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 人大代表在行动︱用科技追逐每一缕阳光
2024-03-27 10:2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3月24日,常州新北区。驾车沿着创新大道一路驰行,再拐入科技大道,直到科技大道与天合路的交汇处,便是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所在。半个多月前,全国人大代表、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走上“代表通道”,向全国传递出江苏声音;3月5日下午,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如何推动中国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现场聆听了总书记对江苏的殷殷嘱托。

自称“追光者”的高纪凡,已经和太阳能打了几十年交道,也在亲身经历着中国光伏产业在科技变革中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蜕变。

“光伏产业从根本上是一个科技创造的能源产业”

北京归来后,高纪凡的行程可以用“忙碌”形容。“总书记叮嘱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心里倍感振奋,迫不及待想和同事们分享。”一回来,高纪凡就到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向所有实验室同事传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和大家交流了想法;紧接着他又去往上海,与当地共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共同商量起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和布局。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0GW,正式超越水电约420GW的装机规模,成为全国装机量第二大电源形式,在电力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一步攀升。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光伏企业之一,天合光能在数十年的发展中见证了中国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光伏产业在未来10年、20年甚至30年该如何发展,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问题。”高纪凡说,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光伏产业的资源“公平”许多:头顶之上,太阳能无穷无尽,只要有技术就能取之不尽。“将太阳能转化为更低成本的电能要靠科技创新,光伏产业从根本上是一个科技创造的能源产业。”

创新引领发展,25次打破世界纪录

扎根光伏产业数十年,高纪凡对以科技创新撬动产业发展有着深刻感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求就是科技创新,对于一个技术型企业来说,我们还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相结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高纪凡的记忆里,中国的光伏产业早期面临原材料、设备、市场三头在外、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扭转劣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技术创新。

于是,他从技术本身出发,带领团队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攻坚成功研制出独创技术,不仅将光伏组件质量保证期由15年延长至最高达30年,还大大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

坚持科技创新,是天合光能始终走在行业前列的秘诀。“什么费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发投入!”2012年,光伏行业整体陷入“寒冬期”时,高纪凡毅然坚持加大科研投入。十多年间,天合光能累计研发投入达230亿元,正是这股对创新技术的渴求和重视,天合光能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球行业领先地位,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方面先后25次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还完成了中国光伏行业第一项国际标准的制定。

从发展受制于人到制定国际标准,从单打独斗到发起成立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以创新引领为第一发展战略和核心驱动力量的天合光能一路攀登,不断创造中国光伏产业的新可能。

做把一生献给太阳能事业的“追光者”

热分析实验室里,技术人员对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胶膜进行测试;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作,一块块光伏电池板经多道工序完成生产和组装……高纪凡走在其间,不时和工作人员交流。谈起太阳能,高纪凡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技术研发和行业发展上,也经由“太阳能”在心里刻下了不懈奋斗的目标。

“20多年前,我们到西藏昌都建设太阳能独立电站,当时道路条件不好,很多县乡还没有成形公路。我们坐过皮船、骑过马,翻山越岭到乡里,一待就是两年。”两年时间里,高原的稀薄氧气和艰险难行的道路时刻相伴在高纪凡和队友身边,与此同时,40座太阳能独立电站也在世界屋脊上依次矗立。

“通电仪式上,电闸推上去的一瞬间整个村子都亮了。用了大半辈子酥油灯的乡亲们高兴得欢呼,孩子们看到电灯亮起、电视打开的惊喜眼神,让我终生难忘。”也在那时,高纪凡真切感受到太阳能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感,立下“要把一生献给太阳能事业”的志愿。

将清洁的太阳能转化为电再送到千家万户,成为了包括高纪凡在内的无数“追光者”心愿。现如今,天合光能已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绿色低碳化改造废弃矿山,为近100万用户屋顶安装光伏实现富民增收,达到将新能源发电、生态修复和帮扶利民有效融合。

发展光伏产业的最终目的是造福百姓,而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基础在于不断推进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江苏是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高地,究其原因,是江苏具备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高纪凡表示,未来天合光能还将在推动产业创新领域加强与行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将自主研发和开放研发相结合,集结更多创新人才;同时牢记光伏产业中的链主企业责任,带动更多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新华报业·新江苏记者喻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