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 | 省委 | 省政府 | 省政协
    江苏人大网 > 市县传真 > 正文
徐州铜山:锦绣山河绘振兴 代表履印绽芳华
2025-04-15 16:41  报送单位:徐州市-铜山区

春潮涌处草木蔓发,奋进足音激荡山河。春光正好,徐州市铜山区各级人大代表以汗水为墨,初心作砚,携着履职为民的使命奔赴田间地头、村舍院落。他们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烟雨烹茶韵 青山点翠梅

春山如笑,翠色含烟。当第一缕晨光吻上吕梁山麓的茶芽,徐州市人大代表、江苏圣人泉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梅已踏着朝露穿行于千亩茶园。这片曾被云雾滋养的灵秀之地,如今正舒展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茶垄似碧波荡漾,采茶女指尖翻飞若蝶,缕缕茶香与林间鸟语交织成曲。

“一片叶子也可以富了一方土地。要把村里的民宿、露营等新经济业态发展起来,走好茶旅融合路。”明确方向,说干就干。朱梅带领茶农以茶叶种植为基础,以茶产业茶文化发展为核心,融入茶主题精品休闲旅游、民宿开发、健康养老等项目,通过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形成带动,开发打造了吕梁茶旅小镇田园综合体。

朱梅执笔绘就的茶旅蓝图,在春晖中次第舒展。她以茶为媒,将千年茶道融入现代美学:古法制茶坊飘散岁月沉香,星空帐篷营地缀满童话灯火,康养别院檐角轻挑江南烟雨。当圣人泉茶业成为淮海经济区独树一帜的茶旅标杆,昔日的荒坡已化作“云端茶乡”打卡地,村民们的竹篓里,盛满的不只是嫩芽,更是触手可及的小康梦。

为了更好地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心贴心帮助村民解决“急难愁盼”,朱梅还在茶园设立了“民生茶亭”代表联络点。“朱代表,游客说想体验采茶制茶全过程”“梅丫头,电商培训啥时再开班”……百姓的心声伴着茶香流淌,化作条条条惠民建议。

“一片小小的茶叶,不仅可以成为富民产业,更能带动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能。”今年年初的市人代会上,朱梅建议,进一步扩大“农香徐来”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进一步厚植生态优势,推动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做大做强茶产业,让更多农民从“绿色银行”中取出“真金白银”。

柳丝织锦绣 匠心传薪火

春风拂过古黄河故道,将刘集镇东梁村的柳林染成翡翠长廊。区人大代表李彩艳指尖翻飞,柔韧柳条在她手中化作翩跹凤凰,引得研学孩童阵阵惊叹。

柳编是刘集镇东梁村及周边一带流传了200多年的独特技艺,广泛使用于农用盛器。柳编农用盛器装满果实,寓意丰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然而,随着塑料及新型材料的普及,柳编这项传统技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老手艺要活下来,就得长出新时代的根须。”如何让这门老手艺焕发新活力,并且将它变成带民致富的产业,李彩艳一边深入调查思考,一边付诸实践,寻求解决之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老手艺,李彩艳主动当起了柳编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她的履职笔记里写满创新密码。她将二十四节气编入柳编纹样,让非遗工坊入驻电商平台;带着“柳编欢歌”艺术团舞动乡村振兴大舞台,把农耕记忆化作流动的诗篇。

“代表当得好不好,要看老百姓是不是真正得到实惠。”李彩艳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履职名言。她经常走访村里农户,了解柳编制品销售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热情帮助他们拓宽销路。在她的奔走下,村里主动与周边果园加强合作,达成合作协定,最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在代表联络站的展示墙上,三组数字见证蝶变:10万元集体年收益,46户脱贫家庭,128名“新匠人”。每当暮色染红柳梢,总见李彩艳在直播间娴熟展示作品:“这款‘五谷丰登’收纳篮,藏着我们乡村振兴的美好期盼......”屏幕那端,订单如柳絮纷飞。

每次走访看见乡亲们绽开的笑脸,李彩艳都干劲十足:“产业振兴,让发展路子更宽、基础更牢。我们要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继续拓宽柳编销路,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荷风生碧浪 沃土藏金簪

“去年莲藕产量销量都有所增加。今年,我们要想出更多‘金点子’、探出更多‘新路子’,才能把‘小莲藕’发展成‘大产业’,鼓起村民的‘钱袋子’。”房村镇窦家村的春水初涨时节,镇人大代表、窦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强卷着裤腿立于荷田,身后千亩泥浪中,新栽的藕种正孕育着金色希望。“从前水患成灾,如今我们要让‘穷窝子’变成‘聚宝盆’!”他的誓言伴着布谷鸟鸣,惊起一池春波。

产业振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王强关注最多的问题。发展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窦家村地势低洼,常年经济作物失收,达不到正常经营的比例,曾是省里出名的经济薄弱村。王强走访时,听到有村民提出种植莲藕的建议。通过专家现场勘测论证和集体考察评估,大家一致认为莲藕种植相较其他产业来说投资少,风险小,产量持续性强,市场前景好,销售渠道成熟,于是经村两委一班人集中讨论,决定以“规划种植莲藕、打造荷园观光”为议题组织人大代表共同协商,引导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并把种植莲藕、发展集体产业的好处向村民说清道明,解答疑问,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为支持窦家村做大做好这一集体产业,房村镇人大在产业培育过程中,主动帮助联系专业机构,制定种植方案。王强筹划领办合作社,引导人大代表、党员、能人加入,结合本村实际,在形成从种植到生产到销售完整产业链方面谋思路、做文章。几年光景,荷叶下边的的“藕节节”变成了老百姓腰包中的“钱串串”。

弯腰插下今春最后一株藕苗时,王强的手机响起悦铃——又有个研学团队预约荷田写生。他望向远处正在建设的观景栈道,荷风送来村民的笑语:“王书记,咱这泥腿子真要当‘荷花仙子’咯!”

春风不负赶路人。在铜山广袤的田野上,1900余名人大代表正以履职为笔,饱蘸民生情怀,在乡村振兴的长卷上勾勒幸福图景。他们走过的地方,茶山叠翠、柳浪闻莺、荷塘映日,处处涌动着春天的故事。这片土地记得,那些沾着泥土芬芳的建议如何抽穗拔节;这些乡亲懂得,每道代表足迹里浸润的初心与担当。在春日的原野上,他们以躬身为犁,以赤诚为种,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盛世华章。

(董明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