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全国各县(市、区)人代会即将召开,正是奋笔撰写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之际。在当前求鲜、求活、求实、求情的融媒体语境下,如何避免把人大报告写得千篇一律、枯燥高冷,笔者有几句话想说。
代表受尊重、被肯定。“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代表是人民的代表,报告必须要弘扬“人民至上”的理念,让人民受到尊崇。报告中要认真总结人大代表们心系国事、情牵民生、双岗建功、建言献策的履职事迹,让他们感觉这“代表”干得有价值、做得有意义、当得有成就,这样才能增强履职信心、激发履职热情,达到引导各级代表立足本职、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良好效果。
语言接地气、听得懂。代表来自不同行业和领域,既有机关的干部职工和本地优秀的企业家,也有基层一线的工人和农民;既有大学学历的代表,也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代表;既有从事经济工作的代表,也有从事乡村治理的代表。如果语言过于严肃规整、不接地气,代表不仅听不懂,共鸣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报告语言只有力求照顾每个代表,适度地使用接地气、鲜活、真实的语言以及采用事例和数据性的表述,才能讲到代表心坎上,让代表听得进、听得懂、记得住。
文字有力量、感染人。“助发展、惠民生、促和谐、聚人心”是人大的基本职能,其中,最关键的职能就是“聚人心”,即通过人大代表这个群体,引领和凝聚一切积极力量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因此,人大工作报告就不能自说自话,而要打动代表。带入受众的“感受”和“感情”,跨越一个个“交流障碍”,才能真正实现上传下达、沟通内外、凝聚人心的作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玉”,只有作者回归到勤学习、真调研、深研究之中去,对人大了解透彻、对代表饱含深情,写出的报告才能有新理念的表述、有震撼力的语言、有走心的句子、有号召性的措辞,才能促使报告有力量和感染力,从而引发代表的认知共鸣、思想共鸣和情感共鸣。
充电赋新能、促前行。平时,人大代表多忙于本职工作,参加代表培训的时间和次数较少,很多代表简单地认为“履行代表职责”就是人代会期间的“参加会议审议”,却对闭会期间的履职任务一无所知。人大报告主题明确、内容详实、文字精练,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实事求是、系统全面,部署下一年的任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为代表更好地掌握履职内容、提升履职能力、增强履职责任感提供了有力指导。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篇真正出色的人大报告必然倾注了作者经年的磨炼与开阔的视野。愿今天的人大报告中,也能出现更多意义深厚、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催人奋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