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 发言集萃 > 正文
谈“三农”,话振兴——江苏团代表同心谋良策
2020-05-26 22:22    来源:人民与权力 | 原文链接    作者:杨洋 明盼 夏伟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围绕如何办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代表们谈“三农”,话振兴,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出谋划策。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粮食安全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那么,如何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副镇长聂永平认为,应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粮食主品种市场销售由增产转向提质,并在农资供给、技术指导、粮食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看来,保障粮食安全,要强化监测及时掌握世界粮食生产信息,改良中低产田提高粮食产能,休耕轮作保护土壤质量,用好后备资源挖掘耕地潜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外延粮仓。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润土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张道衡从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的角度,建议要强化农地科学规划布局,提高土地产出和农民收入,保障粮食稳产,解决农业优质要素资源供需矛盾,使技术、服务、资金下沉到村、对接到人。
  农业稳住了,美丽乡村建设也应紧跟其后。近年来,全省多地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富民效应逐步显现。在全国人大代表、靖江市新桥镇德胜中心村党委书记杨恒俊看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虽然现在村里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变化,但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为此,他提出,要给予农业农村更多政策支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继续推进厕所改建、雨污分流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同时要解决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建轻管问题,农村公路对乡村振兴有很大作用,既要运营好,还要维护好,可通过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的先锋作用,让广大群众加入到环境整治的队伍中,营造共治、共建、共管、共享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氛围。
  “当前疫情形势稳定向好,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逐步复工复产,但受制于市场整体岗位供给减少等因素,农民工返岗就业仍面临不少困难。”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盱眙县天泉湖镇杜山村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在两会前走访了多家农业专业户,收集和了解大家遇到的困难。审议中,她建议,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科技人才、返乡人员等群体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就近创业就业,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另一方面通过促进家庭农场规范发展和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建立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打造城乡发展融合试点、现代化农业示范区,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强众也认为,应将农村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同时,他建议科学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农贸市场的提档升级,提升村级组织经济发展能力,支持农业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提升新产能,建设新项目。
  发展乡村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自然离不开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从事农业科研工作的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秦光蔚建议,应建立差异化农业科研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激励基层农业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搬到地头,以解决“三农”实际问题作为最大的科研成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装进农民的口袋里。同时,她提出要坚持农业科研“全国一盘棋”,在国家层面建立农业科研协调机构,厘清高等院校,国家、省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基层农业科研机构责任分工,促进协作、优势互补,从而发挥农业科研体系整体效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