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协同立法到联动监督,从民生实事票决到代表建议办理,徐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探索实践,在全省率先推出多项创新举措,特别是1461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建立和运行,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可视可感。
最近,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民安社区云龙小区13号楼传来好消息,76户居民圆了“电梯梦”,新装的电梯顺利通过了验收。居民李宝华感慨地说:“这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解决了居民们上楼难的问题,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这栋10层高、已使用20多年的老楼,高层居民曾饱受爬楼之苦。在街道议政代表会推动下,经过多轮民主协商,小区10层住宅在提议5年后,终于通过加装电梯方案。
畅通民意,制度护航。近年来,黄山街道将深入落实议政代表会制度视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行动。云龙区人大黄山街道工委主任耿政介绍:“我们优化了议政代表的构成,着重向基层企业和居民倾斜,确保他们的声音能被更多听到;在监督的民生实事选择上,我们从原先主要聚焦于区重点民生实事项目,转向更加关注街道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和期盼事。通过这些措施,我们积极引导群众民主参与,有效激发了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制度改革在践行中不断深化。2023年6月,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在江苏省率先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徐州人大实践的决定》。今年9月,中共徐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决定,52条改革举措中有4条围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徐州各级人大依托各地的人大代表家、站、点,建成1461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更好地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有了制度的保障,普通市民也能参与立法。2023年,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对2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进行全方位充实完善,鼓楼区人民法院便是其中之一。今年7月,徐州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座谈会在鼓楼区人民法院举行,参会各方提出的“对重点污染源实施重点监管”“建立健全扬尘污染跨区域治理机制”等3条建议最终被采纳。
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管办五级法官助理朱贺介绍:“在《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立法调研活动中,我们走访了辖区房地产、建筑工程企业,围绕扬尘污染防治中建设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单位防治措施等相关问题,听取了相关企业的意见建议。同时我们把专家顾问、法律人才纳入立法联系范围,提升立法建议的专业化水平。”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是开门立法、群众参与的“大舞台”。去年,徐州4件立法项目中,有3件来自人大代表的建议。此外,徐州市人大还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有关法规草案的意见建议,共收到千余条反馈。“建设未成年人综合社会实践基地”“设立市场化运行的商事调解组织”“做好装修垃圾管理处置”等不少“小切口”的意见、建议最后都体现在法规条文中。
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秦峰表示:“我们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好人大代表家、站、点的功能和作用,让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紧密,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他们身边。”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正则 徐州台 编辑/李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