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宣传处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广播共同推出的专栏【人大代表在身边】,5月27日播出:省人大代表建议校企合作办学尽快落地。
(↑ 点击收听相关音频)
《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已经于5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提出,企业可以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学校,还可以根据就业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与学校合作设置专业、开发课程体系等。这对企业而言,增强了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也能更好地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企业代表希望校企合作办学尽快落地。
在政策和市场强大的推动下,乡村旅游遍地开花,改善了村民生活水平。但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大干快上”,文化内涵尚显不足。今年省人代会期间,省人大代表、大地春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亚云提出建议,“农文旅”相结合需要人才支撑,但目前省内还没有相关的专业院校等。

省人大代表黄亚云:
“我一直建议各类专业院校,针对乡村旅游这一块,设独立的学科,是否能自办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点等,这样对乡村规划而言,面就更广。因为乡村旅游是一个综合业态,单纯靠制定一个标准来管理无法实现。”
去年十一期间,黄亚云代表打造的篱笆园农庄迎来了2万名游客,不仅实现营收77万元,还吸引了许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工作。黄亚云自己也经常被各个高校邀请前往分享经验、进行授课。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的出台,将“合作办学“在政府政策层面加以确立,增强了她的信心,也希望相关办法能尽快落地。
省人大代表,南京汽车客运站服务班班长陈炯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也发现,经过“校企合作”培养出的司机,专业素养更高。以前他们的客运驾驶员都要经过一年的在校培训和一年的上车实习后才能真正的上岗,后来政策放宽,持B照的司机可以直接提升,但他们不如在校磨出来的“稳”。

省人大代表陈炯:
“这些在学校培养过的司机技术层面十分过关,如果车子在外面坏了,简单的毛病,我们的司机就可以修好,不会耽误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