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关于江苏省2019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的调研报告
2020-03-20 08:54  来源:江苏人大网
  (2019年7月)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为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今年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同时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工作,我委于7月2日至4日赴省内部分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并实地考察部分企业和重大项目。7月9日,召集省有关部门就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座谈交流,在此基础上,我委召开全体会议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保持稳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态势,供需两端需求基本平衡,发展质量继续提升,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基本态势,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基础。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83亿元,同比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79亿元,增长7.0%;进出口总额20729亿元,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76亿元,增长5.0%;税收收入4130亿元,增长3.2%。上半年全省减税降费955.1亿元,多措并举为企业降本1000亿元以上。
  (一)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较去年全年提高0.9个百分点,3月以来,累计增速连续3个月稳定在5%以上,年内呈现低开稳走小幅回升态势。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52033亿元,同比增长4.1%,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5个百分点。1—5月,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5961亿元,同比增长9.0%。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前十行业营业收入增长10.3%,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增长22.9%。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2.8%,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二)就业收入稳定增长,物价涨幅小幅扩大。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0.38万人,增长1.9%,6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9%,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三次产业拉动新增就业分别为2.7%、39.1%、58.2%,服务业发展对新增就业支撑作用明显。根据对11421户美国加税商品涉及的企业用工情况监测,6月30日企业用工总量达254.61万人,同比下降1.1%,没有因中美经贸摩擦而出现规模性裁员情况。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21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595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56元,增长8.6%。受鲜果、肉蛋和蔬菜价格较快上涨拉动,年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2月份以来呈现逐月小幅扩大态势。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一季度扩大0.4个百分点,目前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
  (三)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薄弱环节得到有效加强。上半年,全省上下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环境质量继续改善。上半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5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3%,优良天数比率66.0%、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国考断面优Ⅲ比例81.7%,同比提高20.2个百分点。太湖湖体水质稳定在Ⅳ类,总磷、总氮浓度同比分别下降27.0%、11.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有序推进,1—5月,全省新立非法集资刑事案件212起,较去年同期下降28.9%,涉案金额亿元以上案件数和参与人数千人以上案件数占全部案件数量的比重均低于6%;互联网金融风险持续收敛,从业机构数量和业务规模实现大幅“双降”,至5月末,全省P2P网贷领域法人平台数量由整治前的216家减少到43家,存量业务规模由整治前的340亿元压降到38亿元,业务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低于1%。多措并举稳控房地产市场,上半年全省房地产市场开发投资继续增长,商品住宅销售量稳中有降,成交均价稳中有升,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8.7%,全省商品住宅去化周期为8.2个月,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以来,下达精准帮扶资金3亿元,截至目前已立项年度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84个、开工129个、竣工32个,有力保障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项目。下达统筹使用产业扶贫专项资金2.7亿元。今年1—5月份,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1.4亿元,3.4万户低收入农户得到贷款支持。省委驻12县(区)帮扶工作队落实到位资金2.98亿元,实施项目622个。
  (四)创新引领继续增强,发展新动能成长壮大。1—5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4.4%,比去年底高0.6个百分点;高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研发投入分别增长4.8%、33.2%;专利授权达129902件,同比增长2.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8215件,同比增长8.6%。上半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5%。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高端芯片、先进材料、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启动实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项目,组织集中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卡脖子”瓶颈技术。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先进制造业体系,积极推进高性能膜材料、5G中高频等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成为我省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动省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运行监测平台建设,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96万辆、4.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6%、24.25%。抢先布局车联网产业,5月10日工信部正式发文支持建设江苏(无锡)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首个批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谋划推进5G产业发展,全省已建成5G基站1136个,遴选21个5G产品和应用类项目进行重点培育,鼓励企业开展5G创新应用。
  (五)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态着力提升。继续推进去产能工作,在去年提前完成国家和省定煤炭、水泥、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十三五”去产能任务的基础上,下达了2019年度压减过剩产能和退出低端低效产能项目(第一批)任务。深入开展化工行业整治,上半年全省新关停化工企业98家,2017年以来累计关停2822家,目前已基本完成全省化工企业“四个一批”清单复核。针对“3·21”响水爆炸事故,出台了《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成立了全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工作机构,明确了工作细化要求和职责分工,长效性的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和绿色制造,明确1126家企业节能目标和措施要求,加快淘汰关停落后煤电机组,可再生能源装机增加较快。投资结构持续改善,1—5月,以新能源、新材料、新电子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投资占整个工业投资比重超过8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8%。加快实施补短板项目,预计上半年200个补短板项目完成投资170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7%。
  二、需要关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上半年我省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动能减弱、不稳定因素较多,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新老问题交织,同时内部攻坚压力与外部贸易摩擦叠加,经济发展面临较多困难和挑战。
  (一)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全省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仍未摆脱负增长,新开工重大项目投资不足。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1.1%。全省新开工项目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同比分别下降8.9%、9.3%、10.2%,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下降4.2%、5.2%、12.7%。全省13个设区市中,无锡、南通、淮安、盐城、扬州、镇江6个市三项指标均呈下降态势。从新开工项目三项指标看,基础设施新开工项目数、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下降23.2%、30%、22.6%;制造业新开工项目三项指标分别下降2.1%、0.3%、5.5%;高新技术产业新开工项目三项指标分别下降5.7%、1.9%、6.9%。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造成企业家发展预期不稳、观望情绪较重,投资增幅偏低,将制约下一阶段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由于前期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和投融资模式的改变,导致一些基建项目落地较慢,也对基建投资的增幅带来影响。
  (二)消费需求总体偏弱。当前,我省消费运行显著特点是实物消费放缓、服务消费需求旺盛,但现有的统计体系没有将服务消费统计在内,同时受居民消费预期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社零总额增速趋缓。目前,居住、通讯和汽车等消费低迷仍然拖累消费市场整体回暖。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8%,自去年以来持续负增长,导致上半年家具类、家用电器音响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仅分别增长2.9%和0.6%,建筑装潢材料类、五金电料类分别下降1.4%和16.3%。上半年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下降24.9%。汽车消费不容乐观,6月份“国五”车型促销一定程度上透支未来汽车消费潜力,下阶段汽车消费增势预计难以延续回升态势。
  (三)企业利润出现下降。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804.3亿元,下降4%,分别比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回落11.4个、13.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自2012年9月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其中汽车、钢铁、化工分别下降30.8%、25.1%、12.7%。1—5月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4.6%,南京、盐城、镇江、徐州4个省辖市利润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省重点监测的38个工业行业中有21个利润同比下降。
  (四)就业下行苗头显现。我省进出口总额、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的增幅已出现放缓迹象,并逐步传导至就业领域。就业总量增长趋缓,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尽管总体上仍然保持小幅增长,但增幅有所收窄,较去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局部增长乏力。同时,劳动者创业意愿与往年相比也相对减弱,在保持多年高速增长后,成功创业人数和带动就业人数同比分别下降9%和15.1%。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减少,受下行压力传导、用工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部分行业承压较大,企业扩大再生产动力不足,目前主要以稳定现有岗位为主,新招员工意愿减弱。据有关方面对5550家重点企业的用工监测,新增用工需求持续减少,今年以来环比持续下降,5月当月下降22.5%、6月当月下降12.7%。
  (五)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步加深。我省工业外向程度高,且对美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0%以上,其中苏州市占全省对美出口额的60%以上。上半年全省对美进出口下降7.6%,其中出口下降3.9%,进口下降25.9%。目前贸易摩擦涉及我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行业,占比在七成以上,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规模最大、出口最多的高新技术产业,5月当月仅增长4%,比4月回落5.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4月份的22.5%大幅下降至9.3%,前四个月利润总额下降21.8%。虽然目前暂未出现企业大规模转移及产业链受大面积影响的情况,但部分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大的企业已经或正在实施海外建厂,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产能。美方对华加征关税后,外方投资者对是否投资中国更为审慎,我省企业赴美投资也趋于谨慎,我省对美协议投资额在2018年下降34.3%的基础上,今年1—5月又下降69.5%,其中并购类项目协议投资额下降86.6%。预计下半年全省进出口及双向投资将面临较大压力。
  三、关于做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坚定信心,优化举措,妥善应对经济下行带来的短期波动影响,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推动我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一)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凝聚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各方力量,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的攻关,推动“卡脖子”领域实现国产化“备胎”,并加大技术攻关成果示范应用。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聚焦战略性、引领性,强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建成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中心。健全以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形成更加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积极利用科技成果股权和科技人才股权等有效形式推动科技成果尽快就地转化。注重引进国内外尖端人才,着力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科技人才队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突破一批产业核心技术。切实打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过程中的现实制约,加快培养与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完善各类人才在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住房、个税优惠等配套措施,积极打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最佳环境。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有利机遇,用足用好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区域资源整合。
  (二)加快提升产业发展质态,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努力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把握发展方向和路径,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构建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注重政府发挥作用的着力点放在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环境上。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攀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扶持行业龙头企业和骨干配套企业发展,联合打造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提升制造业综合优势。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围绕我省重点打造的制造业集群,从工业设计、知识产权保护、检验检测等方面提供嵌入式增值服务,建设一批高水平服务业功能区和集聚区。大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智慧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品牌推广、个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水平。
  (三)以扩大有效投资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聚焦投资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入,以投资结构的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快推进5G商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的重大项目建设,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和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投资,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做好对重大项目在用地、用电和用工等方面的保障,加快预算内资金支出进度,同时创新投融资模式,解决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制约,促进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大力提振民间投资信心,优先扶持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民营企业进入相关投资领域,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向重大产业项目集聚。健全完善项目储备制度,强化重大项目库管理和应用。
  (四)以优化供给提振需求为重点,进一步发挥消费的引导作用。继续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途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推动传统商贸创新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展销平台和高品质的消费载体,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购物便利化程度,大力促进品牌消费、便民消费。围绕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和旅游、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举措,释放养老服务发展潜力,促进文化旅游消费提质扩容。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快推动重点领域产品和服务标准建设,加快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促进消费安全,提振消费信心,稳定消费预期。
  (五)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引导有关方面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更多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市场环境等方面,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积极对接并推动国家相关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在省级权限范围内积极探索更具精准性和操作性的措施,注重衔接配套,统一规范标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渐进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企业家信心,改善市场预期。通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高贸易便利性等,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努力实现逆境突围。更加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重点解决拖欠应收账款问题。此外,要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措施,严格执行企业产权保护制度,更大力度抓好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民营和外资企业等市场主体活力。
  (六)以保障民生为根本,全力稳住就业基本盘。当前要密切关注就业总量增长放缓、企业用工需求减少等变化动向,有效防范部分行业失业风险,未雨绸缪,积极应对,防止规模性失业。确立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在出台举措和推动工作时优先考虑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可能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突出重点难点,兜住就业底线,继续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积极回应企业用工需求,注重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重视和改进职业教育,加强用工需求和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对接,切实打破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过程中的现实制约,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