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 代表专访 > 正文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推进教育现代化
2021-03-05 16:21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 原文链接    作者:喻婷 李梦迪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综合素质,更对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全国两会上,江苏代表委员们聚焦教育领域,为百年大计建言献策。

  △李鸿彬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人才是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如何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加合适的环境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关注的重点。“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人才为支撑。”李鸿彬说,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发展的战略需要,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升学选拔和评价管理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要看到英才学生的个性特征,营造温润、平和、自主和各美其美的教育氛围,用多把尺子评价学生的发展。”李鸿彬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科学设计英才学生的培养体系,倡导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实施机制,打通中学和大学师资聘用通道,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培育出更多杰出的创新后备人才。

  △吉桂凤

  教师在学生的性格培养和身心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吉桂凤指出,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男女教师的人数比例失调。“人社部门和教育部门应研究教师招录工作的创新方式,推动实现男女教师比例相对均衡。”吉桂凤指出,教师队伍建设的平衡不仅促进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能提高教育质量。

  吉桂凤建议,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升教师职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将更加多元的人才吸引到教师行列。同时,也要加强心理教师的配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重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