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人大论坛 > 工作探讨 > 正文
做善调研的人大人
2023-06-14 10:04  来源:南京市鼓楼区人大  作者:肖朝晖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更是人大工作的看家本领和基本功。无论是立法、监督、决定,还是代表工作、自身建设,其水平和深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前期调查研究的成效和精准度。如何做到这个“善”字,从已有的实践来看,笔者认为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是方向准。首先是政治方向。开展调查研究的过程,是服务科学决策、当好参谋助手的过程,更是倾听群众愿望、反映民情民意的过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其次是选题方向。以问题为导向,把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公开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题库”,综合研判、精准选题,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第三是调研方向。要“收集真情况、发现真问题”,正确的调查方向和适当的范畴是基础和前提。比如调研养老服务情况,既要了解供给侧的政策发布、软硬件建设情况,更要了解不同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实际感受和真实需求。

二是方法对。首先是目的的明晰和确定。大概率是奔着解决问题去,推进相关领域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或者是论证某项工作的可行性;再有是梳理总结经验,补短板、强弱项,加以完善和推广。不同的目的决定了调查方法的运用和作用的对象范畴。其次是三段论的考量。大前提是广泛深入、方向明确、路径正确的情况调查,掌握真实全面的一手数据和相关情况,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或事项的脉络;小前提是分析研究;然后是思考对策或导出结论。由此,就要立足大局、选对样本,研究理论、面向实践。以正在做和准备做的事情为重点,把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善于发现新问题、总结新情况、形成新经验,不断增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实效性。

三是对策实。看得多、想得深、抓得准,还要落得实。做调研、搞文字,都很辛苦,关键是做出来的东西要有人愿意看,更要能用得上。因此,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践所需,更好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特别要提出的是,要善于把人民群众的“金点子”变成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而不是只凭自己“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比如我们同南师大教科院合作开展的“江苏最好、全国首善教育强区建设”课题研究,历时一年,访谈1万余人次,形成6万余字的研究成果,被直接用作全区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的蓝本。再如同南京审计大学合作开展的“预算绩效管理与监督标准化”研究,集中了多方智慧,成果上升到制度层面,在全市首创人大、财政、审计“三位一体”监督体系。

上述所举均为调研成果的实例,人大开展调查研究,除了调研报告类,还有理论研究类,后者可以说是“基础中的基础”。只有把“内功”练精练熟,并且与时俱进,方能够用高质量履职助力高质量发展。由此,要做到“善调研”,除了方法论层面的“准、对、实”,在认识论层面,“三要”也是不可或缺,并且在实践中大有助益的。

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觉悟。调查研究是耕作的过程,其价值体现在成果得到适当形式的转化应用,也有可能会由于种种原因暂时束之高阁,甚至就此沉寂,但一定只有深耕细作,方能够换来秋日的累累硕果。

二要有“甘为他人作嫁衣”的胸襟。在研究室工作,职能定位就是服务保障、参谋助手,通过我们的勤勉尽责,为常委会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常委会及机关的高效运转,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协同与共,台前幕后、各有侧重,文字工作者虽然多数时候居于幕后,但一样能够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三要有“千锤百炼出深山”的韧劲。如前所述,从事高质量调查研究,无论前期的情况调查、问题分析,还是后期的思考研究、成果提炼,都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很多时候甚至还要“翻烧饼”“推倒重来”,既要有“以苦为乐、苦中有乐、乐在其中”的积极心态,还要有“不将就、不放弃”的执着和韧劲。

锋从磨砺出,香自苦寒来。中央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正是我们提高能力水平的良好契机。相信在我们大家的互学互助、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相学相长、更上层楼,担当好新时代的新使命,书写更多有质量有份量的精彩答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