务员有所差距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此环境下如何重塑教师精神,摆正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教书育人的地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认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建议,把提高教师收入作为重要事情来抓,从市级层面提高老师收入的统筹层次;做到城乡教师待遇一体化,让乡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市。省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陈琪委员认为,教育的根本问题还是经费投入不足。要加大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乡村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待遇要有基本的保证。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表示,无论是基层还是城区,从事教师中的何种岗位,同类教师的待遇都应保持基本一致。他说,“既强化师德师风要求,也提高教师收入水平,加上不少教师对当地有情怀,这样很容易留住优秀教师从事乡村教育。”

解决好“孔雀东南飞”

教师队伍的稳定性问题成为此次审议的一个热点话题。以淮安为例,目前在岗特级教师中不足百人,跨区域无序流动相当明显,给当地人才队伍带来了很大影响。教师流失是当前教育中普遍存在却又很现实的问题,审议时,有的委员就提到,“走了一个特级教师,不仅影响了学校,影响了学科,还影响教师队伍的精神状态。”

“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聘用合同的管理。”“对在当地提升职称的教师设定服务年限,增加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对于教师跨区域无序流动的问题,大家在审议中积极探寻解决之法。

教师之所以流失,除了待遇、工作环境、上升空间等原因外,还有一个关键问题:缺编。记者了解到,目前缺编情况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结构性缺编,也就是音体美学科缺编明显;一类是学段性缺编,即高中阶段缺编比较严重;还有一类是区域性缺编,主要集中在农村。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捍东说,苏北很多优秀的老师,在“双减”政策没来之前不少已经流到南京等大城市,“孔雀东南飞”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刘捍东表示,一定要下大决心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同时对于各地区教师绩效要有一定比例的调整和平衡,更好调动优秀教师的积极性。

除了缺编,如何用好用足编制也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有编制不用、有编制难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秋林在审议时感慨道,“双轨制后,民办教师的工资有所降低,进编后待遇随之提升,但现实却是在有编制的情况下,一部分教师还是被卡在了编制外。”马秋林建议,在有条件、有编空缺的情况下尽快填补齐全,民办教师该进编的进编,及时解决有编不给人的问题。

对于苏北优秀教师向苏南或者浙江、深圳等大城市流动的问题,不少委员和代表也表示,不仅要思考为何苏北留不住人才,还需就留住和吸引人才的政策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