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春种正当时,不负农时不负春。近日,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专家以《小麦春季高效田管技术》为题,为灌南县农业技术骨干、县稻麦产业家庭农场(服务)联盟负责人进行了专题授课,为灌南县春耕送来一场“及时雨”。
以人才“破土之力”撬动乡村“振兴之变”,今年以来,灌南县人大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创新机制、精准监督、系统施策,通过耕好“制度田”、播撒“金种子”、嫁接“产业链”、筑牢“生态圈”,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新农人引擎”,形成“人才兴农、科技强农、产业富农”的生动局面。
耕好“制度田”,监督破土催生政策“春芽”
“农,天下之大本也。”为了给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灌南县人大积极发挥制度优势和监督职能,为相关政策的落地生根保驾护航。
针对农民培训“九龙治水”困局,人大代表化身“政策啄木鸟”,通过专项审议、专题询问、代表约见等“监督组合拳”,推动政府整合多部门资源,制定培训计划,从土地流转到创业贷款贴息,从技术培训到“新农人”职称评定,把传统农民蜕变为持证上岗的“农业经理人”。
为了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人大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乡镇、农村,与农民、农业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了解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对一些农业补贴政策知晓度不高,导致未能充分享受政策红利。调研组及时将这一问题反馈给政府部门,督促其加强政策宣传和落实,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镇、村的联系,让农民及时了解政策信息。
通过人大的靶向监督,一系列有利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政策措施得以有效实施,为乡村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制度土壤”。
播撒“金种子”,靶向培育锻造硬核实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培育高素质农民需要精准施策,灌南县人大结合乡村振兴举措,举办各类培训班。
打造“线上+线下”双模式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建立农村电商培训长效服务机制,持续推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颐高互联网创业园等为培训主阵地,定期开展电商普及类、进阶类、专业类等分级分类培训,为农业产业新业态提供智力储备。
为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灌南县人大组织代表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根据调研结果,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能手进行授课,确保培训内容贴合农业生产实际,县镇两级人大代表还个展所长,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后续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一次设施葡萄培训班上,张店镇种植大户李大哥感慨地说:“以前种葡萄,都是凭经验,产量和品质总是上不去。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种植方法,比如合理修剪枝叶、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今年我的葡萄有望增产增收。”
经过靶向培育的“金种子”,在乡村的广袤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力量。
嫁接“产业链”,融合共生结出致富“金果”
“产业兴则乡村兴。”灌南县人大积极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融合,让高素质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
在堆沟港镇人大开展的农副产品销售“百日攻坚”行动中,为提升农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人大代表深入市场进行走访调研,精准摸清消费者需求后,采用品牌农业与电商直播相结合方式,打造了全新的农业产业链推广模式,有效带动村民增收300余万元。
在推动产业融合过程中,灌南县人大还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田楼镇的部分农民在人大代表的引导下,利用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开办了农家乐、民宿等,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还能体验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
通过嫁接“产业链”,多态融合,高素质农民与产业发展紧密相连,实现融合共生,结出致富金果。
筑牢“生态圈”,沃土涵养孕育绿色动能
“生态兴则文明兴。”灌南县人大注重营造良好的乡村人才发展“生态圈”,更注重农业产业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今年初,县人大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情况的报告》,针对过去一年中还存在的问题,委员们紧盯突出问题,回应群众环境诉求,提出强化科技支撑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建议,推动政府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江苏裕灌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料加工现场,一辆辆载有秸秆的车辆从料场运往车间,随后在加工粉碎后通过运输带送往食用菌基料培养间,秸秆经过3次发酵即可制成优质食用菌培养基。该公司发酵厂厂长陈锦河介绍,“我们企业每年使用秸秆12万多吨,产生基料18万吨,生产蘑菇6万吨,实现经济价值6亿元左右。”从生物质颗粒燃料到食用菌培养基质,以科技为支持,秸秆完成一次精彩的变身,既实现价值的提升,又涵养了绿色生态。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灌南县人大还推动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补贴、贷款贴息、住房保障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村生活的吸引力,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在良好的“生态圈”中,高素质农民能够安心生活,放心发展,不断孕育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动能。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追人”,从“单兵作战”到“军团突围”,灌南县人大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助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夯实了乡村人才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活力,为奋力书写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篇章贡献了积极力量。(汪粟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