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省人代会 > 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代表建议 > 正文
胡娅莉:关于建立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建议
2016-01-27 15:10: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对老年慢性病人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服务的能力。目前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何完善现有慢病医护管理模式、合理使用有限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费用,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欧美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居家护理作为长期护理延伸服务的有效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值得借鉴。

  居家护理是对住院病人的延伸性服务,即病人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护理和休养。在社区护士指导下,家属或陪护掌握病情观察技巧和病人所需护理技能,病人病情变化或需要治疗时通过社区医疗,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转介,从而使住院病人在病情稳定后可以出院并继续得到专业护理,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居家护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院前准备,即在慢性病人住院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跟踪及健康管理训练,建立病人信息档案;第二阶段是出院后延伸服务,出院后将病人档案转给相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责任护士与社区医护人员交接班,并给与专业技术指导,从而达到无缝隙服务。

  一、创建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目的意义

  1、提升病人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促进居民幸福指数提高与社会和谐发展。开展居家护理,病人在得到连续性的专业护理服务的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健康知识,重视疾病后的康复,增强了治疗护理依从性,提高了家属对病人的照护能力,减少了并发症,降低了医疗费用,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调查统计表明,开展居家护理服务后神经内科脑卒中病人误吸发生率为零,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由开展前的25分上升到65分,而病人满意度高达99.76%,病人回家后,护士延续为病人提供照护与帮助,病人及家属担心减少,增强了病人归属感。

  2、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有限资源的高效使用。目前市民对就医现状的看法是:大医院看病难、住院病房加床多,病人有过度滞留医院的现象。开展居家护理后,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再入院率下降,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开展居家护理后,平均住院日缩短0.5天,从而增强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促进社会有限资源的高效使用。

  3、增强护士职业认同感,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开展居家护理,在提高社区护士疾病康复期护理指导技能的同时,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医院责任护士除掌握其在院期间的健康状况外,还必需进行出院后的一系列护理指导。在开展居家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自主性增强,护士的评判性思维得到体现,护士运用专业的技术在护理问题解决过程中展现了自我,增强护士职业认同度,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4、提高基层医护服务水平,促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机构合理分工、双方转诊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构建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向社区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基层医疗护理服务水平,让市民就近就医,得到综合、连续、安全、有效、廉价、便捷的优质服务。在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促进社区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合理分工,建立科学合理的双方向转诊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推进居家护理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

  目前居家护理处于发展阶段,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力量薄弱、三级医院延伸服务意识缺乏、居家护理组织机构不健全、居家护理的相关法律体系欠缺、医疗保险体系不完善,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此,建议:

  1、建立居家护理相关的法规体系。在我国全面实施居家护理服务尚缺乏统一的规范和相关法律政策,而发达国家如德国则有《护理保险法》促进居家护理的开展。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实施居家护理的相关法规和管理条例,主要包括服务功能与执业范围、机构设置与执业登记、人员配备与管理、执业规则与业务管理、执业监管等,以保护病人权益的同时,保证居家护理活动顺利进行。

  2、加强培养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是居家护理开展的必备条件。建议政府、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建立居家护理人才的准入制度,培养高水平居家护理人才,保证服务品质。主要包括:扎实的专业技能;敏锐的评判性思维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服务态度与沟通能力。

  3、调整完善相关医保政策。目前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够科学和完善,住院费用支付比例高,门诊支付比例低,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病人需要的护理项目还没有被医保覆盖。这使得许多居民在可进行家庭治疗的情况下选择了住院。针对城市和农村居民罹患率均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居家护理是有效且费用低廉的康复方式。建议将居家护理项目纳入医保体系。

  4、加快引导护理专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为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居家护理作为优质护理延伸服务的一种模式,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卫生行政部门应引导开展居家护理,建立高效规范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按照承担的职责任务,合理确定人员安排和收费标准,明确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人员准入,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专业产业化进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