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脱贫注倾情——邳州市人大代表扶贫精准化工作纪实
2019-11-21 15:22:00   来源:邳州市人大    作者:张永 冯遵敬   

  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去年以来,邳州市人大紧紧围绕徐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的“五级人大代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主题实践活动,突出精准扶贫主题、贯穿精准脱贫主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扶贫助推器”作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宣传扶贫政策,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结对帮扶,积极鼓励人大代表领办扶贫产业园区,努力把产业扶贫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加快推进全镇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进程,充分展示了人大代表为人民的履职情怀。
深入调研 为精准扶贫“问诊号脉”
  扶贫先扶智。邳州市人大代表组积极作为,与邢楼镇镇党委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部署同频,与全镇精准脱贫的大势共振,在认真分析研判、问诊把脉的前提下,指出了全镇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工作机制不完善、工作合力不够、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建设滞后、规模效益不明显等问题,结合产业优势,提出了智力扶贫、产业扶贫、建设扶贫以及贷款资金扶贫园区的建议,并被党委政府采纳,为全镇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代表组以“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为工作导向,深入村组,访民情、问民意,全面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核实监督低收入农户的基本信息,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确保做到“符合条件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人不进”,安排每位人大代表包挂2-3户低收入农户,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倾情服务 代表依法履职显风采
  为更好发挥人大的职能作用,镇人大积极主动担当,在扶贫园区成立了“人大代表服务室”,由市级人大代表、思田村委会主任徐合端同志负责日常工作,服务室下设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大棚建设、产品营销、矛盾调解等五个代表服务组。服务室共有人大代表18名,其中徐州市人大代表1名、邳州市人大代表3名、镇级人大代表14名。通过服务室人大代表各自技能优势的充分发挥,造就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会经营的乡土人才,为扶贫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产业扶贫最基础的就是抓主导产业,在去年6月份一周之内流转土地500亩,邢楼镇采取“轻资产”招商模式,引进上海花卉企业联盟入驻思田产业园,合作建设高档花卉基地,采取“党建+”工作模式,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方式,集合多方力量,倾力打造万亩花田、四季花海。今年5月,邢楼镇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东方御景”杯首届绣球花节在思田农业产业园开幕,五彩斑斓的绣球花朵,不仅将产业园装扮的春意浓浓,也成了方圆百里的热门景点。绣球花不仅观赏价值高,自身的经济价值也不小,依照目前的市场行情,一盆绣球花可以卖到七八十元,平均每亩的收益可以达到10万元以上。为保证园区的效益,徐州市人大代表、种植大户陆宇同志和农技中心同志负责技术服务,全程跟踪,每天对每个大棚巡查一遍,及时掌握病虫害现象,解决技术难题。市人大代表黄立尧同志具体负责大棚建设帮扶工作,他带着几位代表对大棚的建设全程监督和提供帮助,监督公开招投标,从用料到建设标准都严格把关,确保建成高质量的温室大棚。并通过市场交易,进行网上销售,实现丰产丰收的初衷。
默默奉献 引领百姓实现幸福梦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担当、主动作为下,全镇扶贫攻坚捷报频传。青平、北邢楼村发展的连片3000亩银杏苗圃标准化种植园及早建成,植苗、松土、除草等日常工作日均用工约150名,劳动日发放工资1万元以上,年累计发放工资96余万元,带动300余名低收入人口脱贫。建设的扶贫产业园区现有高档日光温室大棚135栋、智能温室6栋、农产品交易市场1座,先后有23户低收入农户承包大棚,年实现户均收入8万元,常年吸纳低收入人口120人进园务工,每人年均收入可达1.2万元。范墩、小固2个经济薄弱村实现新“八有”的工作目标。范墩村农户刘学军,家属是四川人,在建设两座大棚的过程中,孩子突发重病,为了给孩子看病,花去了大量的医药费,欠了一大笔借款,整个人意志消沉。园区人大代表服务室的同志得知情况后,主动联系信用社,给其担保办理了贷款,帮他渡过难关。两年来,刘学军的种棚实现净利润32万元,还清了所欠借款,他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脸上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编辑:拾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