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陈澄代表:振兴小剧场,让戏曲“打开方式”更多
2022-03-02 09: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慧

农历正月初六,盐城文化艺术中心,省淮剧团开年大戏《狸猫换太子》火热上演。台上唱得激越高亢,台下听得酣畅入迷,淮剧团演员陈澄兴奋地表示,“票早早就卖完了。事实证明,年轻演员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淮剧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省淮剧团的演出如此受到观众的热捧,离不开陈澄和同行们这些年的努力。连续履职多年,全国人大代表陈澄每年都会提交一份有关振兴戏曲的建议,力争让古老戏曲跟上时代脚步。

“戏曲要发展,绝不能高高在上,要充分尊重年轻人,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陈澄认为,戏曲传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通过“一对一”师带徒以及理论提炼的方式,扎扎实实地将经验传授给学生和后辈。另一方面,让古老戏曲努力“破圈”,争取更多的年轻观众。

陈澄一直积极推动戏曲进校园,去年她带着淮剧《祥林嫂》跑遍江苏各大高校,一共演出35场。每周二,她还会准时出现在盐城师范学院,在学校开设的公开课上介绍淮剧基本知识。“很多年轻观众成为我们的戏迷,我们在哪个城市有演出,他们就买车票直接去追我们的剧。”陈澄说,戏曲要传承、发展,“进校园”只是开始,最终目标是“出校园”,让戏曲走进普通大众。

疫情让演出业受到较大冲击,陈澄借助网络平台推荐淮剧的精品力作。虎年春节前,她又在B站开了3场直播,粉丝数节节攀高。在她看来,直播不同于舞台演出,缺少舞台表演的氛围,但其实很考验演员的功力。“一场直播将近3个小时,工作量相当于三台大戏。有唱有演有说,既要运嗓又要展现身段,体现语言功底和文学文艺素养。这就需要演员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升文学文艺素养,多学习戏剧知识,多做案头准备工作,搜集、梳理好素材。”每一场直播,陈澄都会“变装”两次,给屏幕前的网友新鲜感。“直播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展示舞台,我做直播,是想通过云端吸引更多观众走入剧场。”

今年全国两会,陈澄已准备一份振兴城乡小剧场的建议。她认为,城乡小剧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有着重要社会功能。相对于大剧院而言,小剧场规模小、投入小、运营灵活,较适合成本小、票价低廉的“轻量级”小演出,是一种将艺术和惠民连在一起的载体。“小剧场可以承接成本低廉的演出,这对演出者和购票者都是好事,通过这种方式培植观众购票看演出的商业习惯,对未来的艺术产业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小剧场的建设对青年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小剧场,青年们可以将自己的艺术创作付诸实践,将所思所学在观众面前实践,得到实际的艺术能力成长。”

“作为人大代表,我绝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认真履职。而作为一名淮剧传承者,更应继续承上启下,为戏曲争取更多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陈澄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