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省直单位省人大代表无锡组、盐城组关于无锡市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07-18 10:27  来源:人代联委

(2022年7月)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组织省人大代表开展年中专题调研活动的通知》(苏人办发〔2022〕36号)的精神,6月13日至14日,省直无锡组盐城组省人大代表在无锡围绕发展数字经济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代表们先后考察了中国南山车联网小镇、无锡普洛菲斯电子有限公司,详细了解产业链发展成果、研发亮点、产品优势及面临的发展机遇等情况。在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观看“一网统管”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演示,听取大数据赋能无锡精准疫情防控的情况介绍。在雪浪小镇,考察雪浪云工厂大脑展示中心,了解企业发展愿景、业务框架及产品覆盖领域等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无锡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代表们认为,无锡作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全力培育物联网产业十余年,在集成电路、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和智慧城市领域奠定了扎实的发展基础和深厚的数字底蕴。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提升,数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数字化转型亮点纷呈,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赋能善治“为人而转”,数字生态营造多点开花。

代表们建议,要坚定发展方向,加快数字经济核心技术攻关,以重点项目为突破,打造产业数字化龙头企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要聚焦创新驱动,重视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数字经济增量发展;要加快“数”“实”融合,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商文旅等领域突出数字引领,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提升治理水平,在协同治理、闭环治理、应用场景建设、数据安全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代表们还在数据产权立法、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储备和培养数字化人才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无锡数字经济发展情况

(一)顶层设计不断优化提升。无锡是全省最早全面部署数字经济的地级市。2019年,无锡明确三大经济发展方向(以数字经济赋能、总部经济引领、枢纽经济支撑为导向),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市现代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下设分管副市长担任组长的数字经济专项工作组。实施重点产业链市领导挂钩联系制度,着力将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软件及信息服务等打造成为无锡产业地标。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及年度工作要点,印发《无锡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建立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统计体系。2022年再度整合升级,实施数字无锡建设“首位工程”。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的市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下设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政务、数字生活、数字生态、数字基础设施6个工作组。各市(县)区、无锡经开区因地制宜地成立了数字化相关领导小组。跨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和市市(县)区联动机制日益完善。印发《无锡市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实施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推动无锡制造业降本降耗降碳、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数字生活新场景建设、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等6个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开放、推行政府首席数据官制度等N个相关工作方案,梳理形成数字化转型年度重点场景建设清单,构建“1个实施意见+6个三年行动计划+N个相关工作方案+年度重点场景建设清单”的政策文件体系和全链条工作推进模式。各市(县)区、无锡经开区印发有关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42个。

(二)数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围绕“3+5+X”数字产业体系,以物联网、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数字地标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与区块链、机器人五大数字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化合物半导体、未来网络、量子科技、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2021年,全市物联网产业实现营收达3563.85亿元,同比增长26.81%。主导制定物联网领域国际标准10余项,其中包括有“物联网宪法”之称的体系架构标准。全市先后获得物联网国家级牌子25个,无锡物联网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物联网集群。全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申报销售1754.07亿元,同比增长22.3%。全省首个省级信创产业生态基地落户无锡并投入运营,全市信创骨干企业超60家,70个产品入围国家信创目录91个产品入围省信创图谱,位居全国地级城市前列。入围中国软件百强、互联网百强、国家重点软件企业、省规划重点布局软件企业的数量再创新高,成功创建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链规上集成电路企业173家实现营业收入1783.05亿元,同比增长25.5%。一批集成电路重点项目和创新载体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在建集成电路产线项目共计20个,无锡包揽了2021年全省集成电路领域所有重大创新载体。全市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60.66亿元,同比增幅35.16%。获评省级各项试点示范20余个,1个项目(天安智联的“面向智慧交通的车路协同多平台融合技术与信息服务系统”项目)入选国家工信部大数据产业试点示范项目,3家企业入选2021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

今年一季度,全市企业的生产经营虽然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数字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市统计局数据,全市1324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55.79亿元,同比增长15.2%。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855.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54%。全市车联网核心企业达到143家。集成电路产业198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444.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1%,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软件和信息服务业686家纳统企业实现申报销售41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9.6%。成立无锡市元宇宙创新联盟,整合上下游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打造典型元宇宙示范项目。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亮点纷呈。打造“智改数转”新标杆。无锡作为制造业重镇,在三张“500强”榜单上连续三年保持江苏省第一。聚焦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灯塔工厂”开展创建培育,举办“取经问道 制造业数字化提升赋能”系列沙龙,开展“标杆研习”系列活动。持续推进“千企技改”,梳理智能化技改项目超1000个,筛选100个智能化重点项目,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实施的良好格局。1—4月,全市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3亿元,达到全年计划的40.6%。引进徐工信息、东方国信等5家全国十大双跨平台,和华为、腾讯、京东等IT龙头企业合作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全市累计创建省市智能制造优秀服务商80家。累计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家,数量与苏州、常州并列全省第一。“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不断深化。捷普电子的“基于5G边缘计算的数字工厂”入选全国首批10个“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施耐德建成全球首个5G柔性生产工厂,佳利达建成全省首个基于5G车联网园区级开放道路无人物流项目。在工业领域,累计形成20个5G典型应用案例,另有17个重点5G应用在建。建设一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的集聚区,无锡综保区、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入选2022年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

促进产业升级新模式。服务业数字化不断深入。印发《中国(无锡)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加快推动全市跨境电商新业态有序健康发展。推进县域流通数字化,我市惠山区阳山镇成功获评2022年首批江苏省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全市网络零售实现稳步增长,1-4月,我市实现网络零售额323.3亿元,同比增长5.9%,总量位居全省第三,其中,全市农村网络零售额为97.12亿元,同比增长17.9%。农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启动市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统筹推进我市涉农信息系统的整合和数据资源的共享;出台《关于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无锡市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方案》。

(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无锡拥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国家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城市……多项“国字号”荣誉背后是无锡多年扎实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勤耕细作。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一是5G网络不断织密。一季度全市新增建设5G基站1100个,累计达到15600个,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覆盖率保持全省第一。二是光纤网络不断提速。今年一季度,无锡实现城市家庭千兆光纤网络全覆盖,平均接入带宽超300Mbps,城域网出口带宽超11T,IDC出口带宽达到16T。三是数据中心建设上规模。累计建成规模数据中心14个,建成机柜数超19000个,折合标准机架数3.73万架。全市数据中心平均利用率达到81.2%,位居全省第一,平均运行PUE低至1.4,仅次于南通的1.32,位居全省第二。四是车联网实现重点区域覆盖。完成410平方公里、796个点段智能化改造,部署智能路网设施1200余套,开放公共测试道路177公里。打造锡山、新吴、滨湖、经开车联网核心区,构建个性化、场景化的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环境。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着力探索构建数字孪生城市。编制《无锡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在试验区范围内开展三维现状、规划信息模型建设工作。拟编制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无锡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无锡市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BIM)交付技术导则》《无锡市市政道路桥梁设计信息模型(BIM)交付技术导则》,实现项目从规划、设计、审图、施工、验收和管养全过程应用,实现道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聚力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完成500公里智能网联道路建设,拟新增认定高级自动驾驶测试道路188公里。完成《无锡市道路交通安全和管理设施设置导则(修订稿)》。智能交管一体化提升工程扩容交通感知能力建设工作完成44个路口电子警察,128个路口监控系统的安装。快速路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工程、高速公路‘慧安’系统工程等建设项目均有序分步实施中。大力发展“新”“老”基建融合。全面摸排地下管线基础信息,实现管线数字化,初步建设管线系统“一张网”。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通信线缆序化、技防设施等智慧化提升建设。深化“智慧工地”建设,全市域推广实施。完成可挂载通信基站设备的综合杆技术标准初稿,已初步确定51道路80个综合杆的目标建设清单,并启动设计对接工作。

(五)数字赋能善治为人而转。面对大城市治理难题,无锡始终秉持技术和城市“为人而转”,既以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系统的效率,又以市民和市场主体的实际感受为考量,提升各类服务的精准性、充分性和均衡性。无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长期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先后获得中国领军智慧城市、中国智慧城市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江阴、宜兴、锡山入选《求是》旗下《小康杂志社》发布的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和2021中国数字治理百佳县市。

深化全域协作,抓好“一网统管”建设。横纵协同。去年我市建成全省首个基于城市数字底座的城运中心,印发《无锡市城市运行管理平台体系建设导则》加大对市(县)区城运中心指导力度,确保“三级连通、五级联动”一体化推进。目前城运平台一期系统已接入 24 个部门 45 个系统,贯通多个市(县)区及镇(街道)平台,在多次实战考验中各部门、各板块协作联动,初步形成了平台观测、协同赋能、联动处置的基本能力。平战结合。在安全生产、防汛防台、疫情防治等行业领域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成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场景孵化器。出台《无锡市城运中心应用场景接入规范》,适用接入市城运平台的应用场景界面设计风格和用户交互描述,规定接入平台的页面设计规范要求,明确市城运数据中台联通各场景牵头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实现各“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建设完成后与市城运平台界面风格的一致性,强化整体布局,相互关联。今年,重点打造“客流监测数治通”、“疫情联防精准控”、“数字食安无忧保”、“防汛防台秒响应”“消防隐患智感知”等14个重点多跨场景应用和2大专项行动。其中“危化企业智监管”已完成系统平台建设,目前已有34家企业进行数据对接上传、占比85%,“雨雪冰冻智联处”场景继续进行终端设备对接等工作,已完成2辆指挥车、3台无人机和50套手台的接入,应急资源收集对接方面已完成148项雨雪冰冻物资装备对接。探索智治。以全市视频资源库为基础,整合天地图、百度地图等重点要素,推动人口、交通、社区、事件等核心资源要素统一上图。目前已汇聚应急、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26万余路视频资源、3300余个感知设备、6700余项监测数据。探索试点了AI算法视频自动巡检识别功能,持续提升自动抓取识别能力。目前围绕文明城市专题梳理视频预案6000余路,针对车辆违停,违规晾晒等场景已布设算法171路,对行人闯红灯、遛狗牵绳等场景进行算法模型训练。

坚持数据共享,换取“群众少跑腿”。以“互联网+技术”构建数字政务服务的办事支撑。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24个应用系统全面对接,与江苏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大厅、公共资源交易大厅、12345热线互联互通,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程在线”。全市97.9%的事项可网办,132个事项可跨省通办、130个事项可在省内通办、120个事项可在长三角异地可办。2021年,全市政务服务办件总量达575.3万件,即办件事项占比达49%,承诺事项办理时限提速率达89.4%。建成统一电子证照库,发布436类电子证照目录清单和124类共享目录清单,配置853枚电子印章,归集电子证照448.32万张,2021年共在线调用电子证照297.45万次,全市电子证照归集的种类和数量位居江苏省第一。以“互联网+应用”优化数字政务服务的办事体验。我市不断探索融驿站、成全驿站、政银合作等“就近办”创新举措,加快建成15分钟政务服务办事圈,为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打通便民利企服务的“最后一米”。实现村(社区)办理“就近办”事项346项,市域内跨地区、跨层级办理“全域通办”事项642项。“成全e站”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覆盖408个人流密集点位,提供1247项高频热门应用服务。发布“免证办”事项51项。推广告知承诺办理,2021年共惠及企业6000余家。在江苏首创“一件事”赋码管理规则,88个赋码管理的“一件事”的流程环节平均压缩70%以上,部分事项可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个人成长涉及的“新生儿出生、就业登记”2件事可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办理。开设“一件事”主题服务专区,为群众提供“一件事”全流程一次办好服务。提供“秒批办”服务。建成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惠企通”平台,依托平台让企业一秒获知可匹配的惠企政策、一秒获知可兑付的奖补额度、一秒获知项目申报路径和所需材料,2021年共精准匹配各类惠企政策27.2万余次。发布“智能秒办秒批”事项25项,实行“零人工受理、智能化审核”,实现公积金提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等高频事项“秒办秒批”。

聚焦数字惠民,小切口催生大场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小变化”,可以让他们更好理解“大变革”。正是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小切口,在每一个极致颗粒度的场景中,满足群众在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行有畅通、弱有众扶等方面的更高需求,让市民切身感受到温情、便捷、高效的数字红利。今年无锡打造10个民生领域的标杆场景,其中基本民生领域的场景2个:“就医导航一站式”、“入学‘掌上办’、费用统一缴”;质量民生领域的场景8个:“便利出行无障碍”、“先离场后付费”、“停车就诊联动”、“灵锡码通乘”、“15分钟便民生活圈”、“线上线下随心购”、“沉浸式畅游”“生态环境‘随手拍’”。这些散落在城市各行各业、各个角落的场景需求,一旦如毛细血管般生长开,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规模累积效应。部分场景已建成上线,成效明显。“就医导航一站式”,已完成9家医疗机构预约挂号统一入口,上线互联网医院,实现医保在线支付。全市互联网医院共入驻医师1161名,其中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701名,科室173个,诊疗科目128个。2022以来,互联网医院挂号2979人次,就诊1030人次,开具处方232人次,咨询1415人次。市教育局推进“入学掌上办”项目实施,已完成教育报名和入学材料查验建设并上线灵锡APP。“入学查验”功能上线仅十天,就有9万多名家长通过该功能实现了入学材料的线上提交和查验。真正实现了入学材料家长“一键提交”,学校“一键审核”。“15分钟线上便民惠民生活圈”,充分整合资源,优化居民生活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已建成的生活场景率先上线,逐步打造本地生活综合服务平台。截至4月底,灵锡APP注册用户数超过1000万,实名用户数超775万,日活峰值超718万,上线功能服务超780项。以城市超级APP“灵锡”作为数字防疫的载体,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和数字底座作用,快速叠加各类数字化防疫应用场景。靶向应对市民刚需。核酸检测通,打通信息预登记、附近检测点位查找、检测结果查询路径;居家健康监测证明,足不出户,一键申请;门铃码实现一键多码联查;港澳台及外籍人士服务专区,解决境外人士出行等问题……积极开拓企业服务。全省首创、48小时内上线了“进口冷链食品申报追溯系统”,“进口货物疫情防控信息系统、货运防疫申报、入境申报”等也及时上线,力争“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双胜利。创新开发防疫产品。“祭扫预约”提供线上预约错峰祭扫、代为祭扫、云祭祀等服务;“疫时通”提供“疫情防控应急通行证”,有效保证城市运行。

(六)数字生态营造多点开花。在技术创新方面,布局攻关集成电路、5G网络、云计算和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路协同等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着力推动科创载体建设,研究制定科技新城建设调度方案,进一步支持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发展建设,支持无锡光子芯片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加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雏鹰、瞪羚、准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集群,上半年推荐55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独角兽(潜在独角兽)企业。

在政策制度方面,2020年,无锡颁布《无锡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首次提出“数据治理”的概念,建立公共数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是全国首个地级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无锡公共数据管理由此进入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对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推进《无锡市数字化转型促进条例》《无锡市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立法,启动立法调研。印发《无锡市首席数据官管理规定(试行)》,强化政府首席数据官队伍建设。

在公共数字资源管理方面,印发了《无锡市关于建立健全公共数据共享开放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开放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居民身份证电子证照全国应用试点工作。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平台,我市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两年全省第一、全国前十。指导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建成运营,并召开无锡市首批数据产品交易发布会,完成数据资产凭证发布,上线全市首批数据交易清单,完成首批4个数据产品共计6笔产品交易。

在自主安全可控方面,今年已发布《无锡市“十四五”网络安全发展规划》《无锡市推进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编制了《2022年无锡市网络安全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无锡市使用财政性资金信息化项目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实施指南》。进一步优化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评价指标,编制发布《2021年无锡市网络安全态势分析报告》,全力推进城市大脑网络安全运管中心、“锡盾”网络安全综合管理平台二期等建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政府部门间数据互联不通

地方政府数字化建设往往需要考虑自上而下的垂直型系统和部门内部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因此面临重重阻力。然而,数字化转型发挥作用的前提正是贯通的数据基础设施和畅通的数据共享。在跨层级数据共享方面,由于纵向直通的接入方式,数据“上的去,下不来”问题突出,近年来特别是疫情之后,政府各委办局都意识到了“数据孤岛”的弊端,开发部署了一些大平台、大系统的信息化项目,但依然是纵向管理强,横向联系较弱,市级很多系统被省级甚至国家级条线部门回收,依托上级平台开展工作,产生的数据也留在了上级平台,如婚姻、驾驶证、高中生学籍等,市级数据中心无法汇聚关键数据,数据“孤岛”变“半岛”。

(二)数字政府保障运行的一体化机制不畅

主体不明,数字政府由谁来建,怎么建,缺乏顶层设计和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建设与运营管理脱节,各类“城市指挥中心”未能全面实现分级联动。其次是数字政府的需求侧建设不足。有的业务没有上线,有的上线了不能实现全流程办理,仍需线下跑腿。还有的全流程上线了,但仅停留在各部门业务的“物理聚合”阶段,并未整体上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改造,形成链式服务,办事场景应用碎片化。

(三)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道阻且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要素市场化制度建设的方向和改革重点任务。但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机构,在推动数字化转型、挖掘数据价值方面还普遍存在路线图不清晰、方法论不落地、工具箱不给力等困难,在数据应用方面也存在违规使用的问题。制度标准缺乏。国家层面缺乏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的实现形式、制度保障,导致政务数据无法入场交易。行业领域缺乏统一的标准,市场主体不敢“明目张胆”地进行数据交易。技术手段尚未普适化,各种安全可控的技术尚不能取信于人或是成本高昂,令市场无法企及。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虽然无锡已经首创了支持数据交易的产业政策,但在数据交易的各个环节、领域方面的政策仍然缺乏,促进数据交易的服务机构尚未得到有效发展,政府侧监管规则、监管职能分工不明确。今年,“江苏无锡大数据交易有限公司”虽已成立,但也面临市场环境、交易系统、数据质量、市场开拓等诸多挑战,数据资产交易扩面增量任重道远。

三、有关建议

(一)确定数据权责,打通数据壁垒

按照“行使多少权力即产生多少数据”,建立编办参与的数据目录编制机制,界定每一个政府部门的数据权责,并将其纳入到“三定”方案中。打通条线部门对各设区市的“数据壁垒”,参照“一次汇聚,多次使用”的上海模式,建立数据回流共享机制,支持国家、省级数据中心牵头统筹数据、分步汇聚,将各条线部门通过自建平台系统采集的地方数据全量属地返回市级数据中心。

(二)统一数据标准,连通数据孤岛

建立涵盖采集、处理、分析、使用的全流程管理体系,统一数据标准规则,做好分级分类,建设企业级、数据字典和资源目录,提升数据质量。建议国家、省统筹基础库建设规划,库表标准全部开放给市级,作为市级数据中心的基础部分,市级根据自身特点,扩展其个性部分,实现数据中心基础库的融合建设。

(三)加快数据立法,畅通数据流动

开展数据确权和分类分级管理标准体系研究,实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促进大数据应用和交易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尽快进入立法程序。建议出台省级相关政策,对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各个环节进行鼓励和支持,对先行先试开展数据要素交易的平台、机构、地区进行奖补。省级统筹各地就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具体环节分别试点创新、联合创新,一经成功全省复用。成立数据安全保护实验室,推动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加强安全保障。

参加调研省人大代表

省直无锡组:史国君、周毅、刘丽君、彭坤明、任大新

省直盐城组:缪志红、尹群、杨卫东、王大进、范正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