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江苏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 > 文献资料 > 正文
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 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
2018-04-09 14:10: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这是人大制度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首先,我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多年来为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研究付出辛勤劳动的广大人大工作者、理论工作者和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提出,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紧紧抓住人民代表大会这一主要民主渠道,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这些重要论述和要求,为我们做好人大各项工作,包括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原则。我们成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就是要搭建一个平台,组织人大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总结我国人大制度的发展经验,研讨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人大制度的特点和人大工作的规律,增强人大工作的思想性、原则性、系统性、前瞻性,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建言献策。这是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动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一项重要举措。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一定能够展现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取得更加丰硕的研究成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发展创新是行动上开拓前进的前提。我们党成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一个根本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对于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丰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始终保持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三个自信”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无数代价,接力探索、接续前进,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当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许多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各种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斗争,进行过无数次尝试。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和各种第三势力试图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模式,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共和制、总统制等政治体制,最终都归于失败。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是根本行不通的。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都是我们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在长期的艰苦斗争和探索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思想和观点主张,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家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实现了向人民民主的伟大跨越,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会议通过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宪法的公布施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60年来,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今后仍将继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发展,并不断丰富和完善。

  历史充分证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近现代100多年历史波澜壮阔、激荡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各族人民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从思想理论上进一步深刻认识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深刻认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主体地位,深刻认识我们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依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动员、组织和团结亿万人民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共同奋斗。

  (二)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包含着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重要政治思想和理论原则,包含着一整套构建科学、运转协调的重要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特色鲜明、结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过许多重要论述,进行过许多创造性探索和实践,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制度和理论财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按照我国宪法和近60年的实践,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一是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三是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四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五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六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理论指导,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系列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原则和制度,决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具有根本地位。

  近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制度功效,展现出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广泛动员了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充分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切实维护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制度,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制度,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好制度,是我们国家和人民能够经得起各种风浪、克服各种困难、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制度保证。

  实践永无止境,发展创新也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都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我们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就是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出发,不断赋予人大制度新的思想内涵和理论阐发,不断增强根本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三)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推动人大制度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90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科学的思想路线,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实践不断前进,指导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这些都要求我们深化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认识,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特色鲜明、富有效率,但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与时俱进,从其建立到现在一直都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成就。我们改革和完善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级,实行普遍的差额选举制度,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共同监督宪法实施;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赋予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健全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优化组成人员结构;完善保证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制定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立法法、监督法、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范人大组织和职权的重要法律。这一系列重大成就,是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方面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研究,推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积累了重要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世情、国情、党情出现许多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公平意识不断增强,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面临许多新课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适应内外环境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推动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和发展完善;要求我们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更好地进行系统研究和深入阐发,更好地进行宣传展示和解疑释惑,广泛凝聚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以来,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有关领导同志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论述,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历届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许多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不少地方还先后成立了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研究机构,在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我们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加强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理论研究,必须把坚持与完善、继承与发展、巩固与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认真总结实践探索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究并努力回答前进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新的起点上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发展好。

  二、牢牢把握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

  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内容涉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涉及党和国家各方面体制机制,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密切相关,思想性、政治性、法律性都很强。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理论研究的正确政治方向,牢牢把握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要求,在正确轨道上不断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

  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终同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1954年9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明确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政治前提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并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国内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尤其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增强战略定力。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和反对任何偏离指导思想、偏离根本政治制度的错误倾向。

  第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最鲜明的特色和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我们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必须贯彻和遵循的基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主要制度载体。加强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理论研究,推进人大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来展开、来深化。我们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作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更好地在人民代表大会中保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要把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作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主基调,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必须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关键在于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伟大实践。

  今天,新中国成立已经60多年,改革开放也已经走过35个年头。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没有变。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夯实理论研究根基,不超越发展阶段,也不落后于时代,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以自己的话语讲好“人大理论”、讲好“人大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通过理论研究,使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真正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总结自己的经验,阐述自己的理论,走自己的道路,同时,放眼世界,积极研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

  三、努力开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多年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理论研究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研究力量,建立了相关研究平台和载体,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这些应当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无论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是地方各级人大,在加强和深化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成立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就是要加强和改进理论研究工作,提升理论研究能力和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就对各方面各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还有承担类似职能的机构和单位,都应当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升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努力按照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方向发展,成为人大工作的智囊团,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撑。

  研究会是一个平台和载体,我们要通过它来组织、协调、整合人大理论研究力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和成果交流,推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展开。我们要以成立研究会为契机,加强和改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联络和交流研讨,扎实起步,明确思路,突出重点,凝聚力量,密切上下工作联系、工作协同和工作交流,以理论研究新成果不断提高人大工作水平,努力开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新局面。

  一要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问题、指导研究,是搞好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也是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根本方法,必须始终坚持、全面掌握、熟练运用。要注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炼总结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内在规律,进行理论概括、梳理和阐发,健全理论体系。要坚持运用历史思维方法,学习研究党史、国史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厘清党和国家事业、人大制度的来龙去脉。对多年来人大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那些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实践证明是成熟的经验和有益的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概括,上升到理论层面,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要注重理论创新,用发展的眼光和创新的精神推动理论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为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发展完善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二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和改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部署、总动员,对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这些部署和要求,实际上给我们开展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课题。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国家制度和法律体系有密切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人大制度内涵、国家权力机关体系、人大代表作用、人大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推进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再如,全会提出的许多改革举措涉及现行法律规定,中央要求凡属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可以先修改法律,先立后破,有序进行,有的重要改革措施需要得到法律授权的,要按法律程序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加强法治建设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立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工作机制、方式方法以及重大立法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综合运用立、改、废、释的方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把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律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又如,全会提出的许多改革任务和措施,需要通过“一府两院”贯彻落实,需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有不少需要通过各级人大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推动贯彻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人大监督、重大事项决定、人事任免职权和工作的研究,完善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保障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们还要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加强和改进人大自身建设。

  总之,理论研究工作要面向实际、面向实践,自觉增强问题意识,针对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发展完善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加强理论分析,作出正确的回答,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水平。

  三要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作为全国性学术团体,既是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活动载体和交流平台,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强与地方人大工作联系的新渠道、新形式。研究会章程规定,研究会实行单位理事制和个人理事制。除个人理事外,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都派代表参加研究会。这种组成结构和相关安排,使研究会具有较广的覆盖面,有利于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加强联系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工作网络,营造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浓厚氛围。组成本届研究会的个人理事以及单位理事代表,既有经验丰富、理论研究功底扎实的领导干部,也有了解实际情况、有一定工作研究和思考能力的人大机关在职人员;既有熟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同志,也有熟悉地方人大工作现状的同志。特别是研究会中,拥有一批曾经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担任过重要职务、在人大工作领域具有较高声望和影响力的老同志,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研究能力,也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比起担任现职的其他同志,时间更充裕,地位更超脱,对于组织开展好研究会各项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特点、特色和特长,注重理论研究实效,不必求全、求大,推动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持续深入展开,不断增强理论研究的活力、吸引力和创新力,促进人大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要努力形成加强理论研究工作的新格局。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加强方方面面的协调配合和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都要充分认识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加强理论研究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基本工作,作为提高人大工作水平、提高人大代表和机关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切实摆上人大工作议事日程,努力为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推动形成重视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良好氛围。

  对全国人大来说,研究会工作是一项新工作,现在研究会刚刚成立起来,要做的事情很多。万事开头难。希望研究会积极探索,先把工作做起来,逐步进入正常轨道。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加强理论研究力量的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与地方人大常委会相关机构的联系,加强与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推动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方面的合作、交流与互鉴,形成研讨问题、思考问题、积极探索的良好氛围,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要通过研究会这一机制和平台,努力聚集和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理论研究队伍,为提高人大制度理论研究水平提供重要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委员会和全国人大机关各单位也要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加强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作研究,把加强理论研究作为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也要把理论研究工作摆上人大工作议事日程,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提升。

  五要加强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普及。加强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宣传,是各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任务,也是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的一项重要职责。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关系密切。如果人民群众在思想认识上对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搞不很清楚、弄不很明白,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就难以拥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氛围,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也就难以取得成效。要把加强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与加强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中做好宣传展示,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好理论阐发。理论研究的平台同时也应当是宣传展示、解疑释惑的平台,理论研究的载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宣传展示功能。作为专门从事人大制度、人大工作理论研究的机构,研究会在加强人大宣传工作、培训工作等方面具有一定职责,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要努力做好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工作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普及,推动人大理论研究工作和人大宣传工作上质量、上水平,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同志们,“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事业中,我们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将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的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也将迎来广阔的前景和难得的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人大制度理论研究工作的新成绩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作出贡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