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人大论坛 > 工作探讨 > 正文
以课题调研助推人大有效监督
2024-12-17 10:37  报送单位:常州市-钟楼区  作者:刘刚

根据地方人大的职能特点和工作实际,县区级人大工作调查研究主要包括专项监督工作调研、课题调研、代表履职调研、其它工作调研等。课题调研是各级人大常委会为贯彻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重点工作安排,以及人大工作本身需加强和改进的某个方面,侧重围绕一个主题或深入一个领域,主动开展的带有监督性质的调查研究,已成为人大开展工作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人大课题调研的主要特点

人大工作调查研究同党委、政府的调研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调研也有差异。地方人大工作调查研究具有法定性,监督法规定,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大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因此可以说,调查研究既是人大根本工作方法,更是法律的明确要求。结合钟楼区十七届人大以来开展的课题调研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调研活动计划性较强。人大年度调研课题一般每年年初部署、三季度交稿,时间安排比较充分,调查研究工作可以组织开展得更深更透。区十七届人大以来,2022年安排调研课题20个,2023年安排调研课题24个,2024年正推进调研课题22个,每年结集汇编,人大代表人手一册,起到了较好的决策资政作用。三年来,围绕高新园建设、项目“双进”、“危污乱散低”整治、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街道人大工作提升、议政代表会制度完善、代表履职平台建设等课题,由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专(工)委负责,镇街人大独立组织,广泛学习兄弟县区经验,深入开展调研,提交了高质量稿件。2022年、2023年,10个课题在全市评审中获奖,3个课题得到钟楼区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二是人大自身角色相对超脱。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超脱于行政管理机关和被管理对象之外的监督机关,可以比较超脱于部门利益之上,更多站在全局角度、运用法治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提出客观公允的意见建议。如钟楼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听取省级高新园建设工作,督园区建设进度、问创建短板弱项、提改进提升建议,2022年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安排专门课题《加快推进省级高新区建设的对策研究》,全面系统分析省级高新园创建现状,并站在全局角度,直指问题要害,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很好的决策参考。

三是代表参与面不断扩大。代表由人民群众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来自社会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同人民群众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钟楼区十七届人大以来开展的66个调研课题,课题组成员不仅局限于人大机关系统人员,人大代表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尤其是专业领域人大代表参与专项课题调研,成为提升课题调研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今年开展的22个调研课题中,课题组参与面均有所扩大,《关于强化地方人大监督刚性的思考和探索》课题组吸纳市委党校、常州大学专家和非机关身份的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参加,便于吸纳来自社会多方面的意见建议。《推进法治小区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课题组成员包括了钟楼区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的成员,《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思考和建议》课题组成员包括司法系统、律师事务所人大代表,均在课题研究的专业性上得到提升。

二、把握好人大课题调研的总体要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发挥人大课题调研在‌促进科学决策、‌推动监督工作、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人大监督工作提供高质量调研报告,推动提升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注重精准选题。人大调研目的是服务决策、推动解决问题,属于对策性调研。现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选题重点可以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全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民生等方面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科学决策服务。二是人大履职的薄弱环节。人大调研工作,必须突出人大的主责主业,原则上年度调研选题,人大业务相关的课题必须占60%以上。可认真梳理上级人大督查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对照监督、代表、决定、任免、镇街人大工作等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三是年度监督的重点任务。对照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围绕年度专项审议议题,安排针对性课题,把调研做深做透,为高质量审议意见提供第一手素材。

(二)注重求真务实。做好调查研究并非易事,须根底扎实立场正确。一是要有求真务实之“心”。态度决定一切。调研者只有发自内心想求真务实,才会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去了解真实情况,聚精会神研究问题。倘若不是这样,面对复杂问题就会绕道而行,碰到些许困难就会浅尝辄止。二是要有求真务实之“勇”。在利益关系多元化、各方面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下,调查和反映真实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能会与一些领导的看法、重要部门的看法不同甚至相左,这就需要调研者有无私无畏的勇气。三是要有求真务实之“法”。这就要解决好“桥”与“船”的关系,即调研方法问题,只有方式方法得当,才可事倍功半,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老而无功。

(三)注重解决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开展人大课题调研的最终目的。一是防止走过场。总书记对调研工作提出“深、实、细、准、效”要求,强调“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在实际工作中,更要防止“闭门造车”式调研,网上找一堆资料,加几个班,一篇调研报告就“出炉”了。二是抓住关键点。调查研究需要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些调研报告讲成绩洋洋洒洒,说问题三言两语,提建议不痛不痒,就是没把握好关键点。三是推进成果转化。总书记指出,“对经过充分研究、比较成熟的调研成果,要及时上升为决策部署,转化为具体措施;对尚未研究透彻的调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听取意见,完善后再付诸实施;对已经形成举措、落实落地的,要及时跟踪评估,视情况调整优化。”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明确了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

三、做好人大课题调研工作的建议

《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调查研究“五个必须坚持”,是人大开展课题调研的基本遵循。在推进课题调研中,具体还有三方面建议。

(一)制订调研方案。包括调研的目的、方式、范围、对象,以及时间安排、参加人员、几个阶段等。一是进行预研究。尽可能收集已有相关调研成果,对调研的重点任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重点讨论和论证。二是选好切入点。有时可以“大题小做”,就是把一个很大的问题,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个案,或者选择其中的一个侧面、一个重点来开展调研,以小见大,一叶知秋;有时也可以“小题大做”,就是抓住某个方面或局部的问题做调研,进而延伸阐发,从中提炼出对宏观大局的建议。

(二)深入开展调研。选择赴兄弟城区学习、召开座谈会、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实际考察、网络问卷等方式,广泛收集占有资料,真正把各方面情况摸准吃透。一是必须吃透“两头”。吃透“上头”,就是要了解上级政策导向和最新文件精神,避免“外行调研内行”;吃透“下头”,更多开展专题性、典型性调研,力求在深度上下功夫。二是必须深入到点,照顾到面。调查研究既有一定的深度,又有一定的广度,既“解剖一只麻雀”,又“看到一群麻雀”,做到胸中有全局、心里有底数。

(三)写好调研报告。写好调研报告,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下功夫。一是优化布局结构。标题要让人一目了然,导语要简明扼要并对通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后面最常见的是三段式: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意见建议,按“四三三”结构布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朴实,总体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二是精心选择例证。调研材料很丰富,不能也不必都写进报告,要做好取舍。近年来,我区人大系统围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展了丰富的基层实践,将一些典型案例写入调研报告,能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人大课题调研虽然是常规工作,但只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花精力来研究推进,必将能出好的成果,助推人大监督的有效开展。

(作者系常州市钟楼区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