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泉山区人大:筑牢区街人大根基 依法履职有为有位
2017-07-14 08:59:00   来源:徐州市泉山区人大常委会    作者:   

   两年来,我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文件精神,推动区街人大补齐短板、强基固本,聚焦富民、创新监督,区街人大工作和建设呈现出新的活力和新的风貌。 

  一、加强三个建设,筑牢区街人大工作根基 

  1、加强组织建设。区委高度重视,出台了《中共徐州市泉山区委关于加强新时期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意见》。结合贯彻落实两个文件精神,新一届区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法制、财政经济两个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由上届的27人增加到35人,专职人员占到63.6%,人员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特别增加了法律、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区人大机关设有“一室五委”6个工作机构,每个工委配备2-3人,解决了“一人委”问题。街道设立了人大工委,全部配齐正科职主任,任区人大代表,街道党工委委员。在街道党政办公室加挂人大工委办公室牌子,由一名副主任担任人大工委办公室主任,人选由街道党工委提名,区委组织部任命,为街道中层干部正职。组织健全,专职专干,街道人大干部不再当“配角”,为开展区街人大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2、加强制度建设。我们修订更新了《区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主任会议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制定实施了《街道人大工委工作规则》、《组织代表视察实施办法》、《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区人大常委会领导干部及机关部门联系包挂街道人大工委制度》等规章制度。并保证每个街道人大工委每年工作经费不少于5万元,代表活动经费每人每年不低于1500元,为全面提升区街人大工作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经费保证。 

  3、加强队伍建设。我区是徐州市最早实行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专职单设的县区,区委把人大干部培养使用纳入干部队伍建设总规划,加大人大机关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间的交流力度。两年来,人大干部转到党政工作岗位的5人,提拔重用的5人;党政干部转到人大工作岗位的12人,人大干部平均年龄由原来的51.3岁降至47.1岁。党组注重队伍建设,为提高监督实效,开设“每月一法”讲堂,形成人人学法、个个讲法的浓厚法制氛围。制定实施了《区人大机关考评办法》和《在街道人大工委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形成区街人大工作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二、创新三项工作,促进富民强区目标落实 

  1、拓展监督新途径。连续两年,区政府在人代会上,向全体代表亮出本年度的民生实事计划及重点工作清单,提交代表讨论审议决定,围绕百姓最关注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问题,由代表投票筛选出一批重点民生监督项目,开展“代表盯民生,履职促发展”活动,由2-3名代表盯住一个民生项目,要求找准“盯”的切入点、把握“促”的结合点,通过“盯”体现关注和监督,通过“促”体现激励和支持。一大批创业就业富民、老旧小区改造、家庭病房设立、农贸市场提升、黑臭河治理、小作坊整治等民生实事项目得到落实,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闭会期间,我们积极开展“千名代表听百案”活动,与区法院联合,在区人大门户网站上,开辟了庭审直播窗口,请代表和群众监督,确保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搭建履职新平台。为进一步拓展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常委会开展“代表进网格,履职在基层”活动,在全区设立一级网格站14个,二级网格站94个。302名市区两级代表全部编入网格,代表所在的网格就是他的履职平台。代表们回选区、察民情,进企业、搞调研,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泉山建言献策。常委会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关键时期,发出了《致全区人大代表的一封信》,呼吁代表到创建一线去。代表们针对创建薄弱环节,提出建议331条,区委书记作出批示,并将建议全部转交有关单位整改落实。为了宣传法律、化解矛盾,我们把代表工作站设到棚户区改造现场,引导居民依法维权,支持旧城改造;为了宣传中国民主法治,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念跟党走,我们发挥中国矿业大学拥有省市区三级代表的优势,在矿大校园设立代表工作站,开设民主法治论坛、带领学生投身“百千万”大走访活动,让中国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沁入年轻人心灵。 

  3、探索代表管理新渠道。积极探索区街联动管理服务代表新模式,每年在2-3个街道召开基层人大工作推进会,组织辖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集中活动不少于2次,代表们参加立法调研、参与执法检查、专题审议和工作评议等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为了加强对代表的管理,常委会出台了《代表履职考核暂行办法》,建立了代表履职档案,形成了代表履职激励和退出机制。每位代表定期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回答选民询问、接受选民监督。对不称职、不履职、不尽责的代表,采取教育提醒、诫勉谈话、劝辞、罢免等多种方式进行管理。两年来,提醒、谈话7人,劝辞3人。通过履职,代表们真正感受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