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全国人代会江苏团 >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 代表专访 > 正文
新华日报专访熊思东、王静成:重心下移,让百姓看病省钱又省心
2019-03-15 09:05:00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文/王梦然 摄/吴胜

  让基层“留得住”人才

  11日,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政协副主席、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王静成,走进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北京演播室,就“如何让百姓看病就医更省心”进行交流。

  主持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着手筹建医学院,这对推动“医改”有怎样的作用?我们目前亟需培养哪些方面的医疗卫生人才?

  熊思东:随着现代人口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对医疗卫生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均衡医疗卫生队伍,江苏很早就开始布局,医学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都出台人才培养计划,旨在构建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江苏医疗人才结构比较完整,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到医疗诊断、医疗器械、医药工程等人才层次分明,但缺乏儿科、放射科等一些特殊专科人才。此外,推进“医养结合”,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培养护理等医疗人才。

  王静成:医疗卫生人才是保证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关键所在,所以人才培养及引进也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江苏医疗卫生人才结构较完整、布局也很早,但对基层医疗人才的培养、引进不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养,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分级诊疗质量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江苏为此出台一系列政策。扬州立足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在薪酬待遇、晋升空间和继续教育方面都制定激励保障政策,并实施定点定向培养计划,让基层人才“留得住”。

  以创新研发破题“用药贵”

  主持人:从临床实际情况看,我们目前最稀缺哪些药,迫切需要国家加大支持力度进行自主研发?

  王静成:作为新一轮医改4个试点省份之一,江苏早在2015年就推出药品零差价改革,去年国家将17种抗癌药物纳入医保报销目录,给百姓带来很多实惠。但临床急需抗癌药紧缺现象仍然存在,还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依旧难以承受抗癌药物的价格。解决用药贵、用药难,建议提倡早筛查早防早治,减少大病开支;加大国产药研发力度,减少进口药使用,从而减少费用支出。同时,不断提升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医院可以通过合理用药、合理诊断、合理治疗,规范医务人员行为减轻百姓看病就医负担。苏北人民医院对药占比、药品使用范围等进行内部考核,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点评,以此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熊思东:生物医药是江苏重要支柱性产业,作为医药卫生领域工作人员,我们体会到,它也是民生工程,研发出更多的新药,有助于解决用药难、用药贵问题。

  近年来,我国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既有传统的多发病、常见病,还有新疾病,比方说新肿瘤,以及老年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这对新药研发来说是个重大命题,也是个挑战。苏大拥有省部共建的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重大医药研究平台——生物医学研究院。我们一方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研究传染性疾病发病机制、规律等;另一方面重视新药研发,研制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新型结核病预防性疫苗以及防治病毒性心肌炎新药。

  以“强监管”提升医疗质量

  主持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药械疫苗全程监管,健全流程追溯体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两位对此有何建议?

  熊思东:药品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有效”,再有就是“可控”。这是评价药品、药械、疫苗能否用于临床的3个基本指标。用药、用疫苗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提供安全、有效、可控的生物医药以及治疗手段,是代表委员都关注的议题。国家卫健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也陆续出台监管政策,期待形成安全有效可控的医药市场。

  王静成:我国连续两次开展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江苏在这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比如,苏北人民医院2007年出台举措,要求专家门诊实行“全日制”,百姓上午来看病做检查,下午就能找到专家问诊。同时,根据季节不同调整门诊时间,并做好弹性排班;为改善住院难问题,医院建立入院服务中心,实行床位全院“一盘棋”统筹,以及通过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老百姓少跑腿……这一系列举措行之有效,百姓对改善医疗服务的获得感还是很明显的。

  主持人:关于分级诊疗、医疗资源下沉和医联体建设,请两位谈谈江苏的做法,以及目前的短板和未来的发力点。

  王静成:江苏在分级诊疗方面,实施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改革,使资源下沉、重心下移,大医院优质人才和技术集聚到基层。通过地方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形成网格化管理,建立有序的医联体。扬州已建立18个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每2-3个农村乡镇建1所具有二级医院水平的中心医院。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由三甲医院直接给予帮扶,包括医疗技术、护理、医院管理帮扶,还有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帮扶等。

  下一步,建议打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抢救、急救系统。脑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以及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这五个中心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基层急救水平,有利于促进首诊基层、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落地。

  熊思东:做好分级诊疗,重点在把“级”分好,把“下级”做强,资源下沉、重心向下,这就需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包括资源、人才以及技术水平的建设。同时完善能够让资源、人员有序流动的机制。当前,分级诊疗也存在一定不足,基层医院医疗人员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培训,提高基础理论知识、临床诊疗手段和技术水平,还要建立确保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的长效机制。

  (新华报业“今天我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