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会议专栏 > 省人代会 > 江苏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 > 代表审议

同奔小康路 共助老区富 加大对茅山老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政策扶持

  

  1月30日下午,常州市代表团围绕“加大茅山老区扶持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审议。代表们认为,近年来,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老区人民的不懈努力下,常州茅山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历史和区位的原因,茅山老区的发展仍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滞后,乡镇资金运转困难,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仍比较薄弱,群众生活水平较低,还有相当部分相对贫困人口。代表们指出,茅山老区为革命作过贡献,老区人民作过牺牲,现在是我们回馈的时候了,应该让老区人民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要帮助茅山老区加快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让老区人民同奔小康路。代表们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对策和建议。

  研究和落实扶持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陈伟昶代表说,多年来,省、市各级政府对茅山老区的发展都很重视,多方面给予扶持,去年我市组织实施了“百村帮扶、万户解困”以及“党员进老区、万人帮万户”等主题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发动捐赠了1400万元,市财政统筹安排了2000万元,用于老区工业集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塘坝等项目的建设,促进老区的经济社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不可否认,老区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困难还比较多,我们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王庆生、徐惠中、陈万年代表说,为了促进老区加快发展,省政府于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快茅山黄桥老区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有力地推动了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一些政策理解上的问题,有的部门落实不到位或尚未落实,具体表现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我市的茅山老区剔除在外,或者采用不同的标准,特别是去年省里将我市茅山老区乡镇一并列为三类地区,使许多扶持政策茅山老区不能享受。我们认为,常州的茅山老区是省政府认定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扶持老区发展符合国家需扶持的四种对象的条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是对老区人民过去所做贡献的肯定,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就应该享受相应的待遇和政策,建议省政府适时对省有关部门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全面检查,并进一步做好政策的调研和情况调查,不断掌握新情况、研究新措施、落实新举措,尽快出台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为茅山老区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加大茅山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潘云芳、李文代表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在抓好城市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加强茅山老区农村公路、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今年实施农村新五件实事和新农村居住示范点建设时,应重点向茅山老区倾斜,努力改善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姜玲、王庆生代表说,近年来,省有关部门每年对我市老区道路建设和管护都有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标准太低,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因而近年来老区乡镇道路建设形成的资金缺口很大,增加了老区乡镇的经济负荷。建议省里提高老区镇级道路补助标准,并对村级道路也给予一定的补助,每年安排道路扶持项目和管护资金时,适当考虑到茅山老区公路建设和管护的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向茅山老区乡镇倾斜。茅山老区是旱涝灾害多发地区,特别是旱情经常发生,蓄水保灌能力低,相当部分群众的饮水困难,应在加快病险水库塘坝除险加固的同时,重点建设新的水源工程和供水工程,建议省里安排新的农村水利项目时,优先对茅山老区的水利工程立项,并给予大力扶持。

  加大对茅山老区社会事业的扶持。潘溪民、赵忠和代表说,要继续加大对茅山老区社会事业的支持力度,一要进一步扶持茅山老区的教育事业。老区的教育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建议省教育厅充分考虑到茅山老区的实际情况,参照苏中苏北的标准,从专项经费中安排补助资金,在实施“一免两补”政策时,向老区倾斜,并对老区的学校开展支教工程,从智力上支持茅山老区的教育;二要进一步支持老区的卫生事业,在老区大力推进医疗救助和保险制度改革,尽快兑现对老区的医疗救助资金补助政策,进一步支持老区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逐年提高补贴标准;三要支持老区的社会福利事业,兑现修建老区乡镇敬老院的资金补贴政策;四要支持老区的科技事业,组织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活动,加强对老区的科技对接工作,省有关部门在安排农业科技项目时,在申报和立项上要优先考虑。

  大力推进丘陵山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周建文代表说,茅山老区丘陵广、山地多,宜林宜牧,适宜发展食草畜禽、经济林果等无公害农业。要加大对老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老区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和生态优势迅速转化为经济优势、商品优势和产业优势,建议省有关部门优先考虑茅山丘陵山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常州市代表团)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