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大网 > 会议专栏 > 省人代会 > 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 > 代表建议 > 正文
李逸浩:关于以滨海港为出海门户,加快淮河出海航道及淮河生态经济带规划建设的建议
2016-01-27 15:12:00    来源:江苏人大网

  一、议案提出的背景

  2012年5月,江苏淮安市和盐城市、安徽蚌埠市、河南信阳市委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进行“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先导区”研究课题,主要目标是,合力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努力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形成了《淮河经济带发展规划(2013-2030)建议稿》,首次提出将淮河入海水道由防洪功能转变为防洪航运综合功能。在此基础上,中国生产力学会组织专家学者对《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进行了评审,并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呈报了《关于促进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的建议》。2015年3月29日,李克强总理在《建议》上批示:“请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阅研”,李总理的批示,加快了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进程。2015年4月2日,接到国办批转的文件后,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批示:“请按克强总理指示认真落实,这是一项重大工程。”何立峰副主任圈阅。范恒山副秘书长批示:“请地区司和规划司拿出具体方案和路线图”。2015年4月28日,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沿淮各省市有关领导参加的课题磋商会,江苏省及盐城市有关领导参加,就推进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也是滨海人民的百年梦想,早在1994年,县政府就向省水利厅及国家淮委上报了《关于入海水道规划有关问题的请示》。

  二、议案实施的战略意义

  淮河流域涉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山东五省,从流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建成淮河生态经济带,将形成苏北、长三角、中原经济区、江苏沿海开发等几大经济区的战略叠加,从而带动苏北、皖北的崛起,缩小长江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

  1、有利于解决困扰淮河流域几十年的治理难题。淮河入海水道建成三级航道后,将进一步发挥淮河黄金水道的综合效能。随着淮河入海水道拓宽、挖深、通航,其防洪、蓄水、灌溉能力将大幅提升,从而彻底解决淮河流域“十年九旱一涝”问题。

  2、有效促进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的协调发展。滨海港拥有44.6公里的黄金岸线,-15米等深线距岸3.95公里,是江苏沿海建设10-15万吨级深水大港的理想选址,沿海高速、临海高等级公路、沿海铁路、疏港航道等构建起综合性的集运疏体系,随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滨海港必将成为淮河流域28万平方公里经济腹地唯一的出海通道。因此,以滨海港为出海门户,能有效实现长三角、苏北、皖北、中原经济区的有效对接,助推中部地区崛起,承接产业转移、带动经济腾飞。

  3、为整个流域各类经济体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淮河流域沿线盐城、淮安、蚌埠、淮南、信阳是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将使这些城市通过淮河黄金水道连接、滨海港口岸带动与沿海地区实现互联互通,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加速要素流动,加快发展进程。

  4、带动流域经济融入全球水陆运输网和供应链。从纵向上看,淮河流域有京沪、京九、京广等重要铁路干线和众多的公路干线贯穿,但在横向上缺乏主干线与之配套,淮河入海水道建成三级航道,可以优下游、畅中游、通上游,与纵向干线构成水陆交通联运网,实现海、河、陆立体运输的无缝对接。以滨海港码头为支点,把淮河经济带打造成一条物流便利、商贸繁荣、集疏运快捷的对外开放通道,在更宽更广的层面上推动流域经济融入到沿海发展及全球发展体系与供应链。

  三、滨海港作为淮河经济带出海门户优势陈述

  1、区位优势。滨海港位于江苏沿海的中部,淮河流域的东部。港口陆上交通着力推进疏港铁路支线、淮滨高速、阜建高速北延、通用机场等综合枢纽设施建设,形成由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地下管廊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水上交通一方面实施南北疏港航道工程,直接连接到淮河主航道;另一方面深化与国家电投、一航院的战略合作,主动承接锦州港、唐山港的“外溢”效应,依托亚欧大陆桥南翼的区位优势,积极与连云港“抱团出海”,与沿海各大港口互联互通。通过陆上、海上、内河构筑立体化集运疏体系,合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2、港口优势。我县将充分利用滨海港港口深水贴岸优势,建设深水大港,积极争取与韩国木浦等“一带一路”港口设置直通航线。目前10万吨级1号码头全面建成试航,2号码头水下结构完成施工; 10万吨级煤炭码头、5万吨级液体散货码头、疏港航道等项目工程正全力推进,同时,内河码头工可报告编制完成,正在进行岸线报批,一类开放口岸申报已正式进入国家口岸审批层面,“十三五”期间将规划建设30万吨级航道。

  3、产业优势。滨海港后方有120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和丰沛的淡水资源,为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提供了最佳选址。港口以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重点发展绿色能源、新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仓储物流五大产业,加快临港产业园、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滨海港城经济区。目前一批百亿级产业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国家电投协鑫火电一期2×100万千瓦项目完成投入20亿元,预计2017年投运,二期2×100万千瓦将在“十三五”期间建成投运;国家电投储配煤中心项目球形仓、管道等配套设施安装完成70%,即将竣工投运;中海油LNG项目核准所需的33项行政支持性文件已获取20项,预计2018年建成投运;一批海陆风电项目加快实施,“十三五”将实现双百万规模,形成在江苏沿海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绿色能源示范区。临港产业的快速集聚,可以拉动淮河经济带内煤炭等能源外输,同时承接沿海产业转移,让流域内各大经济体快速融入沿海经济板块。

  4、港城优势。依托黄河从滨海入海727年的历史文脉,保护好废黄河入海口浅海沙滩、“几”字形地貌特征和自然湿地,着力打造服务“三港”的宜业之城、亲海临海的宜游之城、绿色生态的宜居之城。目前,6平方公里的临海新港城核心区全面启动,观海大道、月亮湾温泉度假酒店、灵龙湖生态主题公园、海滨浴场景观工程、六合庄安置小区建设等27个港城开发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同时凭借港口优势,港城建设过程中可以和上游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同步推进,构筑淮河流域生态圈,打造淮河流域生态景观带,以此推动淮河经济带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治理淮河还是开发淮河的角度出发,构建淮河生态经济带,既是沿线省市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促进沿海、内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为流域经济带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建议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向东延伸宾海港区域,以滨海港为出海门户,打造淮河流域直线出海航道,以此为基础规划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