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新闻中心 > 特约评论 > 正文
破解养老难应有新“密码”
2022-05-30 08:46  来源:人民与权力  作者:张明盼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数据显示,我省60岁以上人口占比21.8%,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6.2%。养老,已成为国家、社会、家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现代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环。

眼下,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倒逼各地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升服务水平。其中南通市构建了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社区养老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链式养老”服务模式,让更多人在家门口就可养老;盐城市积极探索建设居家养老服务工程,打造区级指挥中心、乡镇管理中心和村居运营站三级服务网络;淮安市建立困难老年人网格化养老服务制度,为困难老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的服务……

然而养老服务主体边界不够清晰、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依然是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养老道路上的“肠梗阻”。一边是养老压力剧增,一边是养老供给不足,人们不禁发问:什么才是破解我省养老难的新“密码”?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修订草案)》,通过法治方式满足不同家庭的养老新需求,不断增强老年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养老要健康,这是对家庭需求的满足。健康问题与人口快速老龄化相伴而来,老年人最怕生病,健康是他们的刚性需求。有关数据显示,平均一个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达75%,慢性病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为此,条例修订草案增设“医养康养结合”专章,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与医疗、护理、康复等服务相融合。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卫生健康、民政、医疗保障等部门建立健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统筹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促进融合发展,而且需要养老机构设立卫生所(室)、医务室,并纳入医保定点,更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在设施设备、人员、服务等方面合作共建,以全方位的健康支撑,助推养老成为一件幸福的事情。

养老要普惠,这是对社会温度的体现。养老的短板在农村,弱势群体是农村老人,他们有的几乎无工资、无退休金,常常看不起病、养不起老,养老压力巨大。为体现养老的普惠性,彰显社会温度,条例修订草案进一步明确政府兜底、优化服务供给,重点针对农村养老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将农村基本养老服务设施和能力建设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动农村和城市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的均衡化、协调化;支持利用农村地区闲置房屋或者整合公共服务资源等方式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满足农村地区老年人就近获取基本养老服务需求。这也意味着,种了一辈子田地的农村老年人同城市老年人一样,可以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养老服务。

养老要智慧,这是对服务品质的提升。AI陪伴机器人、智慧护理床、远程检测表……移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适老产品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老年人安享晚年。近日,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共同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重点发展健康管理类、养老监护类、康复辅助器具类等产品。针对这一热点,条例修订草案作出具体化规定: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扶持安全防护、照料护理、健康促进、精神慰藉等领域的智能产品、服务,从多方面更加细化和精准地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让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成为可能。

“老年人关注什么问题,我们就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一句真诚的承诺;“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美满的晚年”,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养老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在破解养老问题上,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和社会都应成为关键“密码”的掌握者和执行者。通过各方面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我们就一定能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托起最美“夕阳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