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权威发布 > 审议意见 > 正文
关于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2-10-21 17:04  来源:江苏人大网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双碳”方针政策决策和省委部署,统筹谋划、分类施策、系统推进,全省“双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省政府的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省推进“双碳”工作的总体布局、政策框架、重点工作和主要做法,提出的下一阶段推进“双碳”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任务符合国家要求和我省实际。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报告表示赞成。

常委会组成人员也提出,我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工业领域中占比较高且难以替代,能源需求总量还将刚性增长,节能降碳压力持续加大;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难度较大,传统能源资源禀赋不够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仍居主导地位且短期内难以改变,可再生能源占比不高;一些地方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和把握不够全面准确,有的地方存在简单化、运动式节能降碳现象等。

常委会组成人员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按照中央方针政策决策和省委部署,从全局战略高度以系统化理念扎实推进“双碳”工作。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强化辩证思维,把碳达峰政策实施力度、减排降碳幅度和经济可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树立世界眼光,深刻认识碳达峰碳中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筑江苏产业竞争新优势的重大机遇;高度关注、跟踪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对“双碳”要求的新变化和对“双碳”工作的阶段性影响,切实维护产业安全、能源安全。将中央精神与省情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全省实现碳达峰、如期实现碳中和提供支撑,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江苏贡献。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坚持全省一盘棋,立足实际合理确定碳达峰的目标和路径。科学制定全省碳达峰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结合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对各地区进行差异化安排。各市县要按照省委总体部署,坚持上下联动,通盘考虑本地资源环境禀赋、人口规模、产业布局和发展阶段等因素,科学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碳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确保中央“双碳”方针政策决策和省委部署落地落细落实,从而以最优效率和效益实现全省整体碳达峰。

二、统筹经济发展与能源安全,有序有效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能源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重要物质基础,确保生产生活正常秩序。牢固坚持先立后破原则,将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努力改善能源结构。重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逐步实现煤炭消费达峰。推动重点用煤行业减煤,不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引导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大省外新能源电力输入力度。多措并举发展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规模性开发,充分利用住宅、厂房等屋顶资源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着力推进海洋新能源产业发展。统筹各区域新能源开发容量、开发时序和布局,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三、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碳减排相得益彰。坚持将生产领域作为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手抓高排放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聚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市场前景广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扶持本地龙头企业成长壮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江苏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加速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积极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同时,要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重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落后产能,积极采用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生产工艺,坚持以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和优化产业链,提高全产业链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强运输结构调整,在“公转铁”“公转水”方面取得更大进展,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发展。

四、强化创新引领,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动力支撑。坚持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发力。强化“双碳”领域前沿基础研究,聚焦碳捕获与转化、零碳能源、气候变化、固碳增汇等方向,努力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与能源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提高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快推进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一体化,积极研发建筑节能减碳技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技术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发展绿色高新技术产业。强化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由行业核心企业牵头,联合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组建低碳制造创新中心。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着力加强碳市场建设,鼓励、支持和引导江苏企业参与碳市场交易,做大市场规模。完善绿色金融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认真做好碳核查工作。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广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进一步完善耕地、森林、湿地等保护机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善生态补偿制度,落实碳汇补偿制度,引导和鼓励各地持续加强碳汇能力建设。加大“双碳”科普宣传力度,倡导和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使之成为全社会共识,营造共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浓厚氛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