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人大论坛 > 工作探讨 > 正文
一“室”缘何激起“千层浪”:基于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探索创新及发展路径方向思考
2023-06-13 08:59  来源:盱眙县人大  作者:阮泽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包含着浓厚的民主基因和联系选民群众的天然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地方人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功能与作用,已经成为当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议题重要环节。

近年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家”“站”“点”履职平台建设,不断丰富地方人大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形式和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的实践方式,尤其是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在“家”“站”“点”建设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创新建设“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探索空间。“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将人大代表专业特长优势与人民群众特色化个性化专业化需求精准对接,丰富了代表联系群众新机制,拓宽了代表联系群众新渠道,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助发展,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创新实践,为持续深化新时代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和基层实践提供出可行性路径和发展方向。

探索与实践

盱眙县建设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最早设想萌发于2020年下半年,而真正建设全省首个人大代表“女童关爱专业工作室”则是2021年底, 2022年3月份建成挂牌对外开放,这期间经过调研论证、制度设计、代表遴选、试点运行、沉浸体验等多个环节。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的产生背景,既有代表联系群众时“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问题倒逼”,也有人大常委会创新探索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层面的“统筹引导”。例如,盱眙县人大代表“龙虾养殖”专业工作室源于全县有超过20万人从事龙虾养殖等相关产业,从而产生对龙虾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人大代表“仁江化雨”专业工作室基于马坝镇人大发挥代表作用,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调处问题的实践探索,其他诸如“红雁爱心”“物业管理”“特色林果”等等也是如此。就常委会统筹层面来看,如何在“家”“站”“点”基础上,将代表的专业特长,精准对接选民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需求有效结合、无缝对接,鉴于此,常委会侧重在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三选”即选好发起代表,选好特色主题、选好合理布点三个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同时统筹工作室制度设计、功能定位、合理布点、试点运行和代表履职保障等方面工作。盱眙县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从2021年底的首提首创到2022年写入淮安市委人大工作会议报告,列入淮安市人大重点工作五年计划,再到入选江苏省人大2022年度十大新闻评比,短时间内还吸引了浙江、山东、安徽、河南、黑龙江、辽宁等省外及省内近30个县(区)人大的学习考察,可谓是“一‘室’激起‘千层浪’”。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为何如此“受宠”,成功的“密码”就在于对代表工作的高站位谋划和深层次思考及其独特的创新价值。

一是功能定位“准”。“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作为代表履职专业工作平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单元,立足“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按照代表自愿的原则,遵循“代表发起共建、常委会联系指导、镇街帮促保障、部门支持助力”的工作机制,积极引导和组织区域内的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打破层级和区域限制,发挥“能人”代表效应,在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弱势群体援助、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促进、营商环境提优等方面建立“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搭建代表履职新平台,实现代表工作个性化破题、特色化实践,有效畅通民意收集渠道,着力解决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需求,培树具有盱眙人大辨识度的特色代表工作品牌。

二是场景运用“新”。规范标准。即各代表专业工作室围绕“十有”标准进行建设。即有必需的办公场所和设施、有代表专业工作室标志牌、有工作室组织架构(包括发起代表、共建代表、专家团队和共建单位)、有代表履职服务内容公示栏、有工作室工作制度、有服务群众联系卡、有社情民意登记表、有专业技术资料(包括常用政策法规图书、工作室对应的相关专业书籍)、有群众意见建议处理工作机制流程、有代表履职成果展示。规范名称。即统一悬挂“盱眙县人大代表xxx专业工作室”牌子。“xxx”内容应体现工作室特点特色、服务方向和功能定位等。规范场景运用。场景设置突出六个方面内容即代表相关信息,包括发起代表、共建代表的姓名、照片、单位及职务、联系方式;共建单位的名单及负责人的相关信息;技术支持和专家团队的名单及相关信息;相关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及工作流程;应用多媒体等技术展示代表履职风采、活动成果成效等,建成具有盱眙人大辨识度的应用场景和工作集成模块。

三是主体突出“精”。“选好人”。按照“发起代表+共建代表+共建(支持)单位+专家团队”模式,从全县1100名五级人大代表中按照专业特长进行分类,优化编组,遴选其中在有关方面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威望的“专家型”(能人型、领军型)代表作为工作室的“发起人”,另外推选3—5名具有相同相似专业特长的“大户型”(土专家、兴趣型)代表作为共建代表,构建工作室的代表“专业矩阵”,组织架构。工作室结合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政策咨询等方面优势,邀约组建“共建(支持)单位”,为工作室提供政策宣传、业务咨询等方面的“支撑”。针对工作室在接待选民群众企业中可能遇到的、代表又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政策盲点)”,聘请省、市、县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组建“专家团队”,为工作室提供“智库性兜底”。

“选好题”。本着实用实效的原则,突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选民群众企业个性需求,围绕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弱势群体援助、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改善等,如龙虾养殖、凹土产业、高效农业、中药材种植、物业管理、救助关爱、发展环境等方面建设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更好的发挥代表专业特长优势,精准对接选民群众企业的特色化、个性化需求,助力特色产业发展“链”、补齐弱势群体援助“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链”、赋能乡村振兴促进“链”、促进营商环境提优“链”。

“选好址”。坚持“守正创新、重质求效”工作总要求,遵循“便民利民就近有效”原则,针对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特色特点,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合理布局,优化布点,优先考虑在特色项目产业链上,社会治理最前端,乡村振兴第一线、民生保障弱势群、技术人才聚集区设置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同时积极探索在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党委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重点关注点和在企业家团体中适量布点,以满足选民群众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四是运行机制“活”。实体化运行是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的关键。首批建设的20个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依托各自的组织平台,通过建章立制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行制度、工作流程和台账资料,定期不定期开展代表“编组进室”联系接待选民等方式密切与选民群众的联系,同时化被动为主动,让现有的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代表坐班被动接待选民群众走上来反映问题模式,转变为专业工作室的人大代表主动走下去到选民群众中去现场收集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专业工作室代表拿出更多的时间走入基层、走进群众、走访选民,代表专业工作室成为代表联系群众的“技术平台”、发挥特长优势的“展示舞台”、解决群众难题的“专业高台”。另外,各个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还通过公示栏、联系卡、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选区群众公示人大代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以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方便选民群众随时随地、线上线下找到代表,切实提升人大代表及时化解选民群众的专业性个性化特色化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代表联系选民群众的全天候、零距离,取得较好效果,社会反响热烈。

问题与短板

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可以看出,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不仅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探索创新,同时也为代表精准履职以及民意表达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成为人大代表发挥民意吸纳整合功能的特色化个性化专业化平台载体。应该说,代表专业工作室的运行成效是明显的,得到代表、群众和党委政府的“三方肯定”,但在具体运作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

第一,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建设覆盖面来看,目前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设置主要是“问题倒逼”式多,而在实际工作中,围绕专业协会、社会团体、行业系统设置的代表专业工作室较少,这些方面的代表作用、代表专业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因此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发展还有较大空间。

第二,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实际运行成效来看,起初只是作为人大代表“家”“站”平台载体的延伸和补充,由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是个全新的新生事物,又能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及时有效解决选民群众专业化个性化特色化的急难愁盼问题,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出现,或多或少淡化了原有的人大代表“家”“站”的功能作用发挥,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家”“站”代表联系群众活动的空间,从而导致人大代表“家”“站”的“存在感”不强。

第三,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代表联系群众的成果来看,主要还是着眼于为选民群众提供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利益诉求表达途径,由于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不能直接处理问题,因此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怎样写好联系接待选民群众的“后半篇文章”仍然是关键问题。如何在不违背现行法律法规又能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前提下,破除“家”“站”问题的处理反馈方式方法瓶颈制约,提升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工作成果转化仍然是个值得深层次思考的问题。

第四,从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代表作用发挥来看,由于人大代表都是兼职的,代表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履行好代表职务,很难做到多头兼顾,人大代表入“室”履职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强,存在人大代表主动联系群众少,被动参与多,甚至还有“推一下动一下”的现象。同时,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主要依托于镇街、村居等基层社会治理平台,尽管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从常委会、镇街层面都给予活动场地以及一定数量的经费保障,但也一定程度存在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挂牌”与村居党群服务中心清理、规范挂牌之间的矛盾。

三、路径与方向

作为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的创新探索,以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设所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短板,折射出地方人大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必须面对的体制机制问题。如何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和突破机制架构及时化解和处理选民群众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吸附性”,提升选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了解和信任,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这也是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发展所面临的趋势和方向问题。

一是要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成社情民意有序(高效)表达的“特别通道”。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要发挥“情报站”“集散地”作用,要常态化保持与选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通过坐班接待、主动下沉、线上线下及时听取和反映选民群众的专业化特色化个性化意见和要求、做到问题精准对接,代表专业处理、专家技术兜底。要通过公布代表联系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畅通选民群众知情知政和反映问题的直接渠道,综合运用“数字人大”加持等手段拓展延伸代表工作触角,提供多元化的渠道以覆盖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群,增强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在所在选区的存在感、增强人大代表在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民意吸纳广度、准度、精度、力度。

二是要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成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链接枢纽”。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建设要发挥“传声筒”“分流器”作用。在弥补原先代表“家”“站”“点”平台代表联系选民群众不畅通、机制不健全的缺点的同时,要畅通建议办理机制,把办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问题落实解决上。从已有实践情况看,可以考虑根据不同类型的民意诉求疏导引导到相应的代表专业工作室进行处理回应。要发挥发起代表的牵头组织作用,最大限度聚集起共建代表的作用特长“矩阵”优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要发挥共建单位的职能作用,破解代表“家”“站”“点”处理反馈选民意见建议的瓶颈制约,实行共建单位提前参与,提前知情,同步处理选民群众的问题建议,减少代表建议交办的环节,使代表建议办理“少走弯路”,直达承办单位,实现即交即办。要发挥专家团队的专业优势,尽管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由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代表发起共建,但是代表专业特长也有局限性,不可能处理和解决选民群众遇到的所有问题,要发挥“专家团队”的专业技术“兜底性”作用,为群众提供权威的“解决方案”。

三是要把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建成代表履职工作监督的“示范窗口”。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的建设要发挥“监督岗”“晴雨表”作用,强化代表履职责任监督。代表法规定:代表应当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人民群众对代表履职的意见,回答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对代表工作和代表活动的询问,接受监督。要持续推动代表履职“亮牌履职、亮证行权”活动,对代表入“室”履职要排出“值班表”,制定“任务书”,亮出“代表证”,摆设“联系卡”,“单位职务”公布上墙,“履职清单”一目了然,利于选民群众“对证寻人”“精准询问”。要做到代表联系接待选民“记录在案”,问题处理反馈“闭环管理”,真正置代表履职于选民群众监督之中。要不断完善代表履职考核评价机制,要将代表工作实绩评判权交给选民群众,通过选民群众监督助推代表履职尽责,增强代表联系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