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名代表小康行”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2016-12-01 16:21: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作者: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

  新形势下的人大工作要有新发展、激发新活力,关键是要把创新贯穿于人大工作始终。“万名代表小康行”作为南通人大一项重要的创新性工作,正成为激发人大活力的新实践、新探索。

  一、紧贴大局,把小康行打造成激发人大工作活力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我们把“万名代表小康行”作为搞活人大工作的一项全局性、主体性、常态性工作来抓。在指导思想上,把小康行作为人大工作的创新点。“十三五”是南通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打好全面小康攻坚战,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也与每一名人大代表紧密相连。我们自觉坚持问题导向、发展导向,既依法办事、又善于创新,以“万名代表小康行”为引领,不断激活人大工作中最积极、最活跃、潜在能量最大的关键要素。在谋篇布局上,把小康行作为全市大局的切入点。南通拥有全国、省、市、县、乡五级11000多名人大代表,这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和群众力量。我们注重把广大代表凝聚到小康建设这面旗帜下,用改革的思维、有效的抓手凝聚起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代表参谋助手、监督协助、桥梁纽带、示范带头“四位一体”作用,引导代表争当“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助推小康的监督员”“社情民意的调查员”“全面小康的示范员”和“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员”。在工作取向上,把小康行作为密切代表与群众联系的着力点。通过市县乡三级人大整体联动,五级代表共同参与,为代表履职搭建一个平台,架起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开通服务群众的“直通车”,从制度层面保证各级代表躬身群众、服务群众,把参与小康建设与依法履职、与联系群众紧紧结合起来,形成凝心聚力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二、从实际出发,坚持两手抓,彰显小康行特色

  一是突出界别特点,实施分类指导。把全市1万多名代表分成四大类型,针对不同区域、界别的代表,因人而异、因类而异进行分类指导、分群实施、分层推进,充分体现代表的个性化、差异化,发挥出他们在小康行中的特点、特色作用。全市2000余名党政干部代表发挥知识面宽、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帮助谋思路、培产业、选项目,共结对1200多个重大项目,助推930个创新转型项目;近5000名农业战线代表助推农业提质项目3295个,参与农村河道整治工程2500余个;3000多名企业界代表积极帮助解决基层群众的增收、就业、出行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帮扶脱贫致富对象3300多户;近千名科教文卫界代表,通过智力、卫生、文化帮扶等,上门服务社会公益机构1350余个。

  二是突出清单抓手,强化务实推进。在第一张“助推小康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上,从改进人大机关作风入手,以选区和社区为单位,针对社区和居民需求,一竿子到底,把一个区域阶段内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深入摸清,包括项目推进、法律援助、农忙助耕、扶贫济困、劳动保障、小区补绿、上门送学、旧城改造等,滚动梳理成问题清单。在第二张“项目认领清单”上,从实际出发,每名代表务实认领4-5件项目任务,其中帮扶1-2个困难户、贫困学生和提出1-2条意见建议,努力实现“群众需求”与“代表有能力办到”的有效对接。在第三张“认领项目完成公示清单”上,一方面把区域内存在的短板问题、需提交政府办理的项目,由人大组织交办督办;另一方面对代表认领清单后的落实进展情况,在选区内通过“红蓝黄”三种标识向选民实行动态公示。

  三是突出阶段重点,精准助推生态建设。围绕生态环境指标短板,滚动开展以找准源头、精准治污为目标的环保“啄木鸟”行动,引导代表争做环境问题“啄木鸟”,当好环境保护“乌鸦嘴”,围绕工业、生活污染和农村养殖带来的面源性污染等进行地毯式排查,提出意见建议,跟踪督办。同时把环保问题清单与全市“智慧环保生态地图”监控平台进行融合,加强与环保部门常态化协作,建立和完善代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常态化机制。

  四是突出机制保障,务求小康行实效。在培训机制上,分层分级培训五级代表,让小康知识在小康行中先行。通过编写代表小康行履职“口袋本”、印发小康知识手册、制作培训光盘、开展小康知识竞赛、在电台开通“代表走进直播室”以及开设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使培训更富实效。全市先后开展专题培训150余场,代表受训面达90%。在创新民意直通机制上,开通网上“代表收集民意直通车”“代表反映民情直通车”,市人大重点联系百名代表,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在建议意见办理机制上,重点把握建议“提出、办理、督办”三关,着力提高办成率,有效落实领导领衔督办、工委对口督办、例会督办、现场督办、跟踪督办等制度,形成政府领导领办、人大领导督办、人大相关部门全过程跟踪的机制。在激励约束机制上,全面建立代表小康行履职档案,建设履职平台,强化履职登记,健全激励制度和约束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代表履职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激励机制。

  近一年的小康行实践,使南通各级代表“动”起来了,依法履职的责任“扛”起来了。以问题为导向,摸清摸准了一批小康短板,全市排查并认领的问题清单达到20578个,已完成13081件;7063名代表共排查出污染源5613个,提出处理意见4040条,其中已有一半以上问题得到了解决。兴办了一批实事,五级代表结对帮扶困难户9853户,帮助群众致富、就业11453件,参与调处矛盾纠纷17488件,为民办实事24000余件。

  三、强化领导,用心组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人大工作新水平

  小康行是对人大工作水平的一次新检阅。我们不断深化拓展小康行内涵,推动人大工作与党委同向、与政府同力、与百姓同心、与法定职能同行。在组织方式上,市人大领导带头对小康建设的22项36个指标达标情况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全面摸清各级代表的实际状况,找准发挥代表作用的切合点,系统谋划行动方案,从活动内容、实施步骤、组织保障上细化实化目标,努力施行精准寻找短板、精准帮扶、精准治污、精准监督。在领导体制上,市县乡人大均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市人大不间断地提出目标、列出重点、树立典型,做到年初一计划、半年一回顾、一年一总结。在联动机制上,市人大十个专业委室重点联系100名代表,专职委员定期指导督查;县乡人大整体联动,有序组织代表投身活动。三级人大把小康行中摸排出的意见建议分层筛选,统一汇总,逐级交办,围绕小康大局目标相互呼应和支持,形成良好的组织推进氛围。

  可以说,小康行实践上合党委政府之意、下合人民群众之盼、更合广大代表之责,受到普遍关注和广泛认同,在市党代会报告中给予“有声有色”的赞誉和评价。构建了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新机制、拓展了代表履职的新空间,代表工作实现了从单纯性的组织安排向自觉行动、从单纯性的感情联络向解决民生问题、从单纯性的建言献策向主动作表率“三个转变”。展示了人大代表的新风采,许多老百姓现在有困难找代表、有意见找代表、有纠纷找代表。有效提升了人大工作的新形象,拓展和丰富了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内涵,牵住了人大工作的“牛鼻子”,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也彰显出了新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小康行活动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探索。我们将认真总结实践成果,着力在小康行理念、机制、平台、组织常态化等方面下功夫,努力以实践新成果不断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