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心理老师画进作文里,说那是‘会发光的树洞’。”建湖县汇杰初级中学的家长座谈会上,一位母亲眼含热泪的分享,让在场众人动容。近年来,建湖县人大常委会以群众关切为履职起点,创新运用联合工作法,织密青少年心理健康防护网,让阳光照亮每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之路。
织网问需:将呼声变“施工图”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藏在课堂的沉默里、家庭的争吵中,更藏在家长无数个深夜的辗转难眠中。”县人大代表张瑞兰在调研报告中写道。为精准捕捉“成长的烦恼”,建湖县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代表深入学校、社区,与师生、家长面对面交流,收集到“心理辅导师资短缺”“课后服务形式单一”等多条建议。
代表们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连续四年有60多名代表持续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提出《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建议》《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建议》等10多件高质量建议。县人大高度重视,每年作为重点建议进行督办。县教育局应声而动,在全县建立“未成年人成长指导中心”,在各学校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辅导室,配备专兼职心理教师136名,实现“一校一心理导师”全覆盖。“现在每周都能和心理老师‘树洞聊天’,烦恼有人听,压力有人懂。”秀夫初中学生小李说。
破网解难:给成长卸“重包袱”
“作业写到凌晨、补课班连轴转,孩子眼神都变呆滞了。”曾有家长向人大代表反映。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后,建湖县人大迅速启动专项调研,组建由教育专家、家长代表、人大代表组成的督查组,每年对全县中小学开展“地毯式”检查。督查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作业量隐形反弹”“课后服务走形式”等问题。
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协商会,陆续向政府部门交办“优化课程设置”“规范校外培训”等15条建议,并连续三年开展“双减”落实情况满意度测评。如今,全县中小学作业时长平均缩减40%,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还推出“非遗手工课”“心理团辅活动”等特色项目,让校园成为孩子们的“快乐驿站”。
联网聚能:让关爱成“最大圆”
青少年心理健康,需要全社会“搭把手”。建湖县人大牵头构建“1+1+N”协同机制——以人大教科文卫委为“1”核,联合教育部门为“1”主力,联动总工会、卫健委、妇联等部门为“N”支撑,携手画出最大同心圆。
县人大联合县总工会先后邀请全国知名心理专家周红、夏春娣、薛艳等来湖开展“专家讲座进校园”系列活动,惠及师生1.2万人次;县妇联打造“鲁艺精神润童心”“最美家风进课堂”等品牌活动,让红色教育与心理疏导同频共振;县卫健委联合学校建立“医教结合”绿色通道,对重点关注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和诊疗服务。“以前觉得心理问题是‘小事’,现在全社会都在教我们如何科学陪伴孩子。”家长王女士参加完“家庭心理课堂”后说。
固网护航:为心灵设“安全阀”
“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把心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县人大推动建立“关爱帮扶、预警防范、临考疏导”三级机制,织就一张细密的“防护网”。
全县组建200余人参加的“心理护航志愿者联盟”,每周走进校园开展“一对一”谈心;组织18名专业人士成立心理专家库,每月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行宣讲;构建“朋辈—班级—年级—学校”四级“吹哨”预警机制,班主任通过“成长观察日记”实时记录学生情绪变化;中高考前夕,县人大推动各校集中开展“减压赋能工作坊”,邀请专业心理专家开展考前心理辅导,组织家长签订《合理期望承诺书》,让“考试焦虑症”得到切实缓解。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一场‘持久战’,人大监督必须‘在线在岗’。”建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铭表示。近年来,常委会始终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从“代表建议”到“民生工程”,从“单一部门行动”到“全社会协同”,建湖县人大用一项项务实行动持续书写守护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温暖答卷。正如汇杰中学走廊里那句标语:“你的心情,有人在意;你的成长,有人护航。”这,正是人大监督最动人的注脚。