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 媒体聚焦 > 正文
扬子晚报 | 奔涌吧“后浪”,青春就是奋斗!
2020-05-28 15:42    来源:扬子晚报 | 原文链接    作者:殷小平 曹卢杰 王赟 周碧莹 季宇轩 于丹丹
  2020年,最早一批“90后”步入“三十而立”,曾经的“后浪”逐渐成为社会中坚力量。每一个时代都会有最美的浪花涌现,“90后”代表在两会上大胆建言,传递年轻人的声音,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不懈奋斗,为整个时代注入青春朝气,也以自信和从容展现着年轻一代的风采。“90后”代表是如何理解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呢?记者和江苏团的两名“90后”代表进行了连线。
  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
  期待东京奥运上奏响中国国歌
  昨天,扬子晚报记者和全国人大代表、女排奥运冠军张常宁进行了连线。应记者要求,她发来一张参会的照片,从照片看,人明显瘦了一圈,身上的衣服显得有点宽松。张常宁告诉记者,大年初六,她就和中国女排的队友一起在北京集结,备战东京奥运。现在的她,比联赛刚结束的时候瘦了10斤,身上的衣服是按照以前的尺码订的,所以显得大了。
  奥运延期了,中国女排仍在封闭集训
  因为疫情的原因,东京奥运会被迫推迟到明年,原计划4月份举行的奥运测试赛、5月份开始的世界女排联赛等先后取消,中国女排“以赛代练”的计划落空。从1月30日开始,女排姑娘们一直处于封闭集训状态。“这三个多月,我们全部在北京集训,生活确实是单调了点,但是大家都很投入。”张常宁告诉记者,奥运延期对女排姑娘们来说也未必是坏事,她们将进一步磨炼意志,磨炼技术,争取在明年发挥出更高水平。
  说起东京奥运会的目标,张常宁表示:“奥运会虽然延期了,但我们的目标依然是升国旗、奏国歌!”
  上届奥运会,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最终克服困难,艰难夺冠。那次经历,让张常宁记忆犹新。张常宁告诉记者,“郎导常说,女排精神不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有时候,哪怕明知得不到冠军,我们也会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的女排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
  建议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
  已连续三年参加全国两会的张常宁此次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建议。建议包括: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体育在学生的综合评定和升学指标中的权重,把政策要求转变成学校学生的重视和加强体育的自觉行动。提高招生比例,以期更好地激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情,让更多青少年投身体育,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更好发展。张常宁表示:“希望通过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带动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李楠楠:
  想要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养老事业
  帅气短发,一对笑眼,说话干脆利落,身上贴着“90后”“能闺女”“劳动模范”等多个标签,南通常青乐龄护理院院长助理李楠楠告诉记者,“90后”应该沉下心来思考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李楠楠说,每一代人都有属于时代的使命,作为“后浪”的一代, 我们站在了这个时代的最前端,那么我们更加需要去努力和奋斗。不管什么时代,“奋斗”二字永不褪色!
  希望能留住更多的“后浪”
  今年是李楠楠连续第三年参加全国两会,来北京之前,她也做足功课,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对当地的养老院进行了详实的调研。在和养老院里年轻护理员交流的过程中,李楠楠发现,技能要求高、升职加薪空间小、苦脏累压力大是挡在从事养老护理行业年轻人面前的“三座大山”。李楠楠说,她来护理院8年,已经是那里最老的员工了。因为这几年,院内员工几乎换了个遍。
  针对养老服务人员流失严重的突出问题,她建议加强养老护理人员专业队伍建设,将养老护理人才培养纳入卫生人才教育发展规划。“我们护理人员如今基本都是‘90’后,今年开始还出现了‘00后’,我希望更好地留住他们,让更多年轻和专业的人才投身到养老事业中来。”
  今年两会上的“临时记者”
  今年全国两会,除了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李楠楠还有了一个特殊的使命——客串担任会议期间的临时记者。临行之前,李楠楠被家乡政府、媒体等委托,希望她能在两会上帮忙拍摄一些照片和素材。她在朋友圈内笑称:“不一样的两会,我成了一名主播。”
  李楠楠的拍摄,以代表自己的视角,让人耳目一新。“新一年,不负韶华。我将秉持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初心,继续为每一个群众中的‘我’发声。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要为百姓发声,为基层护理员代言。”
  在江苏,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的“后浪”,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拼搏奋进,他们善良、勇敢、无私、无畏,他们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的人。

  奋斗在水稻田的“泥腿子”博士
  “80后”的张军是当前苏北农技推广战线上唯一一个“全日制”毕业的农学博士。他长期室外工作,被晒得皮肤黝黑,整天一身泥,也被农户们笑称为“泥腿子”博士。他今年被省总工会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
  为了种好“样板田”,张军每天早上5点出门赶往30里外的凌桥示范基地,7点左右开始秧苗移栽。15亩地栽完已经傍晚6点多,他又和同事做查苗工作,一直到晚上7点半才往家赶。张军却以此为乐,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水稻,才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手资料。
  15岁开始5G研究的“少年班”学生
  张乐宇两年前考入东南大学,成为东大少年班的一员,就读于“学霸如云”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他2003年出生,小学五年级直接跳到初一,高二时参加了高考,比一般同学提前三年上了大学。
  大一下学期,张乐宇主动出击,联系上了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张川导师的带领下,进行相关课题研究。这一步,他走得比同学早了两三年,这一年,他其实也只有15岁。在紧张的专业课学习之余,他挤出时间,跟另外两名同学着手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他们研究的课题是5G通信。
  火神山医院担任手语翻译的大学生
  “有没有精通手语的老师?我现在在武汉火神山医院,这里接收了一名听障病人,不认字,想请你们帮帮忙。”2月11日晚,陈鑫在微信群里看到了这样的讯息。
  “我来试试吧!”陈鑫秒回。00后的他是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的学生,又是一名手语翻译。陈鑫迅速与火神山医院的医护人员建立联系。第二天顺利连线后,在视频里见到会使用手语的陈鑫,聋人患者激动起来,似乎抓住了“救命稻草”,不断地用手语告诉陈鑫,自己“嗓子疼,吃不了东西,一直咳嗽,咳了五天,求求他们帮帮我。”在交流的过程中,陈鑫还传达了医生对聋人患者的鼓励,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其树立信心。
  每天打200个电话的社区网格员
  “请问你们几号回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回来,现在在哪里?”疫情刚发生那几天,为了摸清自己网格里的情况,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网格员陈婷坐在办公室里不停地打电话。“一天最多打的电话超过200个。”陈婷说,都是打给辖区里的居民,从上午8点一直打到晚上9点。200多个电话打完,陈婷也没顾上喝水,讲话讲到嗓子冒烟,饿到眼冒金星,耳边还一直伴有“嗡嗡”的回声,一连持续了好几天。电话打完后,已经到晚上9点多了。陈婷整理完手边工作,到家已经10点多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