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逐“绿”前行,提升发展“含金量”
2023-03-10 09:00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沈佳暄 许海燕 王拓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江苏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做好“绿色”打底?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市长周斌,全国人大代表、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国梁,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宋青,做客“两会云访谈”栏目,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主持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的重要讲话,有何感想?

周斌: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江苏提出“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最新重大要求,举旗定向、统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饱含关怀、语重心长,与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宏伟蓝图和“当表率、做示范、走在前”光荣使命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科学指引,让我们倍受教育、倍受鼓舞、倍感振奋。

总书记强调,“我常说两个必保,一个是粮食饭碗中国必须端牢,再一个制造业必须筑牢”。盐城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城市,粮食产量连续8年超140亿斤,在国家粮食安全和农副产品稳产保供大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将坚决落实好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守牢耕地红线,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牢记“国之大者”,扛稳粮食保供的政治责任。当前,盐城仍处于新型工业化加速期,制造业门类较为齐全,拥有各类工业企业8万多户,这是我们落实总书记“科技创新”这一根本和“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关键重要论述的坚实基础。我们将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围绕“5+2”新兴产业体系,突出23条重点产业链,构建更有地域标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宋青:习近平总书记所擘画的江苏高质量发展图景是绿意盎然的。贯彻落实总书记“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的指示要求,“碳”寻未来,逐“绿”前行,通过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当前阶段,极具现实意义。

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发展,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中不断展现新作为。要在发展中积极稳妥地降低“含碳量”、提升“含绿量”、增加“含金量”,激活“美丽经济”、释放“生态红利”。要持续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衡量与实现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不断促进“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要多措并举,打开“三生融合”协调发展空间,提高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质效,激活生态产品的系统性赋能潜力。

主持人:我省在保护自然资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美丽江苏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有何探索?

张国梁:自然资源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责部门之一,是美丽江苏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全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全面履行“两统一”核心职责,推动美丽江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730.35万亩,出台管理办法严格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调整。编制完成《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两心三圈四带”省域国土空间格局。

二是以严格保护监管为保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完成国家下达的划定任务,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三是以生态保护修复为抓手。近五年,全省累计完成土地综合整治417万亩、矿山治理9.15万亩、海岸线修复超300公里、湿地修复32万亩、抚育森林40万亩。

四是以节约集约利用为约束。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开展全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评价考核,15个地区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

五是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我省高质量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并开展常态化更新,高效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为全国首个同时开展大江大河大湖确权登记工作的省份。

宋青:绿色发展,需要打好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组合拳”。

首先,要加快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要结合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际,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风险防范、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架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其次,要加快完善同现代化相适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建议国家层面出台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形成能够充分体现生态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机制,完善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导向的财政资金分配机制。比如,要建立起与重点污染物排放、环保信用等级相结合的差别化污水处理收费机制。

同时,还要加快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的数字化水平。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理应是当前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比如,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化执法监管水平,既要做到有案必查,提高执法效能,又要做到无事不扰,让经营主体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安心发展。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放眼未来,我们还有哪些方面的打算?

张国梁:我们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探索构建“调查监测—确权登记—规划管制—高效利用—保护修复—执法监督”全链条自然资源治理体系。

一是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健全完善统一调查监测评价体系,探索开展重要区域动态监测,对具有完整生态功能的自然生态空间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开展统一确权登记。

二是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着力完善“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探索建立覆盖全域全要素用途管制制度。

三是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加快推进国家山水工程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四是健全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城市更新与地下空间开发,实施城镇建设用地提效行动,提升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能力,助推绿色低碳发展。

周斌:近年来,我们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先后拿到“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金字招牌,下一步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一是坚守实体经济根基,建设绿色制造之城。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大健康和数字经济、海洋经济“5+2”产业体系和23条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二是致力赋能未来发展,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加快大型清洁高效燃煤火电项目建设,提升传统能源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风电全产业链和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绿能之都、风光名城。

三是放大独特资源禀赋,建设绿色生态之城。持续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打造江苏沿海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区域。发挥“世遗”品牌效应,全面提升重点旅游度假区功能配套,加快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四是牢记人民幸福安康,建设绿色宜居之城。以实施“生态百里”为抓手,持之以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廊道。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建设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居宜业城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