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人大打造重点建议办理“绿色通道”
2019-11-19 10:39:00   来源:淮安市淮安区人大    作者:王永红   

  人大代表提出的每一份建议,反映了百姓的心声,装满了民意,饱含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关切和期盼。近日,淮安市淮安区人大常委会正召开2019年重点建议办理部门负责人与代表见面会,共同推动重点建议的办理落实。

“学校延时服务”,让家长放心

  去年年底,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中小学可延时放学。

  “原来确实放学太早,三、四点钟就放了,叫我们没有老人帮带的家庭怎么办?”

  “这是个好政策!惠民政策!”

  “工作时间延长,工作强度加大,必须承认老师很辛苦,关于老师,应该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补助。”

  “延时放学会不会成为学校变相多收费的幌子?”

  ……

  这个消息一时间引起社会大众的热烈讨论。

  这项政策可能影响到的几方,家长、老师怎么看?立场容易被忽视的学生怎么想?广大群众又有何建议?区人大代表、勺湖中心小学校长卞开广注意收集有关各方的意见,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联合其他10名代表提出了《关于建议政府制订学校延时服务相关规定的议案》,希望为我区相关部门执行这项政策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教育体育局主要负责人在见面会上深有感触地说:“教育主管部门作为建议办理‘大户’,每年都有‘上榜’的重点建议。学校延时服务作为重点建议督办,我们感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倍感压力。”该局先后多次召开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和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围绕“延时服务的必要性、时间安排的可行性、费用收取的合理性”三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专题研究、方案论证,力求形成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四方”认可的最佳方案。从大半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家长从观望到放心,社会各界从疑虑到认可,全区开展延时服务的学校有44所,参与学生近5万人。学校延时服务后,孩子们在学校可以做作业、自主阅读,可以进行体育、艺术、科普活动,可以参加娱乐游戏、拓展训练等等,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培养了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下一步,就落实经费问题,该局已申报立项及收费管理办法,待批复后予以实施,以保障学校延时服务的可持续和良性循环发展。

“市政道路建设”,造福人民群众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群众对服务需求的日益提高,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动脉,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大事。在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沈涵哲代表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政道路建设和管护的建议》。

  见面会上,住建局从市政道路的规划设计、工程质量控制、道路养护管理等三个方面作了汇报并征询代表意见。沈涵哲代表对我区近年来市政道路建设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他认为,随着莲花路、沈坤路等“断头路”的打通,城市路网功能不断延伸;新开通的长安路,为百姓献上了代表城市形象的精品路;正在建设的南巽路将成为城区南片的主干线,群众对此充满了期待和期盼。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负责点评的相关委办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几个具体问题:

  “老城区的道路年代久远,镇淮楼东西路、南门大街的路面坑洼破损严重,路面到处是补丁,就像人的脸面贴了大小不一的膏药,影响了我区城市道路的形象和品味。”

  “道路管护设施落后、设备老化,道路建设和维修时间久、战线长,给群众出行带来许多不便,百姓颇有怨言。”

  ……

  座谈的同志们互相交流讨论,商量可行的具体措施。大家建议,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增强道路建设的合理性,规划实施之前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使新建的道路能够得民心、合民意;增强道路建设的规范性,提前铺设给水、排污、电力、通讯等设施;增强道路建设的时效性,加大道路养护设备的投入,保证质量,缩短工期,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出行;增强道路养护的计划性,分类建立道路养护档案,大小项目都要提前报批,保障道路及时维修;增强养护的综合性,完善路灯、路芽、绿化、公交车站台等配套设施,让城市道路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服务农村发展

  “提高村干部的待遇,为农村留住建设人才,更好地激励村干部队伍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农民群众。”来自基层的郑忠明代表,在区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也被列入今年重点建议。“以我村为例,我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基层组织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的关键是解决人的问题,要留住人、吸引人、用好人。”

  作为该建议承办单位,组织部高度重视,多次到镇街、村居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通过开展“百面红旗”竞赛、建立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创建优秀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养村级中青年后备干部储备人才等举措,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同时,针对代表提出的村干部待遇、素质、储备等方面问题,承办单位在会上与代表面对面进行了具体回复。

  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表示满意。他认为,农村要发展,队伍建设是根本,人才建设是关键。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老化、村支部书记“人难选、无人选”的问题;要多措齐施,不断提高村级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要建立激励机制,解决村干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选好一个人,带好一班人,致富一个村。”建议我区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将村干部收入与村级集体收入挂钩,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领头雁”作用,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工作有活力、有干劲。

  一条建议,一份民心,一个期望……在沟通中形成共识,在交流中完善思路。重点建议办理部门负责人与代表见面会,打造了办理工作的“绿色通道”,推动了重点建议办理的“加速度”,确保了以最快速度、最高质量让“纸上建议”变成百姓所需所盼的美好现实。

编辑:拾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