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都宜兴,有这样一位无锡市人大代表,不仅专注新质生产力发展,深耕机械加工领域,潜心推进科技创新,在特种焊接装备和盾构领域不断彰显中国制造硬核实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而且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以一颗赤子之心当好身边百姓的“贴心人”,用有深度的建议和有温度的履职抒写着为民情怀,展现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新担当。他就是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谈海强。
彰显中国制造硬核实力
2025农历新年伊始,远在甘肃茫茫戈壁滩上传出喜讯:由锐成机械研制的高放处置装备—-“龍泰一号”垂直掘进机在龙泰工程圆满完成首个处置坑道掘进工作。该设备突破了狭小空间小直径盲井施工技术瓶颈,成功助推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工艺技术研发进程。
作为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100项重大项目之一,2021年正式启动的龙泰工程(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建设)是填补我国在高放废物处置技术地下现场研发平台及设备空白的“超级”项目,同时也为攻克高放废物地质处置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位于我国最完整最硬的花岗岩地层,抗压强度超200兆帕。接到任务后,针对地质的特殊性、研制的首创性,谈海强瞄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立即成立技术研发中心,组建以国内知名盾构专家吴圣宏领衔的40多人研发团队,做了几十版建模方案,建了多处环境模拟场地,最终将机械工程学、流体力学、智能控制等高度集成,自主研制了重230吨、长23米,集纳真空排渣、无人推进、智能导向等多系统的垂直掘进机,成为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经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川等专家鉴定,在岩石掘进机领域,该设备在技术创新的开拓性、延展性及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均有很多突破,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际空白。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中国北山地下实验室总设计师王驹称,作为国家重大专项龙泰工程的核心装备,锐成机械成功验证所有设计要求,设备实现超快掘进、高效吸渣、稳定行走,引领了全球核废处置装备的发展,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是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国家重大需求的典范。2月下旬,国家生态环境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等主要领导在北山地下实验室进行考察,在仔细查看各项设施与技术应用后,对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在北山地下实验室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依靠创新,智“啃”硬骨头,锐成机械类似首台、首次的案例还有很多,不断彰显着中国制造硬核实力。2013年,220千伏广州航云输变电电力工程隧道,由于施工涉及老城区、地下环境复杂,急需一种效率更高、转弯半径更小的设备。公司主动上门请缨,专门成立隧道工程事业部,经过近一年时间,不仅研制国内尚属空白的小型泥浓式推盾机,还在制造、施工技术及工法上实现自有知识产权,在国内初步形成相关工法技术“垄断”。2016年,公司研发的国内直径最小盾构机,创造性地采用小转弯半径盾构施工工艺,成功应用于南京洪武路污水管道工程雨污分流处理工程建设,为解决当前国内城市地下管网设计和施工难题提供有效渠道。
深耕行业高精尖领域
选择的起点,往往决定企业发展的高度。2010年,公司初创伊始,首个目标就是建设世界一流的机械加工中心。走进位于徐舍镇的江苏锐成机械有限公司,车间里看不见传统的生产线、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有的只是由各种现代化设备组成的多个加工单元。一家成立仅十多年的年轻企业,一跃成为国内特种设备生产行业中的“单打冠军”,其成功的秘诀源自董事长谈海强坚持依靠差异化发展、专业化生产、特色化经营,始终不渝走科技创新之路。公司先后从日、德等国进口一系列先进设备和技术,以数控机床为例,由其加工的10米长的切割件,误差不超过7μm(0.007毫米);生产的搅拌摩擦焊接设备、小型盾构机等,都是行业“冷门”产品,不仅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产品附加值高,迅速掌握细分市场“话语权”,而且其他企业短期内追不及、难模仿。
谈海强始终认为,要在高手林立的“武林”中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绝招——“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这需要“耐得住寂寞”,花更大精力在科研上。作为中国搅拌摩擦焊中心的产业化基地,锐成机械每年的科研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5%以上。同时,公司专门成立了研发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航工业集团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日本SSS泥浓工法协会等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的研发合作关系,加速创新,实现了科创和产业实力的同步快速增长。2015年,公司主导实施的“多自由度高精密智能搅拌摩擦焊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市场垄断,动龙门搅拌摩擦焊、国内首台双驱车桥摩擦焊、国内首台相位摩擦焊设备等均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一些摩擦焊接设备,世界上只有英国汤姆逊摩擦焊接公司等极少数企业具备生产能力。
近年来,公司始终坚持人才第一战略,不拘一格培育人才,面向全球引进顶尖人才。采用柔性引才等方式,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教授及其团队等高端人才紧密合作,迅速带动企业整体技术队伍壮大。目前,锐成机械380多名员工队伍中,三分之一是本科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其中还有一大部分名校博士生、硕士生。许多员工都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成长为“微创新能手”,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企业拥有20项核心技术,取得115项专利授权,并承担3项国家重大专项,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省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两次入选江苏省重点成果转化项目,2022年被评为“准独角兽”企业。
倾心抒写为民情怀
作为三届人大代表,谈海强主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宪法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履职能力。他积极参加市人大组织的评议视察、走访调研等活动,注重向其他代表“取经”,提出深思熟虑的意见建议;自觉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急难愁盼,当好群众代言人,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一趟趟深入基层的调研、一次次有理有据的建言、一份份极具价值的建议,都展示了作为人大代表的为民情怀。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关于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建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发展的建议等等,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
加快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谈海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真真切切展示新时代企业家的担当。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慷慨解囊,设立助学基金,为那些家庭困难但怀揣梦想的学子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徐舍中学学生小李,家境贫寒却成绩优异。谈海强得知后,主动联系小李并提供资助,不仅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更让她重燃希望。如今,小李以年级前十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
谈海强桑梓情深,积极提供资助,助力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无论是修缮破旧道路,还是建设文化活动场所,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多次伸出援手,累计捐款数百万元发展社会事业,曾一次性捐助128万元,让家乡变得更加美好,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加幸福。2023年,为鼓励特色酱菜制作,支持家乡妇女增收致富,谈海强不仅通过锐成机械以买代帮,长期采购酱菜产品,还发动周边企业,推广“企·坊携手共赢”模式,成为稳定客户,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为每位妇女每年实现增收3000元至5000元。他还支持家乡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资助举办各类文化活动,邀请专家学者来家乡讲学,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谈海强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引领行业发展,更在社会公益事业中发光发热,他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的使命和担当,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