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监督纵横 > 询问质询 > 正文
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2013-05-18 13:32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晓映 摄影:袁宁

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

十二问“养老热点” 七厅局一一作答

  5月17日下午,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主题是“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前,省人大已经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的专题汇报。会前,省人大内司委组织部分委员和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专题询问会上,12名委员、代表提出了老百姓关心的养老热点问题,7个相关厅局的负责人一一作答。 

 

  一问养老床位

  重点扶持民办机构、护理型机构

  张国良委员: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依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有的地方“一床难求”,有的机构却入住率不高。全省养老机构建设情况如何,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问题?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到2012年底,我省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2286家,其中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有1437家、床位26.8万张,民办养老机构有849家、床位8.4万张。所有省辖市和100%的县(市)都建成了1所政府主办的示范性养老机构。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200家——江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省份之一,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424.7万,占人口总数的18.89%。目前,全省养老床位总数为35.2万张,占老年人口的24.78%。。养老机构结构不尽合理,公办与民办、自理与护理、城市与农村的养老服务设施比例不协调。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省政府明确要求到2015年,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将继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大力扶持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发展,确保机构养老床位数年均增长11%以上。对社会投资兴办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予以重点扶持。到2015年,社会投资兴办的养老机构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重点发展护理型机构,对经济薄弱县(市、区),新建并达标的护理型公办养老机构,补助标准为3万元/张;对非经济薄弱地区,补助标准为1.5万元/张。到2015年,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省形成高、中、低档配套,养、护、助功能比较齐全,公办、民办、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养老服务机构体系。

  二问社区养老

  268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升级

  吴建坤委员:各级政府以社区为依托,建立了一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请问,这些中心是什么样的功能定位?怎样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功能?

  侯学元:依托社区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政府、社会企业与老年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终端运作平台。具有老年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居家呼叫服务系统+紧急援助网络和服务系统,能实现政府、供应商、老人需求、老人子女、志愿者、社区等快速有效的对接。

  省民政厅今年将扶持268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档到3A级以上水平,扶持建立具有互助功能的社区小型“托老所”(城市)和“关爱之家”(农村),计划补贴1万张床位建设。解决运营经费困难。市、县(市、区)财政增加投入,对失能半失能、独居、经济困难老年人建立购买服务制度,增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补贴。推进“虚拟养老院”建设,2015年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三问政府投入

  省级财政养老投入年均递增三成

  孙蔚委员:我省目前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每年的财政投入有多少?下一步的投向重点是什么?

  省财政厅厅长刘捍东: “十二五”前3年,全省各级政府已投入84亿多元,比“十一五”期间总的政府投入增长了 25.8℅,省级财政年均增长31.9%,极大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资金安排投向上,首先会支持养老机构建设,着力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大力支持其他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其次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此外,还会强化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安排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支持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完善老年人优待和救助制度。

  四问民办养老机构

  政策平等,打破所有制限制

  鞠志慧代表:财政部门如何扶持民办养老机构?

  刘捍东:各级财政将在完善现有政策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养老服务准入制度,打破所有制限制,积极支持以共建民营、公办民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兴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在政策支持上,公办民办平等待遇,公办机构重点保障困难老年人养老问题,解决不能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为民办机构腾出空间。对规模大、前景好、市场急需的民办养老服务项目,财政优先支持,并通过给予土地出让、税费减免等优惠措施,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五问产业发展

  解决民办机构体制障碍

  李萍委员:我省在支持鼓励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方面有什么举措?

  省发改委副主任张卫东:养老服务产业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严重滞后的问题。我省现有800多家民办机构都是民办非企业,不能进行资产转让、贷款、分红、减免营业税,严重制约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寻求突破。功能定位上,要切实把社会办养老机构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产业增长点,政策上给予切实支持。市场环境方面,要注意规划布局,落实已经出台的税收优惠和水电气优惠政策。积极向国家争取,力求借助“营改增”政策调整机会,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免缴增值税和所得税。产业主体培育上,积极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会化养老机构给予补贴。此外要完善产业发展各项扶持政策。

  六问建设用地

  民办非营利养老机构可享划拨用地

  史爱梅代表:目前养老机构建设用地比较困难,请问有哪些措施来保障用地?

  省国土厅副厅长祖耀升: 破解养老机构建设用地难题,我们将做好土地规划衔接,提供用地空间。今年省在下达用地计划时,明确要求各地要优先安排养老等民生用地计划。落实养老用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无论公办和民办,只要是建设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都可以享受划拨用地。保障农村用地计划,解决村镇养老机构用地难题。

  七问民办机构优惠

  进一步落实养老机构优惠政策

  龙萍委员:目前在吸引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方面,有哪些税收优惠政策?下一步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省地税局局长李小平: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免征营业税;对被认定为非营利性组织的老年服务机构取得免税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养老院占用耕地免征耕地占用税;还有养老院和社区老年活动场所等社区服务业,免征营业税等。下一步,我们将强化落实好这些优惠政策。

  八问养老护理

  大力加强护理员技能培训和鉴定

  张雄委员:当前养老服务人员严重缺乏。请问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省人社厅副厅长陈励阳:我们大力加强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网络。目前省里先后批准设立了15个技能鉴定所,开展养老护理员的职业技能鉴定。举办了多期培训班,组织等级鉴定,目前护理队伍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

  九问异地就医报销

  6月试行统一医保数据库

  孔繁芝委员:很多老人异地养老,医疗费用报销不便,如何真正做到全省医保联网结算?

  陈励阳:我们省从2008年起率先着手推进省级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化平台建设,开展了省内异地就医联网结算。主要采取了4种方法。一是,依托省级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化平台实现省内跨市异地就医联网结算。2012年,13个省辖市区通过省级异地就医结算信息化平台实时结算费用近3000万元。今年1到4月份,实时结算费用950万元。二是依托本地社保“一卡通”等平台实现省辖市范围内跨县异地就医结算。三是参保人员在非联网统筹地区所发生的费用,实行备案报销制度,先由个人垫付医疗费用,回到参保地再按规定报销。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联网结算,镇江、常州、南通、扬州、连云港以及大丰市与上海实现了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就地就近结算。

  今年我们将重点推进全省统一的医疗保险特殊材料库建设。6月起试行,9月份正式实施,确保全省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数据无障碍交换。今后将逐步实现全省范围内异地就医医疗费用联网实时结算,努力为异地就医人员特别是异地居住的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费用结算服务。

  十问就近就医

  远程会诊,让老人在家门口就医

  周来水委员:养老机构老年人看病不太方便,能否就近设立医疗站点,或主动定期到养老机构提供便民服务?

  省卫生厅厅长王咏红:我们通过加快推进家庭医生制度和智慧医疗建设,给老年人就医提供方便。

  我们推行的家庭医生制度,引导老年人与家庭医生签订服务协议,建立稳定的契约式服务关系,采取上门送医送药的方式,方便养老机构与居家老人得到医疗、康复照顾,力争到2015年,全省城市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目前,全省60.7%的社区卫生中心已经实施家庭医生制度,88.6%的政府办卫生院开展了健康管理团队服务。

  信息化智慧医疗可以极大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去年,我省已建成全省预约诊疗平台,提供预约挂号服务,老年人在家就可以挂号;已经为85%的65岁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其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定期、规范管理。我们正在建设远程会诊系统,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服务;推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24小时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检测。

  十一问精神关爱

  老年服务,“送上门”还要“走出门”

  马向真委员:我省人口老龄化程度高,空巢、独居和失独老人越来越多。请问,在老人的精神关爱方面有什么举措?

  侯学元:据省老龄办开展的江苏部分地区空巢老人心理抽样问卷调查显示, “觉得自己没用的”占53.9%,“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占49.1%,“感到很孤独的”占58.3%,“觉得活着没意思的”达63.22%。老人“精神孤独”的问题十分突出。省民政厅今年将安排300万元福彩公益金,用于探索和创新老年精神关爱项目,促进老年精神关爱事业发展。

  老年人幸福感受,是老龄工作重要依据之一。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送上门”服务与“走出门”服务。比如,探索老年人互助联盟和互助老年群,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健全省、市、县(市、区)和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网络,丰富老年人群众团体活动;加强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注重研究如何解决空巢、独居和“失独”老人心理障碍问题;加强宣传,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代际融洽的社会环境,定期举行“孝亲敬老奖”、“百佳孝星奖”、“老有所为人物奖”、“敬老文明号”的评选、表彰。

  十二问农村养老

  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

  颜士侠委员:当前我省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与城镇相比还较薄弱,而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请问如何加快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侯学元:将加大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扩大农村敬老院服务范围,在确保“五保”供养对象生活的前提下,拓展社会寄养、日托照料、支撑区域内居家养老服务等多种功能,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鼓励利用个人、集体空置房或空闲地,通过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出资的办法,建立小型互助式老年集中居住生活区、小型托老所和幸福院。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农村老年人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相关服务设施建设,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多方面服务需求。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孔繁芝提问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周来水提问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