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关于2020年我省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0-10-20 16:22  来源:江苏人大网
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为配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2020年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情况的报告,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领我委有关同志组成调研组,于8月中下旬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有关地方实地考察部分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邀请当地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部分企业进行座谈,之后听取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工信厅、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的情况介绍并进行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重大产业项目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效
  重大产业项目是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的有力支撑,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着力加大重大产业项目有效投入,突出投资重点,完善投资结构,强化项目管理,有力有序推动重大产业项目落实落地,并以此引领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我省安排省重大项目240个,年度计划投资5410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30个,年度计划投资1867亿元。今年1-8月,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好于预期,开工复工率逐月提升,投资进度不断加快。计划当年开工项目开工率达84.2%,比去年同期高出6.3个百分点。130个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约1370亿元,投资完成率7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完成率86.1%,比去年同期高出2.8个百分点。从地区看,南京、无锡、苏州、南通完成投资总量和投资完成率在省内居于前列。从推进看,南通通富微电电芯片封测、扬中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等24个重大产业项目实现部分竣工投产或试生产。总体上看,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项目质态整体提升。今年我省安排的130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0个,先进制造业项目20个,现代服务业项目35个,现代农业项目5个。从类别看,涉及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现代产业体系的补链强链项目显著增多。从布局看,苏北地区特别是连云港、宿迁、盐城三个市无论是在项目数量还是在项目质态上都有较大提升。优化项目遴选机制,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约集聚发展,体现了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要求;更加注重创新载体建设,为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夺实基础;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叠加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布局优化调整;抢抓国家扩大新基建投资的政策利好,为长远发展强力赋能。建立项目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将因投资主体、市场需求、建设条件等发生重大变化导致无法实施的项目调整出去,将新招引落地、具备实施条件的大项目好项目增补进来。这些项目的部署和推进,既提升了我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层次,增强了企业发展的能级,也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增添了新动力。
  (二)推进力度明显加大。今年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市县三级1473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年度计划投资3750亿元,充分发挥重大优质项目的牵引带动效应和战略支撑作用,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狠抓重大产业项目的鲜明导向和坚定决心。健全省领导挂钩联系制度,17位省委常委、副省长挂钩联系34个省重大项目,投资完成率达83.9%,高出产业项目投资完成率近10个百分点;其中重大产业项目31个,通过高位推动、专题协调,建立困难问题督办制度并进行清单式管理,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各地各部门实行联动保障,市县党政领导共挂钩联系各级重大项目近4000个,着力解决项目建设堵点难点,多措并举推动项目快开工、快复工、快落户。优化考核督查机制,将项目推进情况纳入设区市高质量考核个性指标体系,切实以考促建、以考提效,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项目安排、政策支持等挂钩,并逐步做到常态化、规范化。
  (三)服务保障精准到位。在省级层面成立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职能,健全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调度,各地各部门也加大精准服务和支持,形成了上下协调有序、左右沟通顺畅的工作格局。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要素供给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重大产业项目进行优先保障。省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指标单列、内部挖潜、向上争取、购买交易等多种方式,积极推动解决项目建设在空间规划、环境容量、能耗、用地、排污等方面的突出制约。各地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创新举措,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连云港市通过难题协调会办、专题政银企融资对接等途径,为重大产业项目推进排忧解难;南通市开通“律企直通车”,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个性化法律服务;淮安市每月举行一次“党政亲商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架起直通桥梁。
  (四)民生效应逐步显现。在引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大产业项目惠民生、稳就业的功能也不断显现。如,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共有盛虹炼化一体化、中化高端精细化工等4个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工需求强劲,这些项目的投产将为石化基地28个石化项目带来约3500-4000亿元的应税销售收入,带动就业人员2-3万人。全省重大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后,将直接吸纳一大批研发型、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及产业工人,同时将带动原材料、生产设备、现代物流等上下游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投产的省重大产业项目解决新增就业超过20万人。
  二、省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中的现实困难和主要问题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年初国内疫情造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产能不足、供给不及时,物流人流不畅的现象较为严重,企业复工复产有所延误,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内基本停滞;进出口需求萎缩,产品出口量减少,进口原材料和关键设备不能及时到位,给项目推进造成较大阻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高质量产业项目招引外资尤其困难,部分巳落地外资项目进展缓慢。另一方面,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部分企业应变力、适应力和竟争力不够强,企业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下滑,导致企业对部分产业项目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
  从项目推进看,由于一些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周期较长,甚至需要国家层面审批,导致部分项目开工和建设滞后于序时进度;也有的项目责任单位工作力度不够,前期准备工作不足,影响了项目的快速审批和推进。项目投产率总体不高,存在个别项目因市场等因素暂缓实施的情况。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高端服务业投资占比相对偏低,优质储备项目还不够多,能够支撑长远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特大产业项目不足。
  从要素保障看,土地仍然是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由于我省本身属于平原水网地区,又处于重大国家战略叠加的重要机遇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对土地需求大,有时处于难以避让水久基本农田同时又不符合占用条件的两难境地。今年以来,国家层面对用地计划下达方式进行了改革,实行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绝大部分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都需要省内通过批而未供和困置土地处置予以保障,加大了省市县用地保障难度。此外,调研过程中地方普遍反映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问题依然存在,用海审批程序复杂、能耗指标严重不足。
  三、做好下一步工作的相关建议
  针对当前我省在重大产业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新挑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项目落实。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要深刻把握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把重大产业项目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关键带动作用,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快建设、快投产、快见效,确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注入新动能。充分发挥省领导挂钩联系重大产业项目机制的示范引领作用。适时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现场推进指导,立足调研,高位协调,精准推进,更好地帮助解决难点问题、突破瓶颈制约、提振发展信心。注重分类推进。对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明确时间表和关键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项目按期竣工达产;对拟开工项目,要抓紧落实配套资金等各项建设条件,加快完成相关审批手续,督促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对前期推进项目,要加快相关工作,协调项目加快办理规划、用地、环评等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尽早达到开工条件。抢抓扩大有效投资窗口期。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创新思路、强化协同,做好全过程推进服务,夺实前期准备工作,抓紧实施相关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并推动其早投产早达产早达效。
  (二)注重精准谋划,做实项目接续。以“十四五”规划编制为契机,聚焦重点领域,注重主动培育,做好项目接续。健全项目遴选机制,坚持自上而下统筹和自下而上申报相结合,厘清发展思路,坚持项目建设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相结合,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早谋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形成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一方面,要做好项目库建设。深刻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紧盯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申报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加快构建有关主管部门协调推进项目库建设的机制,做实存量项目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项目储备和投向引导。立足我省长远发展的重点、企业的投资需求、群众的向往期盼,储备一批具备战略性、支撑性的项目;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储备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技术水平高、资源消耗少的项目。扎实做好稳外资工作,强化产业链招商,努力推动外资结构优化,提升利用外资质量,把利用外资和推动我省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储备一批高质量的外资项目。
  (三)强化政策支持,缓解要素制约。落实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省级层面出台具体配套措施,同时积极做好对上争取,强化“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理念,使资源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着力解决好项目建设用地突出制约,用好国家下放部分用地审批权限等政策,同时在国家关于土地成片开发认定标准出台前,完善过渡时期相关政策,保障重大项目用地需求,探索加快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加强项目建设前期规划选址研究,避让生态保护红线、水久基本农田等,严格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加大用地统筹,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尽量把土地指标集中安排给涉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产业项目,促进项目用地集约高效;将符合条件的省重大产业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级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到国家用地计划配置范畴。深入推进产融合作对接,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积极做好重大产业项目推介,引导金融机构保障项目资金需求;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杠杆功能和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在财政专项资金、特别国债、专项债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支持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加大高水平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健全鼓励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加快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攻关,为项目建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保障新上项目合理用能,统筹调整能耗指标,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评价,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落后产能退出,为新上项目腾出用能空间。
  (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重要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树立以项目为中心的行政审批服务理念,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推进业务流程再造,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快重大产业项目省级层面的审批进度,并根据需要开展省市联动,共同做好向上申报工作。积极推进我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切实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提供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保障。加强投资运行监测分析,完善项目建设跟踪推进机制,做到网格化管理、阶段性汇报、制度性考评。加强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落实精准化推进。加强政策集成和政策宣传,用足用好减税降费、优惠利率贷款、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等现有扶持政策,解决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积极做好对上政策争取,适时出台更多具有地方特点、“含金量”高的务实举措,切实把政策“红利”和惠企“札包”直接传递到企业,加快推进省重大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有序落实。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