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李敏 刘静瑜 徐云飞 缪汉根:向“新”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09 11:11  来源:扬子晚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既要知己,也要知全局。怎样向“新”出发,看准了抓紧干,会场内外,江苏团的代表们与一线基层干部群众不断热议。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郭小川 周晓青 张斌 马志亚 杨甜子 实习生 田嘉艺 通讯员 刘贺

会场聚焦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

加快冷库智能化改造,让传统产业跟上时代脚步

李敏在冷链行业一干就快30年,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她认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我们改革开放的探索创新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我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是大胆地科技创新,努力突破卡脖子的技术。”李敏回忆起自己创业前十年跑国外展会的经历。“那时候国外同行看到我们的产品,都会认为我们模仿他们的。”后来,回国后,李敏与员工们一起致力于研发新技术,最近十多年,精创已成为了行业内的全球领跑者。

“我们每年投入不低于7%的科研经费用于技术创新,掌握了冷链绿色节能降碳、冷链安全数据分析、智能节能硬件和云服务等多项技术。”李敏说,依托科技创新,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温控器相关产品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公司自主开发的冷库节能控制系统,节能效果达24%,普及后每年可节能720亿千瓦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这次上会,李敏带来了《关于加快传统冷库智能化改造的建议》。她说,我国冷库行业由于管理落后,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已经成为全社会用电的耗能大户。随着世界性能源短缺,冷库行业面临着节能改造、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

为此,她建议推广应用智能化和联网化温控设施设备。通过对冷库温度、制冷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联网上云,运用人工智能使冷库工作在最佳的制冷状态,从而大幅降低冷库能耗,让传统产业跟上时代脚步。

全国人大代表,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静瑜:

即将上新产品,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

“我们公司叫中创新航,创新就在我们公司的名字中,注入我们品牌的血液和基因中。”刘静瑜接受记者采访时“开门见山”。不仅如此,她还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我们马上要发布一款新产品,充电10分钟,续航1000公里。”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产业创新工程的重要内容,动力电池是其中的重要板块。对于刘静瑜来说,从事动力电池这一行业,更大的意义在于能源安全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用她的话说,只有站在超越商业的格局,才有可能从最底层的逻辑和原理去规划产品,展开市场研究和对更高技术的追求。

如何创新?她讲了三个理念,一是能量与资源的极致平衡,二是能量与安全的极致平衡,三是设计与制造的高度融合。

刘静瑜坦言,进入新能源赛道,排在第几不重要。“因为这是一条长赛道。即使今天在前面,分分钟就可能被淘汰掉。”所以,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硬实力,在于不断创新。

刘静瑜介绍,中创新航总部所在地常州,已形成新能源“发储送用”产业生态闭环,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四。她建议,通过建设更高能级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吸引和整合产业链供应链资源,形成良性竞争、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助力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徐云飞:

打造数字工厂、绿色园区,实现无人化生产

说到水泥,给人的第一直觉就是高耗能、高污染。然而,在江苏常州,一个从开矿到运输到进入厂区全程无人化生产的“智慧矿山”项目即将启动。这是徐云飞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回答。

“85后”的徐云飞有着年轻人的锐气和实干精神。去年成为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的鼓励,让他充满了干事创业的动力。“回去后,我们就投入130亿元用于企业的智改数转及绿色化转型,致力打造数字工厂、绿色园区。”徐云飞介绍,其中一个大项目就是从矿山到水泥厂之间建设了30公里的输送廊道,整条廊道上覆盖了光伏发电装置,并于去年9月份投入运营。此前,每年从矿山到水泥厂的运输车有300万车次,现在排放问题得到彻底改善。

有了运输的无人化,今年他们又要打造挖掘的无人化,也就是“智慧矿山”。他解释,这一项目是对开挖阶段进行产业升级。通过卫星技术进行地形扫描,然后通过远程操控系统实现机器自动挖掘开山,接着自动装运到输送廊道上。“这样一来,从开矿到厂区整个过程实现无人化生产,我们测算下来成本可以降低20%。”

徐云飞告诉记者,加上已经建成的二代水泥生产线,金峰的目标是打造建材行业的“六零”示范工厂。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水泥这样的传统制造业可以更好、更快地完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推动建材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江苏省工商联兼职副主席缪汉根:

做好三件事,为新型工业化作出贡献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就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路子,不能光追求规模大,也不能只看着短期利益,而是要把创新放在核心的位置,做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缪汉根说道。

在他看来,盛虹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两手抓。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围绕国家需要的产品、市场短缺的产品,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国外垄断,研发生产出更多的高端新材料。另一只手就是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新技术去改造提升纺织业,让这个传统的民生产业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在缪汉根心里,发展新质生产力,自己所拥有的最大优势是人才。“我们从国内外招了近五千名科研人才,打造出盛虹的‘最强大脑’。”他介绍,这个“大脑”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和科研院所、高校以及行业龙头企业都有紧密合作。

另一个优势是产业链。盛虹的产业在江苏,长三角一体化深入推进,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另外,盛虹本身也形成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有从“一滴油”到“一根丝”的纺织业链条,有从“一滴油”到“一张膜”的新材料链条,有从“一滴油”到“一块电池”的化学储能链条等。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缪汉根表示,盛虹的发展思路,就是“越是难做的产品越要做”,不做常规产品,不搞重复建设。现在,盛虹研发生产了一批高端材料,广泛应用于光伏、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缪汉根表示,下一步具体要做好三件事,推进“减油增化”、建设智能工厂、探索全过程减碳。“我们将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工业化作出贡献。”

一线声音

南通:瞄准科技新赛道,打造产业生态圈

南通市通州区委常委、南通高新区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高洪军说:“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更加坚定了我们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高新区的初心使命,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关键所在。作为南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南通高新区在推动本地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有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创新优势。”

据悉,近年来,南通高新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重点发力先进光伏新型储能、集成电路装备及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等四大产业生态圈,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培育和引进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链主企业。目前,四大产业生态圈的集聚效应正在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正加快打造。在全省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中,南通高新区已跻身前十强。

高洪军表示,南通高新区将按照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四个方面向“新”发力:瞄准新赛道,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一体化,瞄准四大产业生态圈确立的新赛道,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增强新动能,推动智改数转网联,推进传统制造模式加快向“制造+服务”转型。打造新载体,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实施“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加快在上海、武汉、深圳等地布局“科创飞地”。探索新产业,因地制宜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研究和布局,推动以第三代半导体、新型储能、类人机器人等为重点的科技招商,将南通高新区打造成为南通乃至江苏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热土和发展高地。

苏州:打造世界级量子科技产业集群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坐落于苏州市相城区,自2021年底落户以来,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中心研发的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在核心技术难题的攻关上取得了重大成果。

实验室内,三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正持续运行,量子计算测控研究室负责人李志远和几名科研人员则忙着运算和调试设备。李志远指了指面前的三台“大家伙”向记者介绍,超导量子计算机由显示控制系统、微波测量系统、量子芯片系统、低温环境系统等部分组成。

2023年,创新中心实验室自主设计加工完成了第一块100比特量子芯片,诞生了第一台1000μW稀释制冷机。“目前已经突破了微波测控、低温制冷、低温器件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正在构建包含工业软件、公共基准、工业母机等在内的量子计算机产业体系要素,”李志远说。

目前,创新中心在金融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分析等领域展开量子计算应用场景探索,解决传统计算机难以解决的复杂性问题。“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应用背景下,量子计算应用于日常生活,首先便是解决了组合优化问题。”李志远举了个例子,“比如当道路出现拥堵时,使用量子计算可以在一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计算出每一辆车的最佳路线,最大程度缓解道路拥堵问题。”

去年6月,由创新中心自主开发的国内第一个量子/电子混合算力网云服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可以满足用户在线访问使用云平台相关工具解决计算需求。创新中心还成功获批江苏省“产业前瞻与关键技术项目”重点研发计划。

“今年,中心将围绕量子芯片及加工能力建设、量子计算机、量子/电子混合算力网、量子计算应用及核心关键技术研究等五大方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创新,打造世界级量子科技产业集群。” 面向未来,李志远信心满满。

常州:以“新质生产力”打造“生命科学之城”

合成生物是常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产业之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合成生物学的技术突破与大规模平台的建设,有望赋能下游企业高质量转型升级,全面带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成生物首席科学家、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所长沈玥介绍。

在江苏,常州是首个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发布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措施的城市。常州的目标是,到2027年,合成生物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并成为“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常州3个合成生物专题园区相继揭牌成立,配套设立20亿元的合成生物产业基金。3月1日,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地金坛,秘书处联合承担单位之一的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是华大集团在长三角落户的首个专业研发机构。

沈玥介绍,目前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本地团队规模已达百人(硕博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突破40%),已发表CNNS高水平文章4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承担国家级重点专项课题2项。获批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和常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我们还将继续聚焦构筑合成生物的底层工具体系的自主可控能力,并发挥标准引领作用,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领域企业共同制定、完善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加快宣贯和应用,用合成生物阐释新质生产力。”沈玥表示,近期,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牵头筹备的“江苏省合成生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成网上公示,围绕合成生物标准布局与体系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一手抓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前沿生物技术”课题攻坚,一手抓产业化,销售收入超3900万元,研发投入占比近100%。常州将加快打造以合成生物为核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命科学之城”。

徐州:让电力变算力,算力激活新质生产力

“电力施工是我们的老本行,但在企业20年发展中,我们越来越体会到按照传统发展老路子,企业竞争优势越来越低,唯有积极实现科技转型,才能让企业获得强大竞争力,实现可继续性发展。”苏成(江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从2017年开始科技转型,2019年获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联合山东省科学院王昌教授团队共同成立江苏云海能源管理研究院,苏成能源历时6年的蝶变,公司总经理董冠均道出了其中的秘密。

董冠均介绍,公司一步步从一家电力施工企业转型为专业科技型企业,主营智能化电力安全运维、电力安全技术研发、新能源发电及储能等综合能源的建设和运营。“电力施工与产业科技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技能专业性向科技专业性转换,过程是很痛苦的,付出的精力、人力、财力非常巨大,但苏成能源成功了,在走出舒适圈的同时,两年内取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软件著作权11项,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苏成能源实现科技转型过程中,徐州鼓楼区政府一直在默默助力,去年5月,经徐州鼓楼区委人才办和区科技局牵线搭桥,苏成能源联合山东省科学院王昌教授团队共同成立江苏云海能源管理研究院。“与王昌教授合作的云海研究院项目,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我们需要这一块的专业技术指导,而他也需要产学研的实施落地,合作非常愉快。”董冠均介绍,目前研究院的研发方向是将新一代光纤传感技术和火灾动态监控及精准灭火技术、电力智能运维技术等相互融合,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智慧电力安全解决方案。此次合作,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双方科研成果融合转化,共创电力安全美好未来。

董冠均表示,未来将做好区域性分布式光纤的应用,形成一种区域内的科技创新型的基础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把它落地、变现,服务社会、反哺企业,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持续迸发企业活力。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