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培育“科创企业森林” 助推“创新名城”建设
2019-11-22 11:38:00   来源:南京市人大    作者:肖利民   

  今年南京市委1号文件围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专门提出打造“科创企业森林”的目标。市政府相关部门如何落实市委部署,培育“科创企业森林”、助推“创新名城”建设,成了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监督的“重点”。

  近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邀请科技企业市人大代表和市科技局、工信局负责同志走进第46期“金陵民声—热点网谈”,聚焦打造“科创企业森林”,与在线的20余万网友“零距离”互动交流:“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怎样吸引更多优秀创新人才扎根南京?”“如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今年10月,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还将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创新名城”建设专项工作报告,网友提出的意见建议,将作为会议审议的重要参考。

局长现场“科普”:“科创企业森林”到底什么样?

  什么是“科创企业森林”?网谈开始不久,网友“自信的多嘴小蘑菇”就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我们这里讲的‘森林’,是一个大中小科技企业梯度化发展的‘全生态’系统。”市科技局副局长傅浩现场为网友“科普”起来,南京打造的“科创企业森林”,“树种”从孵化器孵育企业开始,到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到科技型上市公司、科技领军企业等,涵盖了大中小科技企业的各个梯度,我们形象地比喻为“科创企业森林”。

  南京如何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可科告诉众网友:着力种好“三棵树”。放眼全球“移植大树”,形成全产业链的“森林群落”;推动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播撒“阳光雨露”,打造苗圃“培育树苗”。

  据介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南京市“科创企业森林”打造初见成效。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118家,较上年增加近70%;科技型领军企业28家,入选数量名列全省第一。仅今年上半年,全市获得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318家,超过了去年全年总量。

人大代表“点赞”:“博士安居工程”释放南京惜才诚意

  热心网友“陈元华仔”认为,人才是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关键,南京要进一步加快推进创新人才集聚,接纳引进全国优秀精英人才。

  “南京实施的鼓励扶持政策,实现了从高精尖、高层次人才到刚毕业的大学生‘全覆盖’!”傅浩接过话题:在吸引青年大学生来宁就业创业方面,实施了大学生“宁聚计划”;面向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了“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针对技能型人才,南京则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培育符合现代产业需要的新型技能劳动大军。

  为把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南京将“人才安居办法”适用对象的住房租赁补贴延长至 3 年,降低引进人才的“生活成本”。截至去年底,已累计为 8.44 万名人才发放该补贴 4.77 亿元。

  “好政策还在路上!”网谈现场,市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级数据分析应用经理顾磊为市政府最近出台的《南京市企业博士安居工程实施办法》点赞:“最近,市里把河西的明星楼盘青奥村项目作为首批购买型房源,并确定3.5万元/平方米(精装修房)的较低均价,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引进的巨大诚意!”

  “南京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中心城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云集、高端人才密集,但我觉得目前这些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市人大代表、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主任、省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汪旭东直言不讳。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科技成果项目落地、新型研发机构落地,校地融合发展’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就是为解决科教资源转化不够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把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衔接起来,进一步将资源优势释放出来,将创新潜力挖掘出来。”傅浩现场表态。

网友集体“追问”:南京为啥没有产生阿里这种科技大咖?

  “在科技企业里,深圳有腾讯,杭州有阿里,我们南京为什么没有产生这种领军型的大企业?为什么有高原却不见高峰?”主持网谈的著名主持人李东升抛出了网友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面对这一麻辣提问,市人大代表、江苏金晓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红梅现场“把脉”:这与南京产业结构偏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偏慢、生产性服务业所占比重较低以及南京的商业文化偏保守等都有关。

  “和政府监管理念也有一定关系!”陈红梅认为,产业发展的创新有时需要突破现有管理制度,“比如发展跨境电商需要在外贸、海关、税务管理上予以创新支持,发展无人驾驶需要交通、公安等方面予以创新支持,我们的政府需要在支持创新和严格监管上找到更加合适的平衡点。”

  “咱们提出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傅浩告诉网友:南京将持续在“培育”上下功夫,帮助“科创企业森林”中的“小树”成长为“参天大树”,发展成为腾讯、阿里这样的科技领军企业。

  针对网友关注的我国一些科技型企业遇到的“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陈红梅代表认为,我们必须构建原创性的科学研究系统,自主研发实验设备,掌握核心的研发技术、材料以及其他支持系统。“还必须在科研中根植市场化要素。”她提出,科研活动在立项之时都应有明确的方向,同时政府主管部门也要关注科研人员的真正诉求,提高相关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职能部门“表态”:因企施策,让科创企业“幼苗”茁壮成长

  森林的蓬勃生长需要“阳光、雨露、空气、土壤”,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人才、资本、载体、环境”等。“下一步,南京将注重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让科创企业‘幼苗’茁壮成长。”傅浩介绍。

  他现场解读了南京的“科企扶持政策”:对于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政策的重点是研发补助、按纳税额给予奖励等,突出“给资金”;后端中大型企业是帮助建立研发机构、承担研发项目、拓展新品市场,重点是“给政策”;对于领军的超大企业则“一事一议”,解决个性化发展问题。

  帮助企业更好对接市场,让创新产品带回现实的利润,也是政府相关部门思考的重点。“我们出台了创新产品推广应用激励引导政策。”陈可科介绍,市政府按季度开展创新产品的评审认定,对认定后的创新产品,借助市企业服务中心“创新产品发布推介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和中国制造业等网络平台,帮助企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我们还依托南京创新周、软博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载体平台,组织开展部分产业特别是地标产业创新产品的展示和推介。”

  好政策要落到实处,政府相关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副主任高翔提出,相关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要自觉从南京的发展大局看问题,跳出部门本位、克服自我视角,真正植入“用户思维、客户体验”的理念,抓深入、抓具体、敢碰硬,重实际、务实功、求实效,用心用情用力地为企业和群众当好“店小二”。

编辑:拾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