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思想解放的几个关键
2018-12-28 16:23  来源:研究室  作者:沈旭

  改革开放总是与思想的解放相伴相连。2018年初以来,省人大机关响应省委号召,根据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统一部署,组织机关广泛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期间,很多同志积极参与“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活动,经过各支部(总支)推荐、评委评审,产生了12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作品2篇,二等奖作品4篇,三等奖作品6篇。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思想解放的几个关键
(三等奖)
研究室调研处党支部 沈旭
  走在前一直是我们对思想的要求,解放思想就是要让我们打破以往的陈规、走出过去的窠臼,没有负担地一路前行。汉字在甲骨文时代主要以指示和会意两种方式指代人们想表达的东西,比如日、月、舟、肉等等。汉字的形状蕴含着古人在造字时的思考和解读,从字的本意可以看出许多经验和智慧,换一个视角本身是一种解放思想的体现,解放思想后以新的角度看到的东西更能带来新的启发。本文通过与以往不同的视角,对常见的字进行字形字义分析,浅谈思想解放的几个关键。
  一、后:脚为绳索所缚,行走后于他人
  前与先的反面意思是后,后从甲骨文的字形来看是一只脚上绑有绳索之状,在字形的演变中,又加入了指示道路的偏旁,形成了后来的繁体字“後”。脚是用来走路跑步支撑人体一切行动的重要器官,跑得快慢与腿脚的状态直接相关。在紧张激烈的田径场上,一秒必争的时刻,如果脚被绑住了,行动受限制,就不能迈开步伐快速奔跑。后,就是因为脚上绑住了东西,导致前行受阻。脚上绑着束缚,平稳的路也容易走不稳,跌倒在地。类比一下,如果思想上也有负累束缚住前行的脚步,我们又怎么可能在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道路上快速前行呢?
  从前的反义词“後”来看,解放思想的一个关键是如何解开拖累脚步的束缚。束缚可能是一种习惯,习惯于过去的舒适、习惯于过去的想法和做法、习惯于不再改变。束缚可能是自己不再相信自己,不相信能够保持以往的速度,不相信能够跟上不断前进的潮流,不相信迈出的一小步会踏上新的台阶。“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的历史经验,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思想解放的主体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不断纠正反思自己的能力。思想的解放不可能一步十层,一点一丁的改变才是稳妥有序的,关键是能不能突破自己的束缚,迈开前进的脚步。
  二、迟,一人背负一人在行道行走,比一般人行走迟缓
  与后的意义有关联的是迟到的迟,繁体字写作“遲”。迟字在甲骨文里作一人背负一人在行道上走的样子,负重物走路自然会比平时更慢,无法走在前面,时间久了更是无法按照规定时间到达目的地。背负重物,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一个重物是不肯解放思想的自己,一个重物是过去的观念。
  一方面,在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不肯解放思想的自己会被滚滚前进的大潮裹挟前行,不得不前进,却始终无法到达彼岸。就如同钱塘江中被冲上岸的沙粒,轻的纯净的沙粒会经过海潮的激荡不断踩在浪尖,翻滚划过浪花与泡沫,达到最远最深的岸上;两倍重的沙粒,无论大潮如何托举,都可能在中途乏力下坠,最后仍然回归海水,等待下一次无法冲刷上岸的水流,继而沉沉浮浮不断往复。不前行是不可能的,与其被动被冲刷,不如主动主动,自己首先解放思想。
  另一方面,在思想解放的路途中,如果只盯着过去既得的认识,把过去的理论和思想整套照搬,那么相当于一个人负着两个人的重量,不肯丢弃过去的思想,还渴望到达远方,只会远远地落在他人身后,难望其项背。在思想解放的前进路上,轻装上阵,才不至于迟于潮流,迟于他人。
  三、监,人俯视一皿,观看自己的容貌

  看到别人的样貌很容易,看清自己的样貌却很难,更深一层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就更难了。在以往没有镜子的时候,最容易看到自己样貌的方法就是到水的旁边看自己的倒影,但河边常有波光潋滟,看得不够清楚。用器皿盛满水,静静地看,就能看到比较真实的自己。后来监字引申出其他的意义,组成了其他的新词,比如监督、监察、监管等等,其中“看清样貌”的本源意思并没有改变。
  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解开束缚,扔掉负累,可以大步前进,快速前行,但不能忘记的是对自己的监管和有效的监督。对自己的监管就是自警自省,时常反思三四事,必得其中一二。走一段就回头看一看,和当初的初衷是否一致,和党的要求是否一致,和我省实际是否有所偏离。有效的监督是一种外部力量,并非强调时时刻刻有外人监控着方可解放思想,而是要充分借助外界的力量,比如充分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通过外部的学习进行快速的提升,通过外部的批评准确把握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偏颇的地方及时修正,能让我们走正确的路,走更顺畅的路。
  综合来看,思想解放就是要解开束缚,快速前进,同时又懂得借助外力,不断反思,把握住这几个关键,思想解放就更容易行稳致远。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