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老版 > 文化园地

宿城——风景何殊栗里

  

  吴成芳   

  位于连云港市北云台山的东南方,有一个群山环抱的宿城,昔因唐王李世民东征,士兵筑城让其宿于此而名。而早在东晋时,大诗人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与该处十分相似,“桃源仙境”之名一直享誉古今,驰名中外,著称于世。这里悠久的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绮丽的山水胜景,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价值。前些天,我们一行在人流如织、车来车往的景区内,也簇拥着穿行其间,有幸领略了这里的奇妙风光。 

  历史回放到一千多年前的东晋时代。陶渊明(公元365-427),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他与现在的宿城,即东海中古郁洲山岛结缘,是与一次征战、游历有关。史书记载,晋隆安三年(公元399),浙东一支造反起义队伍头领孙恩,攻打上虞杀死县令;隆安四年又攻打邢浦,杀死晋朝卫将军谢琰,朝廷急遣镇军将军刘牢之攻打孙恩。圣谕扩军招陶渊明到刘牢之军中任参军,大部队追剿往东海郁洲山岛逃窜的孙恩。陶渊明到达山上后,见到沿路尽是桃树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向山凹里眺望群山环抱下这块地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鸡犬相闻,一派宁静。这正是陶渊明一心向往的“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的田园生活景象吧!在征剿孙恩胜利后,陶渊明因母亲病故离职回乡。后来他把那段东海之行的经历写成了一篇脍炙人口、传诵古今的“桃花源记”。文中想象的幽美风景,就是他亲自看到的东海岛上的真实写照: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 

  “世外桃源”是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景象,究竟在何处?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今天宿城法起寺中的陶公祠,向世人回答了这一历史疑问。自称是陶渊明后人的陶澍(公元1779-1839),清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在道光十五年,他从东海的海州回到北京后,向道光皇帝讲述了云台山的宿城一带:“鸡犬桑麻”、“太平景象”。道光皇帝听后,龙颜大喜,谓:“此境与桃花源何异!”从此,道光皇帝的这句金口玉言,使宿城冠上了“桃源仙境”、“世外桃源”的美誉。 

  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37),由陶澍出资,在原法起寺门旁一侧正式建一座祠堂,以纪念先祖陶渊明的东海之行。清朝重臣陶澍多次来东海的海州,对陶渊明有过深入的了解,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与当地的知名学者、文人,援助本集,合参史乘,考证研究,指实陶渊明在晋隆安四年曾到过宿城,证明“桃花源记”是以当时郁洲山岛——后称宿城为背景之一写成的。当人们伫立陶公祠前面,祠额大书“晋镇军参军陶靖节先生祠堂”,大门两旁悬有陶澍亲撰的楹联: 

  此地亦有南山,看云归故乡,鸟倦知还,风景何殊栗里。 

  在昔曾游东海,忆芳草缘溪。林花夹岸,烟村别出桃源。 

  陶澍还亲笔题写了“羲皇上人”,“归去来兮”两块匾额,悬于祠内。同时还写了一篇《镇军参军辩》的长文,亲自撰文、刻石镶嵌在陶公祠的廊壁上。当人们站在这座古祠前细读着每个字,细看着每一块碑刻,它传诵的是千百多年前古人对游历过的山水、田园的深厚情结,是对这块后人称作“世外桃源”的追忆,它详实地记载着陶渊明文中所塑造的“世外桃源”这一仙境的地方——就是古郁洲山岛中的那一块山凹里。 

  一生中游历诸地的陶渊明,在他印象中最深的是在《饮酒诗》里所写的:“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这是他在军旅生活里经历过的古郁洲山岛中的一段回忆,不也正说明相似的“桃花源”就是今天的宿城吗! 

  今天的宿城,这块“桃源仙境”,古往今来吸引无数人们前来观览,19841028胡耀邦视察连云港时,听说宿城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有关,立刻认真地说要去看看。他在伫立陶公祠匾额前,仔细地观察这块汉白玉匾额,这时身后有一人嘟囔一句:“这不是陶渊明。”胡耀邦立刻纠正说:“陶靖节就是陶渊明嘛!” 

  人们走近宿城这块优美的土地上,看到的是这里古老的历史和文化,还有那一串串遥远的故事,吸引人们去追求和迷恋。古时这里还有着海天佛国之一之称,山凹里遍布72座庵堂寺院,至今还残存下一座早在汉时建起来的法起寺,和一座明代的悟道庵,香火不断,信徒遍及各地。当你步履其间,不时听到清梵琅琅。悟道庵前的两颗银杏系千百多年前古物,根抱巨石,一株已剥脱拳秃,而枝叶繁茂,今人称奇叫绝。这里的环境更是宜人:既有漫山苍翠松树,也有红叶万树的枫林湾;既有遮天蔽日,高耸入云的名贵的楸树,也有藤蔓缠绕的灌木;既有溪水潺潺的大小涧沟,山底根部里还有唯一一座碧波荡漾的水库,像一面明镜躺在下边。人们无不赞誉:这是一幅多么美好、山青水秀的画卷啊! 

  走进这里,就走进了优美的天地:这里一个个山头,就是一道道风景,美妙绝伦;一处处景点,蕴藏着千百年来的文化、历史。来吧!宿城的天然胜景、人文史迹,和那逝去的一个个沧桑往事,让你去欣赏,去追忆!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