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权威发布 > 审议意见 > 正文
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1-12-22 16:39  来源:江苏人大网

11月29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实施情况的报告,11月30日上午进行了分组审议。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实施《精神卫生法》,各地各部门将精神卫生工作作为保障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推动精神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与党中央有关要求和《精神卫生法》规定相比,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地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比,精神卫生工作仍是我省公共卫生领域最薄弱的环节。为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精神卫生工作,真正摆上政府公共卫生工作重要位置

一要切实解决思想上不够重视的问题。真正站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实施《精神卫生法》的高度,站在以人民为中心、解除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痛苦和负担、补齐我省公共卫生领域最大短板的高度,站在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缩小与先进省份差距并尽快走在全国前列的高度,统一思想和行动,把精神卫生工作摆上政府公共卫生工作重要位置。二要切实加强政府对精神卫生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责任,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动重要任务的落实。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奖励问责机制。政府要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相关部门、精神卫生机构进行考核监督并通报考核评价结果,制定实施对在精神卫生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的细则,依法对未履行《精神卫生法》职责的责令改正、通报批评、严肃追责。三要落实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法定要求。对标健康中国、健康江苏战略,确立精神卫生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明确全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健全加强精神卫生工作的领导体制和保障机制。

二、尽快补齐省级精神卫生机构短板,全面建设完善我省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一要抓紧建设江苏省心理健康与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江苏省精神专科医院和江苏省强制医疗所。要充分认识建设这三个专业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少“防治中心”,省级层面就没有专业机构提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评估等技术支撑,以及精神障碍防治等服务管理;缺少“专科医院”,省级层面就没有起到龙头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的平台,就没有办法缩小与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有省级专科医院的差距;缺少“强制医疗所”,就无法解决全省被强制医疗人员与普通精神障碍患者混住、混管的安全隐患。常委会组成人员强烈呼吁统筹规划省“十四五”精神卫生工作,在确保现有精神卫生资源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将三个专业机构建设作为省政府民生实事重大项目强力推进,并运用财政资金、地方专项债等方式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二要全面加强各级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每个设区市建成1所达到三级医院标准的市级公办精神专科医院,每个县(市、涉农区)建成1所县级公办精神专科医院。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康复医院都要开设精神科或者心理科,不能以神经科代替精神科或者心理科。三要切实加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建设。明确各级政府建设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的主体责任,不能把这项任务简单地推给民政、残联等个别部门单位。各级政府要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在尽快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设立一家政府举办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的基础上,将设置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向乡镇和街道延伸,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示范点建设,促进社区康复机构增点拓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康复驿站、残疾人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工疗基地、农疗基地、日托康复站、庇护工场等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要将更多精神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提高精神障碍患者医疗保障水平。要制定实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社区康复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专业指导服务的责任制。要在乡镇街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尽快开设精神科门诊、配备精神科执业医师,方便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在家门口就医取药。

三、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先保障精神卫生工作所需经费

一要深化精神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革。要把精神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综合医疗机构的不同特点,特别是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盈利能力差、难以自负盈亏的实际出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有利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生存发展的投入保障政策,使其担负起全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卫生预防、诊疗、康复的公益责任。二要加大对精神卫生事业的投入保障力度。要增加省级年度精神卫生工作经费,尽快做到与浙江、广东等先进省份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卫健部门要优先安排精神卫生方面的经费。在福彩公益金规模日趋缩减的情况下,要建立稳定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经费保障渠道及拨付途径。在省强制医疗机构建成之前,要建立对强制医疗定点机构的日常保障机制,尽快解决拖欠17家强制医疗定点机构医疗费的问题。三要切实解决医保经费拨付不及时不到位的问题。要加大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的保障力度,落实对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的政策规定。要理顺卫健、医保部门之间认定精神障碍患者的程序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医保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及时全面覆盖,增加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的精神障碍治疗项目,提高报销比例,减轻患者负担。对无法查明身份的流浪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财政应当担负起其医疗费用的兜底责任。

四、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精神卫生工作队伍建设水平

一要尽快制定我省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行动计划。当前,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省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要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协调有关高校资源,从明年起扩大精神卫生专业本硕博招生规模,通过定向培养等方式,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精神卫生从业人员专业水平,满足各种不同单位的用人需求。教育、卫健等部门应当早做测算,与省级三个专业机构建设同步推进专业人才培养和领军人才引进工作。二要制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精神卫生专业医师配备标准。按照《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中“东部地区每10万人口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不低于3.8名”的要求,尽快配齐我省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三要切实提高精神卫生医务人员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深化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力争精神卫生医务人员与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工资和绩效奖相当,在此基础上增加精神卫生医务人员津贴,尽快缩小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加大精神卫生专业职称评聘改革力度,同等条件下向精神卫生专业特别是基层的申报人员倾斜,增加聘用中高级职称额度,为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提供更好事业发展空间。制定精神卫生医务人员休假、体检(含心理健康)、疗养、进修等特殊优待政策,引导全社会关爱精神卫生医务人员,增强精神卫生从业人员的职业荣誉感、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四要加强精神卫生学科建设,提高专业培训水平。定期组织精神卫生医务人员进行在岗培训,更新精神卫生知识。加大非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力度,有效增加精神科执业医师数量。组织所有医务人员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其识别精神障碍的能力。

五、统筹各方力量,把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到新的水平

一要把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摆上政府精神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及教育、卫健等部门要立足于积极应对儿童青少年自闭、孤独、抑郁、焦虑及自杀等问题日趋严重的挑战,立足于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对千家万户老百姓的福祉负责,坚决扛起护佑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责任。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江苏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2年)》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通报检查评估结果,并抓紧研究制定我省新一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实施方案。省精神卫生联席会议要定期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协调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二要提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关爱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服务能力。在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三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提供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与住院服务,尽快改变目前全省仅有341张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病床的现状。三要落实在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专职教师的规定。督促学校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切实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督促尚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的高校,尽快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的有关规定。督促高校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牵头部门、协同部门、心理中心、二级学院等部门的职责,建立健全心理危机精准识别、持续跟踪和有效干预的工作机制。要按照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尽快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鼓励各地对学生开展心理普测。四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联动机制。制定实施家庭、学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各负其责的具体办法,健全家校融合、医教融通机制,提高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能力和水平。

六、前移预防关口,动员全社会共同关爱精神障碍患者

一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精神障碍预防摆在精神卫生工作最前面,定期研究分析精神障碍发展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分类做好预防工作。要把心理援助内容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心理援助。总结推广苏州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完善政府主导、财政支持、社会参与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工作机制,设置心理援助热线,及时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救助工作,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获取专业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渠道的知晓率。二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深入开展全民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抓紧抓实。要针对当前社会上对精神障碍的重视远没有对癌症、心血管疾病重视程度高的实际,大力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公众消除对精神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模糊认识,帮助患者及家属克服讳疾忌医的顾虑,鼓励他们在提高自身科学应对能力的同时,发现问题后及时主动就医。三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用人单位要创造有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工作环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监狱、看守所等场所,要对相关人员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村委会、居委会要协助做好相关工作,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社区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患者家属应当帮助患者及时就诊,做好看护管理。鼓励兴办社会化心理健康服务机构,明确心理咨询人员准入条件,严格心理咨询服务规范,严肃查处违法行为。要把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纳入各级各类精神文明创建评价体系,及时有力制止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的行为,在全社会营造宽容、关爱、帮助精神障碍患者的浓厚氛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