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市县传真 > 淮安 > 正文
淮安市淮阴区人大:预算监督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2022-05-11 14:04  来源:淮安市淮阴区人大  作者:汤晓惠 夏雪平

“2021年政府重点投资的28个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情况如何?今年计划安排的95个政府投资项目资金有没有预算,经过财政承受能力认证吗?拟实施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所需资金能不能得到保障?”在2022年人代会召开20天前,淮安市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对区本级预算草案进行了审查,与会的25名人大代表、财经专家们不断提出询问,政府相关部门现场一一作出解答,并提供绩效评价等证明资料。 “财取之于民,更要用之于民”,为守住百姓的“钱袋子”,淮阴区人大常委会在预算审查监督的各环节中,坚持将预算审查权、决定权、监督权、知情权交给人民,努力提供让人民群众信赖的“明白账”、“放心账”。

全方位参与,力求预算编制科学完整。一是提前介入,变“被动”为“主动”。在政府部门布置年度预算编制前,区人大常委会结合党委的决策部署、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等,广泛收集信息,列出纳入预算清单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预算初步审查会、代表议政会等方式,与政府部门对接,提前介入预算草案编制,确保人大意见建议有落实、有回音。二是巧用资源,变“单干”为“团干”。面对预算审查工作量大、技术不足、人手不够等困难,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全年累计安排区人大财经委委员、财经工委委员、常委会各工委、委员及财经专家库成员共计150多人次参与预算草案、部门预算、重大政府投资、预算调整等审查工作,有效解决人手不够、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深化审查内容,变“广度”为“深度”。除合法性、合理性、程序性审查外,将审查重点向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预算安排情况、各项财税扶持政策落实以及政府债务、转移支付等资金方向转移,推动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向纵深拓展。

全过程监督,力争预算执行更加规范。基础在联,关键在用。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加强对预算的日常性监督,全面了解预算执行的全过程。一是领导重视,高标准建好系统平台。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在人大系统推进的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尚不健全、完善的情况下,通过积极主动协调,在财政部门一体化建设系统中,设置人大预算查询接口,两条联网线并行监督。二是规范管理,强化系统使用实效。区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淮阴区区级预算审查制度》《淮阴区区级预算联网监督管理系统管理工作规定》《淮阴区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操作规程》,规范了工作流程、安全管理、保密要求等事项,有效保证了预算联网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2021年共邀请60余选民代表、人大代表参加查询活动。通过查询,直接掌握预算指标使用进度,有没有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对支出预算的总量和结构进行动态分析,剖析预算执行效果和可能存在的偏差,促进财政资金更加合理、安全、高效使用。三是聚焦监督重点,不断完善联网内容。目前,正逐步推进人大与政府收入征管、社保、国资、审计等部门的联网,加大信息采集比对和大数据分析,强化共性资金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网功能,解决资金交叉安排问题,防范资金重复安排或补助。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使用破解了人大与财政部门之间预算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加强了对支出预算和政策的审查监督,有效提升了审查监督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全流程公开,力促资金使用更加透明。一是依法推进公开,打通百姓知情权“最后一公里”。在预决算信息公开上,区人大提出 “三确保”:确保公开时间,必须在法定时间内公开,内容要准确,形式要规范;确保重点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重视公开实效,聚焦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确保方便社会监督,公开地点、内容要让公众找得着、看得懂、能监督,保证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完整。当前,在区政府门户网站、部门网站、预算单位政务公开栏等载体都能看到预决算公开信息。二是完善公开内容,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公开内容主要为经人大审查批准的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预算调整情况及民生工程投入情况,能及行政经费支出和“三公”经费决算。从2019年起,财政预决算中逐步公开预算绩效信息、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及国有资本经营等四本预决算信息;在部门预算中公开预算绩效目标,在部门决算中公开主要民生项目和重点支出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以及政府采购信息。三是扩大公开范围,逐步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纳入公开内容。针对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较多这一现状,区人大采取跨年纵向监督办法,一年接着一年干,对国有资产审议建议落实情况必须在下一年度向常委会报告。通过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促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向全区人民交出国有资产的“明白账”,扛起守护“家底”的责任,使人大国有资产监督成为新时代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通过推进全口径政府预决算信息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依法管钱、用钱、省钱的行动自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