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义务教育全员轮岗
9月1日开学,淮安市清浦区的中小学生和家长发现,学校换了校长,很多老师是新面孔。为了打破名校对名师的长期“垄断”,清浦近期严格按照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要求,校长和老师全员参与轮岗交流,名校名师柔性流动。
“名师”派往偏远农村
三成教师轮岗交流
人民小学是清浦区乃至淮安市的一所“明星学校”,拥有全区三分之一的市级骨干教师。此次教育改革,该校12名市级骨干老师流动到薄弱学校。
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朱凤春,此次从人民小学交流到全区最偏远的和平镇中心学校电站村教学点。前几年,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电站村教学点只办到四年级,村里孩子升学必须到8公里外的镇中心校。
“师资不均衡,教育均衡就是一句空话。”清浦区委常委、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赵洪涛说,全区近年来投入近6亿元,基本实现中小学城乡、校际间的硬件均衡,为师资均衡提供了前提条件。今年5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有校长率先全部轮岗交流。按照全面均衡的“硬性”要求,根据办学规模,在确定各学校应有的骨干教师等指标后,16名中小学校长和符合交流条件的1123名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在双方自愿前提下实现师资均衡配置。统计显示,全区三成教师进行了异校轮岗交流,城区和农村学校的骨干教师占比、班均教师数等关键指标趋于一致。
新聘校长无级别
老师不再学校所有
清浦区教育局局长夏平认为,过去校长行政级别不同、老师所属学校各异,成为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实行校长聘期管理后,新聘任校长不再有行政级别。学校副校长和中层干部职数依据办学规模核定,副校长由校长直接聘任,中层干部在校级领导研究后由学校聘任。所有老师不再属于各个学校,而是由区教师管理中心统一聘用、统一管理、统一考核。
“如何赢得大多数老师支持,是教育均衡改革成功的关键。”清浦区委书记周青说,在前期5个月调研基础上,全区建立了翔实的教师数据库,具体操作时充分考虑到每位老师的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农村经历等实际情况。
改革考评机制
让轮岗交流老师“不吃亏”
为鼓励教师流动,全区将农村教师岗位津贴标准从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200元,同时对在农村学校任教的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每人每月分别发放岗位津贴600元、1500元。对于从城区流动到农村的教师,学校安排食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除了提高待遇,农村教师还需要更多的发展空间,该区新出台的相关规定明确,评优评先、职称评聘、高级培训、经济补助等向农村老师倾斜;新任学校校长必须有在农村学校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或直接提拔到农村学校任职。
“优质教育资源不应成为困难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奢侈品。”周青说,从长远看,师资均衡配置能从整体上提升教学质量,让更多孩子受益。
本报通讯员 刘 凌 本报记者 李先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