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 代表风采 > 正文
李承霞代表:以匠心成就事业、用实心为民代言
2021-03-07 23:00    来源:人民与权力 | 原文链接    作者:刘世峰
  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是来自安徽的外来务工人员,近20年来一直奋斗在纺织服装的一线,以匠心不断锤炼自我,成就他人,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壮大和制造强国的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当选人大代表后的她,牢记为民服务宗旨,用实心积极为所代表的群体代言发声,解决难题。一路走来的李承霞,身上始终闪耀着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和艰苦奋斗老黄牛的光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行业劳模和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
  出彩人生始于脚下的泥泞
  李承霞2003年从安徽老家来到常州老三集团打工,从辅助工干起,一步一个脚印,一路干到了服装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集团工会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把普通的事情做到了极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绘就了出彩的人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理。
  初露头角,凭着挺身而出的担当和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她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认可,实现了由辅助工到缝纫工的转变。有一次,因为厂里技术员指导失误,导致2000多件衣服不合格,需要全部返工。当时还是辅助工的李承霞,主动站出来和技术员一起加班加点返工,每天熬至深夜,历经一周终于顺利完成这批“不合格”服装的返工任务。牛刀小试后,集团领导觉得她是棵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于是让她参加公司里的缝纫技术培训班,并专门帮她找了个师傅手把手地教,她成功实现了成为缝纫工的最初目标。
  不需扬鞭自奋蹄
  要做就做最好。成为缝纫工后,李承霞并没有满足现状,她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缝纫工。俗话说:勤能补拙。李承霞谦虚地认为自己天分不够,只能靠勤奋。她起早贪黑,不怕苦,不怕累,虚心求教,取人所长,补己所短。每天清晨,她总是第一个进车间;每次下班,她也是最后一个离开车间。日复一日,李承霞的缝纫技术越来越熟练了,缝纫的针脚也越来越平。
  李承霞不仅勤奋,还喜欢钻研,在老三集团是出了名的爱动脑子。工作中,她敏感地发现缝纫机不论工作还是不工作,电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她意识到这完全可以改进,于是便向公司提了建议。集团对此非常重视,让电工们到车间进行试验,设备改造大获成功。全公司5000多台缝纫机如今都安装了“衣车宝”,每年为集团节电363万千瓦时,用电量下降了30%。靠着勤奋和用心,她让自己的照片每月都能张贴在集团墙上的“光荣榜”里,保持了10年,成长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优秀缝纫工,实现了第二个小目标。
  在提升自我的同时,她无私授人以渔,成就他人。2018年7月,“李承霞劳模工作室”成立,借助这一平台,通过“师带徒”方式,李承霞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总结的最简单、最实用的操作方法传授给大家,帮助他们提升操作技术。至今,她已先后带了70多名徒弟,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区、市操作能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李承霞被委以集团工会主席的重任,先后获省、市优秀农民工,省、市、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省、市、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2018年,李承霞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
  牢记使命为民担当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李承霞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为了将这份工作做好,她不停地跑社区、进工厂,调研、学习和记录,几年下来,履职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倾听民意、发现民情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身边外来务工人员的“随便说说”,都能成为李承霞的“用心发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民情民意,她在常州市天宁区采菱社区专门设立了李承霞代表工作室,采取“线上+线下”接待模式,平时通过“承霞代表面对面”QQ群,宣传两会精神,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每个月设定接待日,接待群众来访,还常常利用午休时间,来到接待室工作,日久天长,工作室就成了基层百姓名副其实的“心声汇聚地”。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开展活动30次,接待群众约400人次,收集群众问题70件,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和群众诉求55件。
  近三年来,她所关注的都是朝夕相处的工友、接待过的民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她心系进城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针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经费、公租房保障等问题向大会提交了建议。去年,她不仅提交了关于扩大农民工社保覆盖面的建议,还开始关心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提出了关于加强对传统纺织服装行业技术工人培训,拓宽此类群体上升渠道的建议。
  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她根据自己的调研准备了两个建议。一是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的建议。她将曾经聚焦在传统纺织服装技术工人身上的目光,投向对所有高技能人才的关注。经过调查,李承霞发现,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在工人中占比约20%,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要向制造强国迈进,就要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但是受限于有些家庭片面希望孩子学习更多书本文化知识以及学校所教与企业所需脱节等因素的影响,全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为此,她建议通过建立企业职工培训平台,开发贴合企业需求的培训课程,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发挥大国工匠、技能大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全国统一的培养学徒标准等措施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国迈进制造强国储备人才、夯实基础。
  另一个是加快专业社工人才培育力度的建议。李承霞说,目前我国一般每个社区有5至15名社工,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在农村,社会工作人才相对较少,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总量偏少,地域分布不均,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得不到根本解决,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需求。为此,她建议通过健全激励体系,鼓励更多的社会工作者报名参加职业水平考试,调动社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大社工事业宣传力度,使社会和人民群众看到社工工作的意义,认可其专业价值;通过统筹做好“双工”(义工和社工)协调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