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老版 > 文化园地

我的读书梦

  

  人的一生有很多值得纪念的年份,而三十年前的今天,对我们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同学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那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之舟在江苏拔锚起航,我与无数怀揣梦想的盐阜学子一起搭上这艘教育航母,怀着求学报国的梦想,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启梦

  记得那是一个大年夜,桌上摆了一年来难得见到的肉圆、炒年糕、红烧肉、凉拌菜、清蒸鱼等,一家人坐在一起,等在医院安排好病人的妈妈到家便开饭。读了很多书的父亲突然问:“长大后,你们想干什么?”大哥说他喜欢地质,将来要用双脚走遍大江南北,为祖国寻找宝藏;二哥说他喜欢大海,以后要用双手驾着海轮去研究海洋:“三山六水一分田”嘛;妹妹能歌善舞,长大想当音乐家;当他们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时,我双手托腮说,我喜欢天文,我想探寻宇宙的奥秘,因为《十万个为什么》第一个问题是“宇宙究竟有多大”,我想知道为什么答案是“无穷大”。

  少年时代的生活是艰辛的,但却很快乐,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精神生活很丰实。家里有很多藏书,全家人的读书氛围很浓。母亲作为医生,辛苦工作了一天后睡觉前总捧着医学书籍,而父亲更是给予孩子们精心辅导,唐诗宋词元曲、古希腊戏剧、文艺复兴时代作品、英语德语、以及音、色、数、几何、方位等概念,父亲就像是一位无所不通的老师,只要不懂的问他都能得到指导。他总是鼓励我们多读书、勤学习,以书籍为伴、以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要求我们有真才实学,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无论当时生存环境何等艰难,但是关起门来在面积不大的小屋里总能闻到阵阵书香,我们总能在白纸黑字堆里追寻到知识的力量。

  惊梦

  正当我们沉浸在读书这一美丽的梦中之时,“文革”开始了。我亲眼看到父亲把家里最宝贵的财富——那几箱藏书一本一本地烧了,还有他珍藏的字画、妈妈喜爱的丝绢……都先后被送到了火炉里。接着,我从父亲脸上的痛苦、歉疚和无奈中,读懂了为什么我被推选为学校《我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标准领舞者,却在演出前突然被换下;同学们带上红卫兵袖章时我却没有资格;早年投身革命身为共产党高级干部的亲叔叔被迫害致死;成绩极其优异的两个哥哥回湖南老家插队落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的母亲被下放到农村公社当医生。而我

  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挡在高中的大门外,作为家中唯一留城的子女进了一镇办棉织厂当工人。

  这一“判决”并非空穴来风,在那个“老子反动儿混蛋”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出自黄埔军校的父亲。出生于官宦家庭的父亲,早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时,不忍中国受日寇铁蹄蹂躏,投笔从戎上了黄埔军校。然而,他空怀壮志,报国无门,于1947年愤然离开国民党军队到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的同学与亲戚为他准备了机票邀他前往大洋彼岸,黄埔的同学安排好行程请他去台湾,他都断然拒绝了,因为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然而在“文革”的磨难中,他却被称作“历史反革命”。因为自幼曾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氛围中生活,从小就会弹琴,我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先后以全省第一名的专业成绩考上南艺、上音、二炮文工团、工程兵文工团、长影乐团等,终因政审不过而未能如愿。

  然而自幼养成的“读书”惯性不可能刹住,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在当时的县“三代会”宣传队以及后来的江苏省淮剧团,读书学习仍是我生活中最为甜美的时刻。为了不影响别人,我曾在寒风凛冽的河边练琴,我曾在演出结束后躲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书,我曾一人走到远离人群的土堆上去读英语。尽管当时很多人笑我痴,认为一个被政治审判不得翻身的人读书还能有什么用时,我总是想起父亲的教诲:好好读书、多学本领、相信祖国、相信未来。感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文革、开启拥抱科学春天的新篇章,让教育重新走上正轨。当年力主破格录取我的南艺张之华教授1977年来信,说“文革”结束,南艺录取不再唯成份论了,我那冰封的心海再次卷起梦想的春潮,又再一次考了个全省第一。可当时剧团正在拍“文革”后淮剧的第一部电影《金色的教鞭》,我在乐队中有多段琵琶独奏,当时文化局的一位领导出面要求我服从大局,以剧团利益为重。当我请求领导让我圆梦时,他说你就是坐到南艺课堂上我也要把你拉回来!就这样,饱受“文革”灾难心有余悸的我,再一次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当时的痛,是痛彻心扉的痛,以至于我根本不看轰动一时的“伤痕文学”,因为我觉得任何一部伤痕文学作品都无法写出我心中那深深的伤痛。

  追梦

  1983年,正是那个让江苏自考学人永远难忘的美好年份,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了。尽管被泯灭的梦想再次点燃,由于我当年还在剧团工作,需要到各地去演出,不能保证时间参加考试,第一年就放弃了报名。1984年因当时的戏校急需教师,我被调入戏校任教,于是我开始了接受高等教育的追梦历程。我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但当时自考没有艺术类,我便报考了汉语言文学课程,并有幸结识了一批共同追梦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学友。无论我们工作有多忙、生活有多累,时间有多紧,只要我们聚在一起与书相伴时,总能从白纸黑字的墨香世界里聆听古人的智慧之音、吸吮着知识的乳汁能量、感受到人性的崇高伟大。

  我们那被人类文明涤荡的心灵在睿智与激情中荡漾。我们漫步于静静的《康桥》,在徐志摩的柔情中流连忘返,与李白一起登高远眺,把酒临风仰天长啸。我们曾跨越时空的鸿沟遥望远方的繁星春水,俯视山下的《呼啸山庄》,静观眼前的《死水微澜》,感悟雁落平沙的神韵悠远、大漠孤烟的雄浑豪情,看“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清丽,听“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激愤,体味人类精神历史上的一次次辉煌炫丽与深刻反思……“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1986年,我们成为江苏省首批自考大专生。我又整装前行,开始了本科的逐梦,成为江苏省首届自考本科生中的优秀毕业生。2003年,我被江苏省高等自学考试委员会评为“自考20年十佳优秀毕业生”。

  圆梦

  完成本科的自学历程后,通过学习与考试,我先后获得上音作曲硕士研修证书,国家科委英语培训中心英语结业证书。记得当时为了不影响工作,我周日乘夜班汽车到上海,白天在上音上课,晚上去学英语,周六夜里下课后再坐汽车回盐,周日一天给戏校学生补一周的八节课。超强的体力与超常的努力,使我在短期内吸吮了大量的知识营养,并化作能量迸发出来。我先后培养无数优秀的学生在国家、省、市获奖,成为业界栋梁;自己也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发表专著学术论文五十多篇、音乐作品三十多部……

  时光如流水飞逝,不觉间自考已进而立之年,人讲“三十而立”当立德、立言、立身。自考的同学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建功立业,把他们的知识化为智慧与技能为社会作贡献,大都成了业界精英。我也从一名普通的音乐工作者成长为一名教授、国家一级作曲、全国优秀教师、中华归侨侨眷优秀教师、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江苏自考30年的历程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无言的丰碑,感谢自考、感谢同学、感谢时代,书墨飘香,我们一路前行。 [R]

  (作者为全国人大代表)

  
【收藏本页】【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使用帮助|网站地图|网站概述|设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