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人大论坛 > 主任笔谈 > 正文
孔令俊:聚焦产业科创 聚力深化改革切实担负人大职责使命
2025-05-09 16:24  来源:人民与权力  报送单位:江苏人大网编辑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是扬州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全面深化改革是把“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强劲动能。扬州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执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加强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制度保障的决定》,全面落实全省人大系统上下联动十项重点工作任务,紧扣“积极作为、务实奋进”年度工作主线,扎实开展“聚焦产业科创、聚力深化改革”护航行动,全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

聚焦产业科创,服务中心大局。紧紧围绕“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目标定位,在精准履职、靶向发力中扛起人大担当。

一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依法履行经济工作监督职责,开展经济运行情况季度分析研究,强化计划编制和执行情况审查监督,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紧盯“613”产业体系建设,对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跟踪督查,做好高端装备制造业挂钩联系工作;助推省委重点支持扬州的航空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听取审议农业重大项目、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情况报告,营造支持推进项目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是促进产业科创融合。加大对《扬州市产业科创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力度。扎实推进《扬州市产教融合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听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情况报告,以产学研深度融合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视察和审议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促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堵点。紧扣“十四五”规划实施和“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意见征集、审查审议等,充分体现“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

三是助力营商环境提升。广泛宣传《扬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力督办《关于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企业友好扬州样本的议案》,促进擦亮“好地方、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紧盯去年“统一见面日”活动征集到企业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分析研究、沟通协调、交办督办,推动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做到为企业服务、为发展赋能。认真执行设立“扬州企业家日”的决定,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浓厚氛围。

四是督促强化要素保障。深入分析研究扬州产业特点和人才现状,汇集众智制定《扬州市高技能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夯实产业科创名城建设的人才根基。结合审议金融工作、预算审查监督等,重点关注产业基金、科创基金等“耐心资本”的设立、运行、绩效情况。聚焦“数据资源”这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围绕扬州市数据条例制定开展立法研究和可行性论证,以法治力量护航全域数字化转型。

聚力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能。对标对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以实际行动当好改革的参与者、促进派、实干家。

一是突出法治引领力。制定《扬州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以刚性制度约束守护好城市最美风景线。围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改革试点,积极开展《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工作。落实市委“持续探索生态环境领域‘小切口’立法实践”的要求,围绕建筑垃圾管理、南水北调水域船舶污染防治、高宝邵伯湖水生态保护等,加强前期立法调研论证,推动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健全完善生态环境领域法规制度体系。制定《扬州市消防条例》,重点推动解决古城和“三合一”场所消防管理突出问题。

二是强化监督推动力。坚持和完善古城保护“1+3”工作机制,突出古城保护和有机更新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监督推动把古城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跟踪监督永久性绿地保护、打造永恒城市经典等决议执行情况,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审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情况,促进国有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结合督促关于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决议的落实,调研推进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医保资金使用、“三床”融合发展等工作,助力更好实施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

三是激活创新内驱力。健全立法项目民意征集和遴选论证制度,深化立法协商、立法建议采纳反馈、立法专家顾问等工作机制。建立人大常委会审议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常态化开展财政重点资金使用绩效监督,深化人大监督和审计监督协调贯通机制,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全面推进人大监督乡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为人民守护好国有资产“家底子”。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末问结果的全过程监督,适时开展面对面询问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践行重大理念,提高履职质效。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驰而不息加强能力建设,务实高效履行法定职责。

一是畅通民主民意表达。扩大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在执法检查、工作评议、专题询问、预算审查监督等工作中的参与度。以基层立法联系点、经济运行观察点、民情观察点等为依托,一手抓意见汇集,一手抓转化落实,打造群众身边的“民意窗”、“连心桥”、“直通车”。深化主任接待代表日、百名代表参与常委会审议、列席代表座谈等工作,丰富人大代表行业专业小组活动,持续放大“统一见面日”品牌效应,更好发挥人大代表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作用。

二是注重成果成效展现。运行好地方性法规融入审判实践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做好法规实施“后半篇文章”,确保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持续开展审议意见当面交办,并对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畅通人大监督“最后一公里”。完善市委书记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重点督办、市长领办、办结答复、“回头看”和“二次交办”、评价问责等工作机制,推动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落实。做深做实调查研究,更大力度促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采取生动鲜活、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人大服务产业科创、助力深化改革的履职故事。

三是强化能力水平支撑。持续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研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依法履职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干部履职培训,提升高质量履职的理论水平、专业素养。贯彻新修改的监督法,完善履职行权工作制度,提高议事质量和效率。一着不让推进上下联动重点工作,积极参加长江流域五省十五市人大协作交流机制、南京都市圈城市人大常委会协商合作机制,凝聚高质量做好人大工作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扬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