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而问——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常态化开展专题询问纪实
2018-07-16 10:43    来源:宿迁电视台    作者:沈思保、曹曦、张仁武

  [人代会 常委会画面]

  民主推动社会进步,法治护航改革发展。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通过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备案审查等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画面]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民生工作新要求,近年来,宿迁市人大常委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锐意创新、依法履职,以专题询问的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提升人大监督质效,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次积极的“破冰之履”

  [2013年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镜头]

  专题询问作为人大询问权的演进和深化,由于具有议题集中、直面问题、现场互动、公开透明等监督效力,2012年6月宿迁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后,决定将其作为人大监督工作创新的重点大力探索实践。同年,专题询问被市委列为民主法治领域改革重点任务。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工作计划,制定了专题询问工作方案。

  [2013年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镜头]

  经过认真筹备组织,2013年10月召开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围绕“药品安全监管”议题,召开联组会议进行了首次专题询问。

  [各次询问会镜头]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刘瑞春]同期声

  之后,专题询问逐渐走向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截止目前,已相继就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精准扶贫等16个议题开展专题询问,从“问钱”“问粮”到“问医”“问房”,从“问食品安全”到“问环境治理”,为提升人大履职实效带来了新的气息和能量。

  精准选题,专题询问更具“关注度”

  人民的关注关切是人大询问的首选目标。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关注度要高、切口要小的选题特点,重点围绕市委重大决策、“一府两院”着力推进,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热点,确保选题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广泛参与度。

  为了进一步扩大选题的开放性,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议题[报纸 网站征集意见画面],常委会综合各方面建议,结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安排,最终选定议题,为专题询问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深挖“短板”,专题询问更具“导向度”

  专题询问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再次专题询问,承办工作委员会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开展不少于30天专题调研,参与调研的人员除常委会组成人员外,还要邀请相关专业组的市人大代表参与。在调研形式的选择上,更加侧重基层一线,既通过集中座谈、网络问卷等方式掌握“面”上的情况,又要通过个别访谈、随机抽查、微调研等方式查找“点”上的问题,确保把群众反映最集中、各方矛盾最突出的问题摸实摸准摸透。

  开展专题询问以来,累计共召开了各类座谈会103次,访谈干部群众1100余人次,向人大代表寄发调查问卷915份,梳理归纳问题298条。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做到专题询问提出的问题既是群众反映的呼声,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既有助于让社会关注的问题得到答复,又有助于推动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使专题询问的问题导向更加鲜明,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工作委员会专题调研镜头,选2个委员会,大主任参加调研的镜头,包括实地考察及座谈会等]

  联组会议,专题询问更具“紧张度”

  在人大权力殿堂里发出的询问,决不等同于民间社会的“打听”。于人大代表而言,“一问到底”是一种代行民意、实施监督的政治权利;于“一府两院”而言“有问必答”则是一种回应民意、接受监督的政治义务。

  [专题询问镜头]

  2014年2月,市四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11次会议,就我市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镜头]

  2014年8月29日,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在听取市政府关于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报告后,随即进行专题询问,并作满意度测评。

  [专题询问镜头]

  2016年11月的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此次专题询问会上,有部门市民代表主动作了发言。

  [专题询问镜头]

  2017年6 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我市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镜头]

  2017年8月30日,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期间就宿迁市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

  [10月份专题询问(旅游工作)同期声画面]

  专题询问中,如何发问、问何问题是核心环节。为抓好这一关键,市人大常委会采用联组审议的形式对社会公开,在敢于询问、善于询问、随机询问上下功夫,现场组织严谨细致,有效防止专题询问流于形式、浮于程式,促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绷紧一根弦”。

  对应询单位参会人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字幕)市政府分管领导无特殊情况都要到会[各次专题询问会上分管副市长讲话镜头],各应询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到会接受应询,应询单位分管负责人必须到会旁听。

  对询问题目进行“闭卷考试”。(字幕)实行不划重点、不定题目的“闭卷考试”,委员、代表可以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追问。

  询问过程全程直播。(字幕)从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专题询问开始,采取网络视频、图文同步直播、电视录播等方式将专题询问现场向社会发布。

  对询问对象现场开展满意度测评。(字幕)询问结束后,常委会组成人员根据应询对象表现,现场进行测评打分。对于询问现场“不满意”票超过30%的,被测评对象要就专题询问涉及本部门的职责或工作,向常委会主任会议作专题报告。满意度测评结果将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报纸画面]接受人大代表和社会的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

  跟踪问效,专题询问更具“落实度”

  始于问而不止于答。专题询问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为确保专题询问达到畅达民意、促进工作的目的,询问结束后,常委会及时将汇集整理的询问情况送交有关方面,督促相关部门剖析原因,制订整改方案。除采取电话沟通、上门了解等传统方式加强督查外,常委会还联合新闻媒体,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暗访,并将督办情况录制专题片公开播放[委员会明查暗访、有关单位落实整改(有关文件)镜头]。将专题询问与“双查双审”制度结合起来,被询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就整改落实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再次作出报告,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整改落实情况的满意度测评。对于“满意票”低于60%或者“不满意”票高于30%的,需要再次形成专题报告,接受满意度测评。如仍不达满意度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可以适时启动质询等程序。

  从宿迁近年来专题询问工作开展情况看,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工作方式方法的重要创新,已产生了明显工作实效,得到了一致肯定。

  扩大了知情权。(字幕)专题询问从事前调研、听取专项报告、现场问询,加深了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以及对政府工作繁重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理解,使询问的针对性和建议质量更高,也容易使双方在某一问题达成共识,促进有关问题的有效解决。联组会议时邀请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列席会议,并将现场向社会公开,实现了更大范围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委员代表、群众参与活动,及对活动评价的同期声,拟请吴成良委员作同期声)

  回应了民意关切。(字幕)人大机关作为民意机关,专题询问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民生实事和突出问题,把群众的呼声变成人大的响应。宿迁市近年来列入询问的药品安全监管、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城乡饮水安全、城市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都是对群众呼声的集中反映。(拟请周海涓委员作同期声)

  有了人大的重视后,“会不会出现询问归询问、落实归落实,甚至问了也白问的情况”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最后一环,毕竟专题询问如果只注重“问”,不免流于形式,只有务求实效才能发挥出监督的作用。 整改的效果如何、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是衡量专题询问成效的关键所在。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叶辉讲话镜头]

  对于人民群众的疑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叶辉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专题询问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常委会组成人员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提高专题询问的实效,推动有关部门改进工作。”

  要切实增强人大监督的实效,就必须落实好专题询问提出的审议意见。专题询问会对应询单位的应询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宣布满意度测评结果,市人大常委会还把各位委员、代表提出的询问问题汇总,连同审议意见,转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处理。

  促进了问题整改落实。(字幕)询问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问题的整改解决。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与推动下,“一府两院”高度重视专题询问问题落实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把推动问题的解决与强化管理、完善政策、深化改革相结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拟请市民政局、市环保局负责同志作同期声)

  据初步统计,2013年开始在询问现场提问和追问的158多个问题中,“一府两院”及其部门高度重视,3个月内立即整改的达到50个,约占1/3;一年内整改落实98个,约占2/3;需跨年整改或建立长效推进机制的有20个。如,围绕养老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迁市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全市城镇、农村养老服务载体建设明显加快。围绕强化城市管理,市政府专门召开部署会议,制定下发了《全市物业小区管理办法》等5个规范性文件,投资2.2亿元对20个老旧小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成“两场一街一中心”项目30个,开展了礼让斑马线、物业整治、小摊点治理等八大专项行动。围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启动实施城区8所学校建设,让更多孩子就近就地上学。(电台根据文字内容自行取镜头和画面)

  树立了人大权威。(字幕)专题询问坚持集体行使职权、依法按程序办事,使人大监督从过去社会不太了解到受到广泛关注,始终把监督的重点放在解决突出问题上,既推动了工作落实,又增强了人大监督刚性,更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人大、支持人大。[人代会画面]

  制度设计,专题询问更具“持久度”

  专题询问是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和提升出来的,《地方组织法》《监督法》《代表法》等有关法律都只用了几十个字对询问制度作了简单而笼统的规定,没有对具体开展专题询问的条件、专题询问的主体、专题询问的运行程序等内容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在实践探索基础上,围绕进一步提高专题询问制度化、规范化工作水平,于2014年6月在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的实施办法(试行)》。办法着眼于专题询问工作的法律遵循和原则,从询问议题提出、调研活动开展、问题搜集确定、询问现场组织、询问问题督促整改等多个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省人大《参考》对该办法全文进行了刊发。

  一路问来,代表和委员们信心倍增。如今,专题询问已逐步成为宿迁市人大监督工作与时俱进的一张“名片”,在“服务大局、关注热点、贴近民生、稳中有进”上取得了监督实效,彰显出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心声“同频共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