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
2016-12-02 11:08: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作者:   

  淮安市人大常委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人大代表要忠实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履行代表职责,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自觉接受监督。”这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根本遵循。我们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创新实践,在全市连续几年开展由市县乡三级人大联动、五级人大代表(10013名)参与的“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取得了代表联系群众有途径、造福群众有抓手、人大工作有作为的良好效果,成为我市人大工作的特色和品牌,受到代表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以“回选区”为引领,推动代表密切联系群众

  代表人民,服务群众。我们以促进代表“回选区”为切入点,从制度层面要求和保证代表躬身人民群众,让代表真正植根群众,接受群众监督。一是上下联动,形成合力。集中组织万名代表开展活动,规模大、人数多、范围广,必须积极争取各级党委的支持,由各级人大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推进活动开展。每年的活动方案我们都及时向市委报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都作出了批示,担任代表的市委常委和各县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选区与选民见面。市人大常委会专门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常委会领导分别到县区调研和指导,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挂钩联系县区和解放军代表团,定期检查活动开展情况。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具体实施细则,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推动活动顺利进行。二是优化服务,提供保障。认真落实十八大的要求,市人大新成立了代表联络机构,畅通了代表与人大机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全市各级人大普遍建立了代表交流微信群、QQ群和短信群发系统,淮安区、涟水县统一印发代表活动手册,方便代表履职,引领代表参与。加强经费保障,市县乡三级代表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盱眙县每年专门安排10万元用于回选区见选民活动。三是注重宣传,营造氛围。在市电视台设立“代表回选区见选民”专题,在《淮安日报》和人大网站开辟专栏,编辑电视节目93期,编发专题简报178期,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60多篇,突出报道代表为民履职的模范事迹,跟踪报道代表联系群众的鲜活事例,全面展示代表风采。我们还邀请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来淮实地采访,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进行深度报道,扩大了淮安人大工作的影响力。

  二、以“见选民”为抓手,推进代表履职形态创新

  创新实践,探索前行。我们在活动方式方法、内容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让代表选民双向互动,真正的“见选民”、“接地气”。一是推进活动主题创新。对活动内容进行精心设计,确保年年有新主题。几年来,我们分别以“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为群众服务,受选民监督”、“万名代表进万家,联系群众促发展”为主题开展活动,倡导代表们开展“四个一”、当好“四大员”,“提出一条有价值的建议、提供一个招商引资信息、参加一次述职活动、办理一件公益实事”,当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反映民情民意的调查员、维护群众利益的服务员、社会矛盾排查调处的调解员”。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之上,基层人大还创新推出 “自选动作”,盱眙县出台了县乡代表联系群众的“提户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的“三提三知”制度,淮阴区将活动与区委组织的“百企帮百村”、“百名公仆服务百户企业”活动相结合,洪泽区要求代表回“出生地、居住地、联系地和选举地”走访选民。二是推进履职实践创新。推行“承诺制”。要求代表向选民当众承诺、公示上墙、接受监督,第二年还要查摆承诺兑现情况。深化述职评议。组织代表就履行职责、建言献策、为民办实事等方面在述职大会上向选民报告,选民现场进行评议、追问;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按“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进行测评,当场公布结果,对测评满意率低于50%的代表进行提醒批评或劝其辞职;在全省率先组织部分驻淮省人大代表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密切了省代表与原选举单位的联系;活动开展以来,80%以上的代表向选民进行了口头述职,满意率在95%以上。建立联系选民“10+1”模式。要求每位代表固定联系10个选民,帮扶1户困难户或1名贫困学生,把印有代表姓名、单位、电话和电子邮件的“服务群众联系卡”发放到选民手中,代表选民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询问,倾听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和呼声。三是推进建议办理创新。我们认真办理活动中代表提出的建议,对不同层级权限范围内的事项梳理后集中交办、限期完成;就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组织代表约见政府分管市长,构建了民意表达和民意实现平台;对一些重大事项由常委会领导现场督办,有效地推动了问题的解决。如“关于洪泽县老子山镇兴隆村撤渡建桥的建议”被列为重点建议,在提出一个月后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就与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现场会办,半年后一座新桥建成,结束了当地渔民50多年靠涉水、摆渡过河的历史。

  三、以“求实效”为目标,提高人大工作整体水平

  回选区、见选民,走基层、进一线,这项活动成为促进代表锻炼成长、履职尽责的大舞台。一是激发了代表履职的积极性。我们及时总结和推广回选区见选民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点带面、放大效应,凝聚起了代表选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形成了促进发展的巨大正能量,为全市人大工作注入了强大活力。我们每年评选优秀代表小组10个、优秀建议20件、优秀“代表之家”30个、优秀代表40名,在市人代会的预备会后,召开表彰会予以奖励。建立代表履职档案,涟水县建立了代表履职积分制,把代表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留任的重要依据。各级代表通过不同形式参加活动,实现了代表履职的全天候。在淮的全国人大代表就高效农业保险问题到进行调研,形成了有建设性意见的调研报告上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淮的省人大代表分为三个小组,市人大代表和县区代表共同编组,深入到选举单位和选区,通过视察、调研、专题座谈等不同的方式参与活动。几年来,各级代表的活动参与率超过85%,县乡代表参与率超过90%,探索了开展闭会期间代表活动的有效形式,拓展了人大监督和代表履职的平台和空间。二是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活动中,代表们利用来自各行各业的优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企业界代表捐资助困、帮办企业、带动创业,司法界代表提供法律援助,文艺界代表送戏下乡进社区,科技界代表送科技到田头到农户,卫生界代表开展义诊,农村一线代表帮助困难户收麦、插秧、卖粮等。淮阴区开展代表乡镇惠民“一乡一特”服务,金湖县连续多年将35名企业界代表与35个经济薄弱村挂钩结对帮扶。据统计,几年来共组织宣讲3600多场次,召开座谈会2730余次;代表们开展讲座1830多次,提交建议意见9300多件,为民办实事7893件,帮扶资金达4300余万元。三是促进了人大事业的新发展。开展“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引导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的有益尝试,是加强对代表监督与管理的有效探索,取得了党委满意、政府称赞、选民认可的良好效果,受到省委和省人大领导的充分肯定,这一形式被写进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这项活动,不仅增强了代表为民履职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履职的能力和水平,更对推动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我们将作为品牌来打造、来提升,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迈上新的征程。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