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市县传真 > 淮安 > 正文
淮安清江浦人大:“人大+检察”共守“运河长廊”水脉生态
2024-03-11 16:36  来源:淮安市清江浦区人大  作者:赵学瑾 李晓天

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清江浦,因河得名,因河而兴,承载着独特的运河文化和人文底蕴。

为守护好“百里画廊”运河生态,2023年以来,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与清江浦区检察院联动发力,创新“代表建议+检察建议”双向衔接与转化协作机制,汇聚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合力,提升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办理实效,携手共护运河生态画卷。

“代表建议+检察建议”双向转化 凝聚监督合力

里运河北侧河堤两侧绿化蜿蜒,是周边居民散步游玩的热衷去处,但保洁工作有所欠缺,杂草丛生、漂浮物多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清江浦区人大代表顾昊在淮安市清江浦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关于加强里运河北侧河堤保洁的建议”。为推动此项建议落地落实,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了代表建议办理督办会,“要加强河道巡查力度,发挥环卫专业队伍作业优势,多措并举”,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红梅说。

为凝聚监督合力,此建议也被转交清江浦区人民检察院进行监督。本着“精准转化”的原则,区人民检察院成立调研组,开展实地调研,在了解河岸清障清扫情况后,向区农水局提出了关于加强运河生态保护的检察建议,以促进区域同类问题的解决。

区农水局随即联系市城市水利工程管理服务中心开展集中整治,采取人工捡拾与船只打捞相结合方法,对河道垃圾进行打捞,组织“环卫突击队”配合绿化作业人员清理河岸杂草,经过多日努力,实现了河中无障碍物、河岸无废弃物,有效提升了里运河的“颜值”。区检察院关于加强运河生态保护的检察建议,根据双向衔接转化原则,转化为了2个代表建议。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红梅表示,“双向转化”机制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打下了坚实基础,“人大+检察”会持续发力。

“跟踪督办+联合执法”双向衔接 增强执法能力

在跟踪督办一批代表建议的过程中,清江浦区人大收到群众反映:一个电镀小作坊经常通过黄码一支渠偷偷排放污水,渠里的水经附近的河道又流入大运河。

小作坊的“野蛮生长”,折射出环保监管的“大难题”。区人大环资城建委随即组织6名代表约见生态环境部门,提交了问题清单和代表建议。连日来,生态环境部门开展了摸排、初查工作,组织8个执法队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但由于非法企业排放废水量小、频率高、时间不固定,查处工作存在较大困难,同时考虑到部分执法人员专业性不强,区人大常委会积极联系区检察院,在协调推动下,区检察院提前介入了侦查工作。

顺着生产进水口排查,侦查人员发现了小作坊私挖水井、偷采地下水的“秘密”,最终认定共向附近灌溉渠排放50余吨含有超标重金属的生产废水,给周围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带来极大隐患。随着取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案件也得到了及时查处。

“专题审议+检察建议” 双剑合璧提升办理效力

2023年2月,区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区政府关于2023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以及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区检察院和生态环境等部门进行了专题审议,查找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现实困难。

这些监管难题,是个案还是共性问题?区人大环资城建委主任汪家云表示,区检察院可以对辖区内的涉水污染违法犯罪案件进行梳理和研判,形成检察建议书,推动相关部门加强水环境常态长效治理。

2023年7月14日,区检察院向清江浦生态环境局发出检察建议书。清江浦生态环境局书面回复,对检察建议书的意见全部采纳,并表示立行立改,抓好相关问题整改落实。

为全程跟踪、督促清江浦生态环境局落实检察建议,由区人大和区检察院共同牵头,组织生态环境、农水等七个部门在全区开展了规范污水排放“律动蓝澄”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发布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涉污染企业拉网式排查,将17家重点排污企业废水排放情况纳入在线监控,有效提升了行业治理成效。

在区人大、区检察院的协力推动下,曾因非法排污面临关停的企业,经过合规整改已恢复了经营。2023年9月27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企业负责人郑重承诺,将严格规范排污,自觉承担环保责任。一名在场工人激动地说:“厂子保住了,我们工人能回来上班,生活又有了保障。”

“我们建立了排污企业持续跟踪监督、‘一证式’核查监督等制度,时刻掌握企业工艺流程变化和实际排污情况,构筑起严防企业超越许可权限偷排污水的多层‘防护墙’。”今年2月份,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马建军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汇报了全区2023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区生态环境局荣获2023年全省优秀治理检察建议回复单位、淮安第一。”在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现场,区检察院检察长姚文武对清江浦生态环境局落实检察建议、全力抓好水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点赞。

现如今,第三方机构在进行环评审查时,必须将现场核查、产业污染背景调查作为审核的必要环节,并记录反馈调查内容,监管部门也将审核质量纳入对第三方机构的评价体系。

一份真挚的代表建议,一份恳切的检察建议,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从“知道”到“做到”,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