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部门出台新政为民营医院“松绑”
国家发改委、卫计委、人社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出台放开非公立医院服务价格、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措施,引起公众普遍关注。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解释,放开民营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后,民营医院将根据市场供求及竞争情况,自主制定价格,提供更多满足百姓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医疗服务,其收费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可按服务项目收费,也可以按服务人次等确定收费方式。
目前国内民营医院分两大类:一类是民营非营利性医院,这类医院多数是综合性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基本参照公立医院来执行,服务项目、项目收费标准都是实行政府指导价,自己没有“发言权”;另一类是民营营利性医院,这类医院实行自主定价,多数从事医疗美容、妇产医院等特殊领域,如割双眼皮、隆胸等,收费两三千,只要有人愿意去就行。
业内人士介绍,一直以来,政府对民营医院管得过多过死,特别是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特别严格,导致多数民营医院长期“半死不活”。国家发改委出台这条政策,是为民营医院的发展“松绑”,表明今后民营非营利性医院也可自主定价,它们可以更自由、更灵活地发展,增加了民营医院继续做大做强的信心。
南京博大肾病医院副院长王铀生说,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在人才、资金、学术等方面有着天然的劣势,与公立大医院难以形成同台竞争;在价格竞争方面,民营医院更没有优势可言,价格管得比较“死”,想“涨”的不能涨,想“降”的也不能降,这实际上是不公平竞争。比如,同样做阑尾炎手术,同样的价格,多数患者宁愿去环境条件稍差点的公立医院,也不会选择民营医院。“今后就不一样了,竞争力强的领域,我可以提高点价格,争不过公立医院的项目,可以降低价格吸引病人。”
王铀生表示,国家出台这一政策的另一亮点是民营医院可以“自主制定新的服务项目价格”。过去医院的医疗服务项目都是固定的,没有的服务项目不准开展、更不准收费,而新政策鼓励民营医院今后多开展便民医疗服务项目,更可以投资开展一些公立医院没有的高、精、尖服务内容,这样受益最大的是病人,他们以后看病可以“货比三家”,更可以享受到公立医院没有的服务项目。
南京医科大学教授蒋沁博士认为,今后民营医院放开价格,卫生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监管,不能让民营医院打着“自主定价”的牌子乱收费。一些民营医院长期“长不大”,与民营医院“宰”病人、服务不规范、收费不透明等也有一定关系。民营医院要良性发展,仍需进一步强化自律,共同提升行业整体形象,最终要靠老百姓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