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魏巧:发“谁来种田”情怀之问 闯“科技赋能”产业之路
2023-03-01 16:09  来源:江苏人大发布  作者:周迎 赵敬敬

六年前,她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妥妥的学术型高知女性;六年后,她是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自研的可盈利、可持续、可复制种植模式多地开花,累积服务面积10万余亩。她就是全国人大代表、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六年来,她扎根农田,用科研精神在“大农业”中书写一篇篇“小文章”,用科技赋能将大田种植从“粗放型”推向“精细化”,用为农情怀发出从“谁来种田”到“我来种田”再到“希望更多有知、有志年轻人来种田”的呼喊。建功新时代,奋斗在乡村,在跃动着希望的沃野中,一个个坚实脚印,让她先后获得“全国种粮先进个人”“全国巾帼新农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科技赋能,解锁现代农业“新模式”

管理农田靠“扫码”,人均管理面积近500亩——这是科技赋能带来的产业“硬实力”,也是魏巧用六年时间打造出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2017年4月,在北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魏巧,与北京大学深研院博士后丈夫孙振中双双辞去正在从事的研究工作,卖掉房子,回到魏巧的家乡江苏,义无反顾投身农业,做了新型职业农民。

做出这样的决定,魏巧有三点考虑。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考察江苏时,在镇江说出了“现代高效农业是农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着这个路子走下去,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同年,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让他们夫妇倍感鼓舞,充满干农业的信心。第二,父亲多年心血创办的农业基地需要她的帮助,回乡是尽孝的选择,更是解决“谁来种田”的需要。第三,她和丈夫都是“学农”的高知,心中都有一个“农业”梦,用知识改变农业的生产模式,是他们的“圆梦”之旅。

来到基地,魏巧和丈夫没有任何缓冲,接手永兴农机合作社2000亩的农场生产运营管理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凌晨放水、飞鸟吃种、中暑住院都一一发生在她的身上。但也正是这一季失败的实践,坚定了她进行现代农业升级的决心。

为打好数字农业基础,魏巧夫妇借助遥感技术,细分出农场共有田块1107个,并对每一个地块进行编号,生成二维码,关联地块的基本地理信息、农事作业等特征,并根据每个田块的土壤养分、墒情、导电率等情况,绘制出土壤肥力分布图,对田块施肥量、施药量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田块变量施肥施药。

自此,数字化的烙印就在魏巧的引导下,深深印刻在了这片农田里。2021年,魏巧的农业模式实现“劳动力用工减少30%以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3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并成功输出到苏州,开辟了5000亩的苏州基地。

至今,魏巧已建立起耕、种、管、收、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以及现代农业模式输出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体系。新时代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初步实现。

情系乡里,当好增收致富“领头雁”

在这种数字化水稻规模种植的经营模式下,优秀的农户一家三口靠给基地进行土地管理,一年就能赚到近40万元,种粮积极性空前提高。而给农民的利润分成占比,魏巧也决定也从过去的30%上升到现在的50%。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六年来的风风雨雨、田间地头的摸爬滚打,让魏巧明白,只有让更多农民在她推动合作社的发展中获得实惠,才是回答好“谁来种地”问题的最优解。

于是,魏巧决定将基地事务交给丈夫打理,自己只担任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集中精力悉心将这种经营模式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农场和农民受益。

利用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这一国家级合作社平台,魏巧先后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物质帮扶等方式,带动农户10960户;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的建设,每年开展农民培训超过1万人次;累计带动脱贫人数达3682人,帮助实现增收合计达1229万。

与此同时,作为女性,魏巧还十分关注女性创业,特别是女性在农业方面的创业。她不仅成立了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还与省内外巾帼创业者积极互动,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物质帮扶等方式,带动妇女人数近6500人。

引领发展,筑牢人才培育“蓄水池”

从最初回乡解题“谁来种田”,到看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农业强国”。魏巧心里“农业需要她,更需要比她优秀的年轻人加入”的夙愿越发热切。

在魏巧看来,与大田种植相配套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石,农业的未来需要爱农业、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新型职业农民”。这需要农业大中专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接受一线生产环节的培训,实现农业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相结合。

为此,魏巧积极与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高校对接,将教学、科研推广延伸到田间地头,把农业人才培养与一线需求结合起来,搭建农业人才的实训基地,帮助大学生成功成才,引导大学生成为农业文化的传承者、农业文明的传播者和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培养出一批具有时代特性的“新农人”。

魏巧坦言,农业强国的梦想,需要更多有知识的青年坚定强农有我的信心和决心。她愿意通过面对面沟通、手把手相授,吸引和呼吁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农业,关心粮食,知农、爱农、敬农。她还要鼓励青年人励志学习赵亚夫,把根扎在土壤中,把成绩写在大地上,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绽放生命的光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